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90后”社工专业硕士创办了一家专注于老旧小区管理和社区工作的民办非企业组织。6年后,这家组织赢得了政府和社区居民的双重认可。专家认为,该组织所具有的“活力”“专业”“社会责任感”彰显了未来社会组织发展的方向。
专业组织做专业管理
几株绿色植物和几幅手工刺绣作品被精心摆在北京市丰台区丰台街道社区活动中心会议室的窗台上,“这些花和画都是社区居民送给我们的。”王科有些得意地说。王科是瑞丰社会服务中心(以下简称瑞丰中心)副总干事,这间会议室是瑞丰中心的办公室。对于这家专注于老旧小区管理和社区工作的民办非企业组织来说,这些装饰品和这间办公室意义特殊——居民送来装饰品意味着瑞丰中心赢得了居民的认可;丰台街道办事处为瑞丰中心安排办公室意味着中心得到了政府的认可。
得到这两种“认可”并不容易。王科还记得5年前,她在一个小区给居民讲“低龄老人照顾高龄老人”时遭遇的尴尬。“那时候瑞丰中心刚成立,我们用大学里学到的专业词汇给居民讲,他们一点也不感兴趣。我们认为是很好的理念但他们听不懂,他们认为我们是‘小毛孩’却想指挥他们做事。这是一次惨痛的经历,我们没有得到居民的认可,我们失败了。”王科告诉民主与法制社记者。
痛定思痛,瑞丰中心的创办人——几个“90后”社会工作专业硕士毕业生决定放下身段,用北京大爷大妈熟悉的腔调、语言和活动来推广他们的专业社工理念。之后几年,瑞丰中心成功解决了东大街西里小区停车管理问题,解决了丰台街道其他几个小区的流浪猫扰民和狗粪污染问题。这让社区居民对几个“90后”刮目相看。曾被大爷大妈看成“小毛孩”的他们,现在却成为居民心中的“大军师”,居民举办社区活动、拟定社区管理公约都要找他们商量。
与此同时,瑞丰中心也得到了政府的嘉奖。瑞丰中心在2015年民政部社会组织等级评估中被确定为5A级;2015年获得首都第三届寻找最美社工活动“首都优秀社工”奖;2016年获评北京市优秀社工团队;2017年年初受邀在北京市民政局主办的社工助推社会组织1+1示范项目表彰会上进行经验介绍。
“话说2011年冬天下第一场雪那天,我们5个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毕业生坐在一家咖啡馆里,讨论创业。”瑞丰中心总干事郑梓赓以一种“90后”特有的戏谑口吻向记者介绍“瑞丰”的故事。“我们想做一点对社会有意义的事,并且决定不办以盈利为目标的企业,而是创办一个社工组织。组织起什么名字呢,大家没什么好主意。这时候忘了是谁忽然指着窗外说,今天下雪了,瑞雪兆丰年,就叫‘瑞丰’吧。”因为几个创办人都毕业于位于丰台区的首经贸大学,大家越想越觉得这个名字好,“瑞丰”的名字就这样被确定下来。“瑞丰”成立后,果然和丰台区结下了不解之缘。“名字中的‘丰’字,在取名时仅是一个巧合,现在看来是一种缘分。”郑梓赓笑着说。
让居民充分参与自治管理
老旧小区停车难,宠物粪便无人清理,流浪猫扰民,这些都是小区管理顽疾,瑞丰中心到底有什么“灵丹妙药”能以根治?王科说:“我们用在学校里学到的社会工作专业思维来考虑问题。治理小区要以问题为导向,首先要调研小区有哪些问题,分析导致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哪些问题容易解决,哪些问题最难解决,有哪些社会力量可以辅助解决问题。”
为了调研停车位数量和居民停车需求,在夏天最热的日子里,王科和郑梓赓等人在烈日下站了好几天,一户一户核对。“东大街西里小区只有60个停车位,但有200多辆车有停车需求。我们先统计哪一户需要晚上停车,哪一户可以白天停车;哪一户是每天停车,哪一户是每周回来一次;哪一户对停车位置有特别要求。将数据做成表格,用专业软件计算出最佳分配方案。”王科说,在最大效能使用小区自有停车位之后,在丰台区政府和丰台街道办事处的帮助下,他们和周边单位协调了夜间停车位和道路临时停车位,基本解决了小区居民的停车需求。
郑梓赓对于治理动物扰民问题的感受是,让居民充分参与,发挥居民自治的能动性。这个小区的特点是喜爱动物的人很多,平均每3户就有一户养狗,居民也喜欢喂流浪猫,这引来更多流浪猫,再加上流浪猫繁殖,小区越来越被流浪猫噪声、猫狗粪便污染所困。在调研之后,瑞丰中心的社工调整了思路——爱动物的人多既是引起问题的原因之一,也可以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力量。
王科首先联系了附近的宠物医院,找到愿意以成本价为流浪猫做绝育手术的医院;她又联系了几家动物保护组织,对方愿意为手术出资。但接下来最大的难题出现了,谁来“捉猫”呢?“这时候就需要找‘关键少数’了。”郑梓赓半开玩笑说。瑞丰中心社工在前期几次调研中,对小区里几位“觉悟高、素质好”的居民格外留意,他们向这些“叔叔阿姨”详细介绍了自己的想法,并谦虚地向他们求教。“叔叔阿姨”被社工的热情打动,主动提出他们有和宠物打交道的经验,可以安全地“捉猫”,他们还愿意义务照顾做完手术的流浪猫。接下来的一个月内,在社区居民的协助下,小区内几十只流浪猫接受了绝育手术和狂犬病疫苗注射。
郑梓赓认为,可以将治理流浪猫的成功经验复制到治理狗粪上。与此同时,有了上述经历,小区居民也想自发地组织起来为小区做事。热心居民组成了治理狗粪巡逻队,每天排班捡拾狗粪,同时制止随意丢弃行为。瑞丰中心帮助他们制作了宣传告示牌、狗粪收集袋,协助他们制定了小区环境保护公约,联系了宠物医院和宠物美容机构进社区讲课,并为遵守公约的养犬户免费提供服务。
渐渐地,小区居民感受到社区环境的改善,随意丢弃狗粪的人越来越少,居民从自治走向自律,从“主人翁”意识中受益。“以前你扔我也扔,谁也别说谁;现在有人出面管,谁也不愿意被人指责,大家住在同一个小区,谁都觉得难为情。而且,大家轮流当巡逻员,发自心底认为自己是小区的一分子,小区的事和自己有关。”最令郑梓赓感触深的是,治理狗粪这件事不仅改善了小区的环境,也改变了居民的相处模式。以前居民之间的交流不多,现在居民在小区里自发组织各种兴趣活动,交往越密切,相互关心越多。
这正是瑞丰社会服务中心更深层的愿景——从解决社区管理问题到协助社区居民创造和谐的相处模式。社会工作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做“心”的工作。
中共北京市委党校暨北京行政学院教授吴刚专注于北京市社区建设与城市管理体制改革研究。他认为,瑞丰中心集合了“活力”“专业”“90后一代社会责任感”等标签,从其发展和成绩上可以看到未来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
郑梓赓认为自己赶上了一个好时代,当前政府以包容的姿态对待瑞丰中心这样的民办非企业组织,以政府购买社会服务的形式为其提供各种直接和间接的支持。“专业社会组织以专业精神和方法解决社会管理问题,这种理念得到认可,这是我们最兴奋的。”郑梓赓希望瑞丰中心更加专业,做出的成绩更加丰满。
编辑:涂传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