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是帮老百姓解决问题的贴心人,然而在服务好居民的同时,他们也面临着各种现实困境。已经有10年社工经历的杭州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党委书记孙燕芬期望,社工群体能够获得更多的职业尊重。
社区工作事无巨细
进入10月,对于孙燕芬来说,依旧忙碌。长假过后第二个工作日,早上9点刚过,孙燕芬的手机和办公室电话响个不停,刚挂掉手机,办公室电话又响起,孙燕芬麻利地抓起了电话……“其实社工工作很多时候面对的都是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却跟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这就是我们的责任。”孙燕芬说。
红梅社区是一个老社区,共有2500多户、5600多人口。大多数居民都是上世纪90年代从杭州城站、吴山广场一带被拆迁安置到三里亭附近的,社区人口结构复杂,流动性大。很多居民早年习惯了“一张凳子,几包香烟”的生活,安置过来之后,不少居民仍在社区周边摆摊,但这造成了小区环境的脏乱差,之后社区对此进行了整治。
孙燕芬是80后,作为一名社区工作者,服务社区已经有10年时间了,按照工作要求,孙燕芬要做的就是根据现实情况,解决居民们的各种困难。这工作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一点都不简单。孙燕芬说,基层工作就是这样,“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事无巨细的事都得管。”
社区是我家,服务为大家
从10年前的懵懂,到现在的得心应手,孙燕芬说,作为社区工作者,最有成就感的事情,就是能够按照自己的想法,将社区管理得井井有条。
对不少社区来说,常常有一些棘手的“小问题”,这些问题通常是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可能是楼道乱堆杂物,也可能是楼上晾衣服不甩干水。这些“小问题”看似小,但处理起来比较棘手,因为它没有明确的法规条例来制约。
而对江干区闸弄口街道红梅社区来说,处理这些“小问题”很有一套。2015年,在孙燕芬的主导下,红梅社区制定了《社区公约》,有了公约以后,处理起邻里间各种琐碎又繁杂的纠纷,有“约”可循,有“条”可依,赢得了社区居民的纷纷点赞。
红梅社区老年人多。刚到社区,孙燕芬走访老人家里时发现,吃饭对老年人是个大问题,尤其是独居老人。“很多老人烧一顿吃好几天,有时候还忘记关煤气,既不卫生又不安全。”于是开办社区食堂的想法,在孙燕芬心里酝酿。但办食堂需要场地和资金,这两样社区都没有。为解决这一问题,孙燕芬带领社工走访杭城20多家社区食堂,借鉴好做法,引进社会组织专业管理。同时,四处奔走,争取赞助和减免政策,在她的努力了,经费短缺的难题终于解决了。食堂运行至今,深得居民欢迎。
期待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我国的社区工作者,一般是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委会和社区公共服务站专职从事社区管理和服务,并与街道(乡镇)签订服务协议的工作人员。随着经济和社会的高速发展,社区工作者向居民们提供服务的专业化要求越来越高,职业涉及领域不断增加,如心理疏导、处理家庭纠纷、帮助社区矫正人员、吸毒人员和问题青少年等边缘人群回归社会、陪护老人等,甚至出现了监测房屋质量、监管食品安全等专业化极强的工作内容。
孙燕芬所在的红梅社区共有12名社工,年纪最大的是60后,最年轻的是上个月刚刚进来的90后小伙子,年龄差异虽然很大,但他们却有一种相同的感受——“社工工作真不好做!”专业化的要求,边缘化的收入,导致了社区工作者队伍的不稳定性。社工队伍几乎每年都要进行“换血”,离职者不乏跳槽、换岗等等。在10年的社工职业生涯中,对于工作伙伴的离开,孙燕芬早已司空见惯,“社工队伍流动太大,已经成为一种现象。”
然而,摆在社工面前的一道道难题:工作任务繁重、休息时间少、获得感低、待遇低……不得不让社工群体选择一再逃离和出走。“可以理解,也很无奈。”孙燕芬期望,在解决社工这些现实问题的同时,能够给予社工们更多的理解和职业尊重。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