北京市东城区:“童心圆”, 圈出和谐满社区

 时间:2017-12-19 10:09:21来源:中国社会工作

一位八十多岁的老爷爷慢慢地挪到北京市东城区崇外街道西花市南里西区社区服务中心,他这次不是向社区社工寻求帮助,而是为社工提供“帮助”:“上次那个和社区的小朋友、家长一起来我家探望的社工小姑娘还在这儿吗?我想给她介绍个对象,她真是太好了!”孩子、家长、党员、社工,在这片仅0.2平方公里的地方,5栋楼,2条胡同,10个院落,一个友爱互助的圆环将他们串联起来,以青少年为圆心,发动家庭力量连成线,最终唤起整个社区共同打造睦邻友好的和谐氛围。

童心力量,牵一发而动全身

2014年,西花市南里西区通过购买专业社工服务,使社工机构有机会进驻社区,在党委的主持下开展社区服务项目。这是一个回迁小区,住户4000余人,老人多、小孩多、双职工家庭多,如何快速打开局面,切实地服务居民,是社工服务的当务之急。

小区里有个崇文小学,每天下午孩子们早早放学,要么由家长请假接回家,要么由爷爷奶奶接送,要么就只能待在附近价格不菲的各种培训班。鉴于此,经过实际走访,社区党委决定拿出党组织服务群众经费的一部分,专门用来解决社区孩子放学后的问题。“四点半课堂”应运而生,它主要面对3-5年级的小朋友,从放学到家长下班,他们在社区服务站主要有两个活动:自主完成作业;社工开展小组活动。最开始,家长半信半疑,社工们一个个做工作、讲道理,100多个孩子也才来了十几个。项目告一段落后,孩子、家长反馈极好,纷纷要求继续参与,其他家长也打消了顾虑,颇为意动。到现在,小区内80多个孩子进入“四点半课堂”,社工每次在社区联络群里发布活动通知,所有名额几乎“秒杀”,甚至还有家长抱怨没能“抢”到。

服务小朋友的“四点半课堂”只是社区党委和仁怀社工雄心勃勃的社区规划的起点,他们利用这个支点,在接下来的两年撬动了整个社区的力量。

小手牵线,爸妈走进小广场

社区党委书记苏丹说:“发动孩子,就间接地发动了全家人的力量。”社区在“四点半课堂”的基础上开展“青年家庭助力计划”,让孩子带动父母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文章开篇的场景便因此出现。社工引领小朋友与家长慰问社区里的孤寡老人,两家人熟悉后,除了节假日社区购买慰问品、为双方创造会面机会外,平日里小朋友及家长也会不时地拜访老人。有一个小朋友家住11楼,而他所对接的老人住在13楼,之前他们相见不相识,有这个活动,两家人变成一家人,问候声多了,笑声也多了。

笑声从楼宇飘到楼下的小广场,社区在这片空地上组织跳蚤市场,孩子们踊跃报名,爸爸妈妈们也“不得不参加”。根据社工的项目总结,20组家庭参与活动,有低价“抛售”妈妈首饰的辰辰小朋友,妈妈虽然心疼得要命,但依然坚持让孩子自己做主当老板;有大获丰收的“线老板”,爸妈“打工”,“线老板”居中指挥;也有幼儿园大班的“谢老板”,妈妈提前回家照顾妹妹,他不哭不闹不怯场,一个人坚守摊位,满载而归;还有“不靠颜值靠才华”的小宇小朋友,他画的油画短短时间就被抢购一空。

社区举办的家庭活动还有青少年绘画摄影展、亲子定向越野、同游洼里乡民居楼等,社工钟煊婷说:“虽然小广场不大,能容纳的展板、摊位也不多,但最重要的是,它能营造一种和睦的社区气氛。”

稚子核心,党群助力暖社区

一个孩子带动两个家长,进一步带动更多的党员、居民,这是社区自有的特点决定的。据社区党委2016年统计,西花市南里西区共有210名党员,其中离退休者202人。这些老党员虽然精力不足,但社工一旦发动了孩子,党员爷爷奶奶就非常活跃。从孩子到大人,从家庭到党组织,一张细密的网将社区所有居民连接起来,纵使有居民无暇参与社区事务,但也能潜移默化受到社区氛围的影响。

2017年10月20日,社区党员柯富海将35年收集的红色藏品进行展览,为社区党员及小朋友上了一堂生动的特殊党课。柯富海是个老党员,注重收集具有纪念意义的党史资料,包括照片、报刊、首日封等,一直坚持了35年。社区党委组织此次活动,社工特意为小朋友设立了寄语台,不少大人也纷纷写上自己对党的心里话。崇外街道工委书记韩新星在参观展览时表示,老中青三代共聚一堂听柯老讲微党课,对党承上启下的发展有着重要意义。

西花市南里西区以党委领导、社工服务的模式,发动孩子为圆心,辐射家长、党员,乃至全部居民,这个“童心圆”分层次将居民纳入社工服务的范围中,以服务孩子的“四点半课堂”为起点,以社区党建和社工服务为策略,最终让居民生活更美好,社区氛围更和谐。

编辑:涂传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