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谋华: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拓荒者

 时间:2017-11-07 08:42:12来源:中国医务社工

1987年9月12日——14日,民政部在北京市马甸桥附近的北京对外经济交流中心大厦召开 “ 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主要是论证创办中国社会作学院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史称“马甸会议”。此次会议重新确认了社会工作专业的学科地位,为社会工作专业教育在中国的恢复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从而标志着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开端。今年是马甸会议召开30周年,让我们一起来回望那段不平凡的历史,认识当年为社会工作专业恢复、重建做出重要贡献的前辈。今天我们来认识新时期中国社会工作的拓荒者——卢谋华。

微信图片_20171106095944

毕生从事民政工作的卢谋华

卢谋华是江西上饶人,出生于1926年12月。新中国成立之初,卢谋华在内务部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司工作。适逢法国《人道报》通过外交途径来了解我国改造妓女、流氓的经验与成就,卢谋华受命写就一篇《新中国是怎样取缔妓女、流氓的》的长文,第一次向国外报道了我国解决一些旧社会和资本主义所没有解决的社会问题的经验,这也是卢谋华开始接触到与解决社会问题密切相关的专业思想。

在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之后,民政部门开始探索本部门工作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如何迈步前进的规律问题。时任内务部部长谢觉哉指示在城市社会救济福利司成立一个写作小组,由卢谋华负责。这个小组的任务是总结城市社会救济福利中的成就和经验,探求整个民政工作的科学规律,研究与民政工作相对应学科的应用与发展。卢谋华采访了有关的科研、教育机构,也与老哲学家杨献珍、艾思奇和社会学家陈达、李景汉等探讨民政工作的理论、实践和社会学的关系,尤其是民政工作与应用社会学、社会工作的关系。那时,社会学、社会工作虽然已被取消,但在“双百”方针的短暂光辉照耀下,他还是初步接触到了有关社会工作的一些知识。

在这之后,卢谋华仍然在民政工作一线奋力前行。1959年,内务部在武汉召开全国残老、儿童教养、精神病人收容疗养工作湖北现场会议,研究新中国建立以来各地民政部门对接收国民党政府、外国教会和私人举办的救济教养机构进行整顿改造后的改进提高,以及人民政府新办收养机构的提高发展情况。卢谋华受命提前到武汉市社会福利院总结典型经验,培养现场。“文化大革命”后期,他又参加了国务院统一组织的调查组,到全国各地进行广泛调查,听到了人民群众和各级领导希望恢复内务部的强烈呼声(“文革”开始后内务部被撤销)。1978年民政部成立,卢谋华回到新设立的城市福利救济司工作,后来又先后担任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民政部社会工作教育研究中心教授、中国社会工作协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理事。2009年6月25日,卢谋华在北京逝世,他的一生都奉献给了中国的民政事业和社会工作事业。

自觉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到民政领域

改革开放以后,卢谋华是最早接触社会工作的专家学者之一。1982年,卢谋华作为民政部代表参加中国社会学研究会年会和中国社会学代表会议期间,倾听了雷洁琼关于“民政工作和社会学的 关系密切,和社会工作是一家”的说法,深受启发。后来,他又看到费孝通主持编写的《社会学概论》,里面专设“社会工作”一章,并指出各级民政部门是我国社会福利工作的主要行政管理机构,是党和国家解决社会问题的实际工作部门,坚定了他建立一门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信心。

1984年6月,卢谋华先后应邀到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团校讲授“中国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和社会福利”、“社会主义社会学与民政工作中的社会问题”等内容,他提出社会工作是党性很强的社会管理工作,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互助性。综合分析民政部门的社会救济福利工作,将其归纳为:改造性的社会福利、治穷性的社会福利、荣誉性的社会福利、保障性的社会福利、建设性的社会福利、康复性的社会福利。这个时期还应邀到香港地区交流研究社会工作,使他对尽快建立内地社会主义社会工作专业学科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有了一种现实的紧迫感。1985年,中国社会学函授大学邀请卢谋华开设社会工作这门课程,可以说是新时期中国内地社会工作专业化、学科化起始的一个标志。

调任民政管理干部学院副院长后,卢谋华立即组织编写《民政概论》,在概述构建体系的过程中采用了大量的社会工作理论、知识,使这部教材成为中国现代民政理论建设的一块里程碑,也成为卢谋华自觉将社会工作理论运用到民政领域的一个标志。1988年,他又出版了《民政工作专论》一书,指出“民政工作是应用社会学中社会工作的主要部分,是建立社会主义社会学的主要实践基础。”1989年,卢谋华主持编纂《当代中国的民政》时,亲自撰写了《绪论》,其中说道:“当代中国的民政,继承了中国的光荣传统和长期的历史经验,本着组织人民群众生活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精神,在彻底完成民主革命、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创造性地开展了一系列社会服务、社会改造、社会管理相结合的工作。”

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

卢谋华探索构建中国特色社会工作理论体系,应该是从主编《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工作分支”时开始的。1986年,《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社会工作分支”编写组成立,卢谋华除撰写了开头的《社会工作》条目以外,还对其余67个条目进行了分类。这些条目依次论述了“社会工作的起源与形成”、“历史发展”、“性质和特点”、“内容、形式、方法和实施”、“社会工作教育”、“展望”等六个段落,涵盖了社会工作学科的基本内容。

1991年出版的《中国社会工作》一书,可以看作是卢谋华学术思想的集大成之作。他在书中提出,中国社会工作是应用社会学的一方面,社会学理论为其主要生长点,同时与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等各学科知识交叉和互相作用。全书从社会工作的理论、内容、功能、形式和方法到最后的对社会工作的展望作了系统、详尽的阐述,旗帜鲜明地坚持和重申了“社会主义社会工作”的观点,并贯穿始终。

卢谋华所指称的“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包括三个基本框架:第一,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具有高尚的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境界,即为服务对象提供物质保障、精神抚慰和民主赋权。第二,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基本功能是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社会工作构建和谐社会的功能纳入到整个社会管理系统中;社会工作服务也是国家公共服务的一部分,它分为政府服务、社团公益服务、志愿服务。同时,社会管理与社会服务是相互结合的。第三,社会主义社会工作将优化社会工作立法、社会工作政策、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实务、社会工作咨询、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工作教育和社会工作研究等配置,通过政府部门、人民团体、第三部门(非政府组织)等,在企业、家庭、学校、社区和司法、公安、医疗、康复、军事等领域实施。在我国社会工作实践中,我们运用的方法远远超越了个案、小组、社区三大方法。他从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的实践中归纳和总结出中国式的社会工作辩证方法有网络体系法(包括社会福利网络、社会保障网络、拥军优属网络、收容遣送网络等)、层层落实法、萌芽消除法以及群众路线法。

《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已80岁高龄的卢谋华欣然命笔,写成《关于建设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几个理论问题》一文,当这篇文章收入新著出版之后,他意犹未尽,在该文末尾的空白处,又补写了这样一段文字:“中国的社会工作,因其社会主义性质,而蕴藏有丰富的以消除不合理差别与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为特色内容,并有广泛适应社会底层的合理要求,和解决广大人民群众中的矛盾问题的一些独特作用,成为一门应用性广、科学性强而有优越发展远景的专业学科,其实践作用的辐射力和学术理论的渗透度,对和谐社会、小康社会的建设与发展的显著作用和潜在能量,将在广大社会工作理论、教育和实际工作者的努力奋斗下,获得充分的发挥与释放,创造出辉煌的业绩。”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