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加注重人民需求和协同治理
十九大报告中提出了新的理论创新成果,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是其核心内容。报告中明确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报告中还提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
报告提出社会组织要积极参与协商民主和基层治理,要推动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统筹推进包括基层协商、社会组织协商在内的多种协商形式。加强社区治理体系建设,推动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发挥社会组织作用,实现政府治理和社会调节、居民自治良性互动。
将社会工作嵌入社区党群服务
社区社工的角色发生了本质性变化。自2011年首批试点的社区服务中心成立以来,到2016年更名为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并实现全覆盖,社区社工的身份和使命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在《关于推进社区党建标准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社区党建标准化”)和《深圳市社区党群服务中心政府购买项目服务标准》(以下简称“新的运营标准”)中,将社会工作融入社区党群服务有着基本的要求,社工服务被纳入社区党建范围,而不再是原来单纯的社区服务。明确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由社区党委领导,除了社工服务外,社区党群服务中心还整合了党务、居务和站务,划定了社区社工可协助的社区党员服务范围。新的运营标准要求运营团队里以持社工证、注册证的专业社会工作者为骨干,且须有一名中共党员;而社区党建标准化则把社区党委、居委会和工作站的专职工作人员归为“社区专职工作者”,持社工证的可优先聘用。
在制度设计上社会建设的基础性地位日益被突出,但在体制机制上社会工作的科学性作用仍然被忽视。笔者协助开展社区党建工作以来,曾协助开展“质量党建”、“两学一做”、两委换届选举、“软弱涣散整顿”、文明城市创建等工作,发现社工参与社区治理的层次仍处于非常低的局面。社区党建标准化的目的,在于统筹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实施中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实现社区和谐稳定主要依赖社会建设,而社会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则是社区的社工服务,此外还包括党群联席会议、居民议事制度、社区社会组织等。事实上,在社区存在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两类人员配置体系,虽然进驻的社工团队直属社区党委书记领导,但在计划、决策、组织、激励等社区管理体制上是缺位的。对于民政部门或组织部门来说,社区专职工作者和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运行逻辑是可以并驾齐驱的,然而笔者认为,虽然两者的目标逻辑是协作统一的,但是前者的思想逻辑需要重塑。
为人民服务应坚持“一二三”法则
突出一个“核心”,树立两个“中心”,实现“三社联动”,将社会工作嵌入基层社区党群服务的方方面面,是新时代我市社区党建和社区建设的内在逻辑。
突出一个“核心”,即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统筹核心。在体制上和组织架构上,社区党委有着领导核心的保障,但在实践过程中尤其是社区治理过程中,股份公司、物业公司、社会组织、驻区单位与社区党委的关系还不够紧密,统筹能力还比较薄弱。社区党委领导班子需要社会工作理论拓宽社区管理与服务视角以提升思想武装和强化统筹能力,其他社区专职工作者也可以通过学习提升服务技巧和资源整合能力。
树立两个“中心”,应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和围绕以服务为中心的工作目标有机统一起来。以党群服务平台为基础,进一步推进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的体制机制改革。实现党建组织员、居委会文员、社区各专干、社区网格员和社区社工的科学分工,坚持问题导向、需求导向而不是任务导向,切实形成并完善日常工作中的民意收集和问题处理机制。各类社区工作会议应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由社区党委第一书记带头落实党群联席会议、居民议事制度,确保会议有群众、社工及社会组织代表参与,保障他们有提议、献策、监督的权力。
实现“三社联动”,即推动社区党建、社会建设、社会工作有机联动。探索建立机制,突破社区党群服务中心项目的局限性,将有社区党建能力的社工尤其是党员社工吸收进入党委班子、居委会班子、居民议事会成员,使优秀的社工人才留在社区、扎根社区,通过培养一批全能社工从而促使其真正纵深参与到社区治理体系中去。在宏观上以社区党建为目标,中观上以社会建设为抓手,微观上以社会工作为路径,让社区党委班子把握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的逻辑和方法,让社区专职工作者学习社会建设和社会工作的政策和技巧,让专业社会工作者领会社区党建和社会建设的体系和内容。
以人民为中心,以服务为中心,将社会工作嵌入基层社区党群服务,就是要通过社区党委的领导核心地位,整合体制内外各种力量,用社会工作的理论武装头脑,用社会工作的方法优化服务,把社区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发展目标。
编辑:涂传博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