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法社工张优越: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时间:2017-10-19 10:33:19来源:广州司法

张优越,女,原系广州市南沙区司法局司法社会组织一线社工,现为社区矫正工作项目主管。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因为小草也有给世界奉献一份绿色的信念。”是的,张社工用她勤恳、踏实的社工生涯执着地诠释了“信念”这个字眼。信念是一种意志,更是一种心态。张社工因为拥有信念的力量,从而拥有了“衣带渐宽终不悔”的执着,在司法社工这条路上坚定地走,一路阳光向前!

助人自助―――张社工的梦想

“我是为什么而活?又是什么在支撑着我努力奋发?”在一次与同工的交流分享会上,张社工谈到:“我之所以选择司法社工这条路,是因为我坚信自己从事的社会工作会让这个世界变得更美好,我感到自己正在做的这份工作是正确的,是有价值、有意义的!”张社工从加入南沙区司法社工队伍开始就初心不改,在一线社工的普通岗位上,任劳任怨;她最大的愿望就是通过自己日复一日的辛勤工作,能够帮助社区服刑人员真正的自立、自爱、自强,顺利融入社会,成为一名合格的公民!据说,人们降生的时候,上帝给每个人都带上了一个美丽的盒子,里面装着五彩斑斓的梦想。张社工的这个美丽的盒子里,装着的也许就是“助人自助”,这个朴实无华却又高尚无比的梦想吧!张社工正在通过不懈的努力开拓着社工发展的美好未来!

勇于拼搏―――社工的能力提升

社会工作在我国尚是广大群众知晓度不高的职业,在南沙区也是如此。毕业于本科法学院校的张社工加入南沙区司法社工队伍,也是机缘巧合。从正式成为社工的那天起,张社工就加强社会工作专业方面的学习,因为她知道,她代表的是南沙区司法社工的形象,她的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南沙区社区服刑人员对司法社工的认识,影响着南沙区人民群众对社会工作者的认识。张社工热爱这个职业,在工作上兢兢业业,不敢有丝毫马虎。社区矫正实务工作量比较大,而且琐碎、重复的工作居多;南沙街是南沙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辖区内的社区服刑人员较多。张社工平时要协助司法所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日常管控工作,包括社区服刑人员的电话报到、当面报到、谈话教育,收集思想汇报,完成社矫系统的网上档案、报表等工作。经常是忙到下班,还会觉得一大堆工作没做完,但张社工还是在百忙中抽出时间来学习和强化社会工作的综合知识和各种社会工作实务技巧,为更好地开展社会工作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开展社区矫正的工作中,经常会碰到社区服刑人员具有情绪问题、或者人际交往方面的问题,甚至有的神经质症状很明显,为了做好社区服刑人员的心理矫治工作,张社工认真学习心理学知识,并积极参加资格考试,先后取得了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

从“心”开始―――社区矫正重在矫“心”

在司法领域,社区服刑人员绝大部分是不得已、非自愿地接受社工服务。他们并不太主动地接触社工,甚至是从心理层面排斥社工。面对这种工作的困境,张社工采取倾听,接纳的方式,秉承社区矫正从“心”开始的原则,与社区服刑人员真诚对话,春风化雨般地对待社区服刑人员。张社工的一线工作中,接触了近百名社区服刑人员,其中有未成年人的、有吸贩毒的,有患艾滋病的、也有患结核病的,各种情况都有。如何与不同的社区服刑人员建立良好的服务关系,张社工积极主动地探寻有效的方式方法,在实质性帮助上着力,物质帮扶与精神关怀同步开展 ,让工作对象感受到社会的包容与接纳,感受到来自司法社工的真诚关怀和温暖。

社区服刑人员郑某,因犯贩毒罪接受社区矫正。郑某早年吸毒成瘾并患上艾滋病,社区矫正期间已是艾滋病晚期,自己的妻子也吸毒成瘾并患上艾滋病,郑某三兄弟,两个哥哥已因吸毒去世。郑某骨瘦如柴,牙齿脱落,腿部浮肿,行动缓慢不便,饱受疾病折磨。司法所按照社区矫正相关规定免除了他的日常报到、教育学习和社区服务等。接受社区矫正初期,郑某非常消极、沮丧,很抵触社区矫正,认为自己都快要入土的人了,什么都不怕,什么都无所谓。张社工充分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手法,从郑某的家庭层面介入,挖掘他的正面资源,提供正能量,同时针对郑某提出的实际生活中的困难,积极为他链接社会资源,在政策允许范围内为他解决面临的生计问题,司法所也积极协调相关部门,为郑某的儿子提供了适合的就业机会。慢慢地,郑某从最初的不屑见张社工,到最后的,经常打电话给张社工,亲切地称呼她为“张姑娘”,诉说自己病情的辛苦,并且多次在电话中表示,知道自己的今天是咎由自取,自己的人生是彻底地毁了,但还是非常地感谢张社工,能够在人生的最后阶段收获这一份情谊,也算是圆满的了。

扎实工作--探索社区矫治新方法

张社工自参与社区矫正工作以来,不断从社会工作者的角度出发,在社会工作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手法与司法局的行政管控手段相衔接,大胆探索社区矫治的新方法,使社区服刑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顺利融入社会。一是针对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老年社区服刑人员、残疾社区服刑人员等群体,通过链接社会工作资源,应对生活困难,协助改善他们的困难处境;提供精准的个案服务,帮助家庭关系的协调及提供心理、情绪辅导等。如未成年社区服刑人员何某,因年少无知意外怀孕,生产后又故意掐死婴儿,犯故意杀人罪接受社区矫正。

张社工以细致的工作、娴熟的工作技巧与何某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在何某矫正期间,运用心理咨询师的优势,帮助何某走出心理阴影,重新就业,从生理、心理 、思想、行为、生活方式、社会交往等多方面提供矫正服务,协助她社会功能的恢复和重建。现在何某不仅从矫治初期的充满沮丧、消极的“低头”状态,转变到现在的充满阳光、积极灿烂的“抬头”状态,还收获了甜蜜的爱情。二是有效运用“优势视角”理论,发现、发挥和发展社区服刑人员的“优势”方面,引导社区服刑人员向健康方向发展。如针对“三高”社区服刑人员(学历高、经济收入高、社会地位高),他们大多是滥用职权罪、贪污罪等,针对“三高”人群,张社工充分认可他们生活阅历丰富,政府工作经验足的一面,耐心倾听他们的故事,同时还虚心与他们探讨工作方法,接触一段时间,双方建立了良好的服务关系。社区服刑人员对张社工完全接纳,同时社矫的配合度相当高,思想汇报也写得很有文字功底,痛改前非、忏悔彻底。

针对“三低”(学历低、经济收入低、社会地位低)社区服刑人员,他们大多是盗窃罪、抢劫罪、抢夺罪、私刻国家印章罪等,张社工则从同理心出发,接纳“三低”人群的法律意识淡漠、社会责任心低的情况,尽可能挖掘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提供正向鼓励和支持。如社区服刑人员温某,开了一家小相馆,经济收入拮据,妻子又是精神病患者,因犯私刻国家印章罪接受社区矫正。矫正期间,温某抵触情绪强烈,经常抱怨世道、人性,服刑意识不强,服刑态度不端。张社工了解到温某有摄影技长,与街敬老院和其他企业对接,推荐他去开展拍摄业务,协助他拓宽业务途径,增加他的经济收入。几次下来,温某感激不已,后来去敬老院参加社区服务时还主动抓拍了很多长者的精彩瞬间的生活照,此举受到了敬老院长者的欢迎和赞赏。

做一名合格的社工,就必须在岗位上尽忠职守,全力以赴。没有豪言壮语,没有宏伟目标,张社工愿扎根一线,以社会工作专业伦理为基础和在岗位上的各项工作统一起来,在日常的工作中体现司法社工特有的品质,默默耕耘,不问收获。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