詹成付:在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力量建设座谈会上的讲话(全文)

 时间:2017-10-16 09:02:08来源:社工观察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社会工作与基层民政力量建设座谈会”,主要任务就是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基层工作的系列重要论述,贯彻落实部党组关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决策部署及全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视频会议精神,研究讨论发挥社会工作作用、助力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思路举措。刚才,北京、浙江、湖南、广东、重庆、云南及苏州、武汉武昌的同志分享了经验做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我听后也很受启发。这次会议开得好,我同意不少同志的看法,这个会议抓到了部党组关心的大问题,抓到了民政系统关心的大问题,抓到了社会工作与民政工作的结合点。下面,我结合会议主题和上午体会,与同志们交流三点认识和意见。

一、民政部党组为什么要强调重视基层民政工作?

今年初,民政部党组作出的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决策部署,得到了全社会各方面的很好反应。民政部为什么要作出这一决策,是不是心血来潮之举?是不是仅仅说说而已?回答都不是。回过头来看,民政部作出这一决策是有深刻的历史背景的,是基于多种因素综合考量后的郑重选择。概括起来讲,民政部之所以要作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这一决策,是基于以下四个方面情况的考虑。一是体制有特性。从政党体制来看,在我们国家,不管东西南北中,还是工农商学兵,中国共产党是领导一切的,而在中国共产党内,党章规定实行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这样一种民主集中制;从政府体制看,按照宪法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规定,国务院是领导各级政府的,也就是说国务院一直领导到乡镇政府这个层面。总的看,层级较低的党组织和政府除了完成本级自主作出的决策部署任务外,更主要的是要完成上级党组织和政府特别是党中央、国务院布置的任务。越往基层,承受的压力越大,所以,基层不牢、基层空虚、基层工作力量不够,都会导致上级的决策部署落实不好,就会出现大家都知道的“最后一公里”问题。要想不出现“最后一公里”问题就必须加强基层工作。二是中央有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基层是一切工作的落脚点”,“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社会治理的重心必须落到城乡社区”,“必须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策,丝毫不能放松”。基层民政是党和国家全部基层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基层民政加强了,党和国家全部的整体的基层工作才能更加牢固,才能把总书记的指示全面准确系统地落实好。三是实践有呼声。比起其他工作,民政的对象在基层,政策落实在基层,成效也体现在基层。而点多线长、面广量大、工作人员少的基层民政工作现状,已经成为全部民政工作的短板,基层民政不加强,很多政策部署就会落空,民政对象的利益就会受损。四是现实有可能。近年来不少地方包括我们今天来参加这次会议的地方,大家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已经积累了不少有效经验,这说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不仅有客观需要,也有现实的可能性,只要我们开动脑筋,从实际出发,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坚持不懈、久久为功,基层民政薄弱的现状就一定能逐步改观。

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以来,以黄树贤部长为班长的民政部党组旗帜鲜明讲政治,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结合民政实际提出了“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大家知道,整个民政系统都要为民爱民,但由于层级不同和职能分工不同,在为民爱民的方式方法和直接性上就有较大差异。一般地说,县级以上民政机关更多的是制定政策、通过调查研究不断完善政策和制定新政策,而乡村两级更多的是执行政策,是直接为民政对象提供服务。比如,北京市民政局机关,你更多是制定政策,直接打交道的老百姓恐怕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市民政局直接管理服务的福利院、殡仪馆、救助站、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里面的人员;一类是来局机关上访的老百姓,还不一定天天都有,也不一定每个处室都有这方面的事;一类是你们市局同志到区、街、社区调研时接触的老百姓。而一般省级民政厅机关恐怕连北京市民政局接触的第一类人员都没有,因为很少有省民政厅还在那自己直接举办福利院、殡仪馆、救助站、军队离退休干部休养所,但在街道、社区层面工作就跟局机关、厅机关就不一样了,他(她)天天要接触老百姓,要为他们服务。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的必然逻辑之一,就是要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因为基层工作空虚,就会导致上级领导机关制定的政策再好,如果到了街道(乡镇)、社区(村)都没有人去组织实施,也都兑现不了、政策就会失去价值,为民爱民的宗旨难以实现。因此,在今年1月初召开的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黄部长又鲜明地提出要强力推进基层民政工作,这确实找到了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这两者的内在联系,达到了实践与逻辑的统一,说出了绝大多数民政工作者的心里话,全国民政系统共鸣强烈。3月份,民政部就制定下发了《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实施方案》,获得了中央领导同志的肯定,从而使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从思想号召、工作安排进入实际操作阶段。《方案》提出,部里要组建32个工作组,采取“联系省、抓住县、蹲点乡”的方法,对口全国31个省区市加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要求整个蹲点工作分前期准备、实际蹲点、提炼经验、经验推广、工作总结等5个阶段进行,并作为贯穿全年的重点工作。7月份,部里分4个片区召开了蹲点县乡经验交流会议。9月21日下午,部里又通过视频会议形式召开省级经验交流会,部署把蹲点县乡的经验在各个省域范围内全面推开、扩大成效。黄部长在会上作了一个很有指导意义的讲话,充分肯定了前一阶段我们取得的成绩,总结了经验,指出了不足,部署了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及其实施路径、办法,从而把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引向了深处。从我刚才的叙述过程中,大家不难看到,这项决策体现了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统一,体现了需要与现实的统一,既不是心血来潮,也不是说说而已,在黄部长领导下,现在部里抓工作是有战略定力的,对看准了事情是扭住不放的、一抓到底。我体会,这就是总书记倡导和践行的“钉钉子精神”,我们要很好地学习领会。各地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取得的成效,虽然是阶段性的,但已证明部里这个决策是完全正确的。

二、社会工作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加强基层民政工作是个大工程,需要方方面面共同努力。要从实际出发,采取办得到、能管用、可持续的办法。比如,有的给乡镇(街道)解决干民政工作的行政编制或事业编制、工作经费,有的为乡村两级采取购买服务办法充实人员力量,有的改善乡镇(街道)、村(社区)两级民政工作服务场所和服务条件,有的在村(社区)里找个人固定做民政工作,有的为乡镇(街道)、村(社区)民政开通网络渠道,加强培训,减轻服务负担,等等,条条道路通罗马,有效管用的办法就是好办法。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的中,我们的社会工作能够干点什么?能够发挥什么作用? 刚才听了几个地方的发言,再联系以往一些成功实践,我认为社会工作对于加强基层民政工作,还是很有作用的,概括起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工作能够为提升基层民政工作提供新理念新方法。民政工作是做人的工作,是为困难群众、特殊群体提供服务的工作,需要掌握多方面的专业服务理念与方法。传统的民政工作更多地关注服务对象的基本生活需求,更多的是提供物质资金帮扶。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人民群众对心理疏导、情绪抚慰、功能修复、社会融入等服务需求越来越多,迫切需要我们在加强资金救助、物质保障的同时,切实做好人文关怀、个案服务和精神关爱工作。社会工作秉承“以人为本、助人自助”的服务宗旨和“尊重、接纳、平等、宽容、诚信”的价值理念,更加关注服务对象的心理援助与社会支持需求,更加强调帮助服务对象修复和提升社会适应、社会交往、社会发展能力。从基层实践看,许多地方通过在民政领域引入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理念和知识方法,推动构建了物质资金帮扶与心理社会支持相结合的社会救助模式,推动建立了以家庭关爱保护为核心、学校关爱保护为重点、社区关爱保护为依托的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模式,促进了民政工作的专业化、个性化与人本化,在创新为民服务手段、深化为民服务内涵、提升为民服务水平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是社会工作能为充实基层民政工作队伍提供重要人才资源。基层普遍反映,近年来民政业务范围不断扩大,工作要求越来越高,缺人手、缺编制、缺机构的问题较普遍,“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为制约基层民政工作的重要瓶颈。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具有立足基层、贴近群众、专业对路的特点。2006年以来,我们推动建立了以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制度为核心,以社会工作学历学位教育和专业培训为补充的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机制;民政部单独或联合有关部门出台了促进社区服务、社会救助、防灾减灾、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等民政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专项政策。在这些政策的指导和保障下,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积极参与民政领域业务、投身为民服务事业。在我国目前的80多万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中,仅在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和社区服务机构中服务的就有30多万,在民政事业单位有6万多,此外还有大量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分布在社区服务类和公益慈善类社会组织。这些人才资源是民政部门可以直接使用或通过政社合作方式引导调配的专业队伍。在各地基层民政力量普遍薄弱的情况下,建设和使用好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是充实基层民政工作队伍、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的有效手段。

三是社会工作能为延伸基层民政工作臂力提供有力平台支撑。随着我国社会工作的不断发展,各地在城乡社区、相关事业单位和社会组织开发了27万余个社会工作岗位,建立了13000多个社会工作站点,发展了6000多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初步建立了广布城乡基层的社会工作服务平台网络。依托这些社会工作服务平台,有的地方以街镇和社区社会工作站为中心,通过公开招聘、委托社会组织运营、与高校合作建立社会工作实训基地等方式配备社会工作服务团队,采取定点服务、巡回服务、外展服务等手段为群众提供专业服务,充实了民政在基层社区的工作力量;有的地方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协助开展困难群众救助保护与精神关爱工作,扩大了民政服务的覆盖范围,加强了民政的托底保障能力;有的地方建立了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联动服务机制和社会工作者、志愿者协作服务机制,整合了社会工作的专业优势和社会组织、志愿者的资源优势,探索了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民政服务的新路子。各地经验表明,广布城乡的社会工作岗位、站点和机构有效补充了基层民政服务载体,丰富了民政服务功能,为延伸基层民政工作臂力、增强民政服务的可及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上述三方面作用,不是用社会工作的概念演绎推导的结论,而是基于近些年我国社会工作丰富实践而得出的实际结论。正因为这样,在今年9月21日召开的“全面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视频会议”上,黄树贤部长对不少地方支持引导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基层民政工作的做法给予了充分肯定。我们要理直气壮地宣传社会工作的特点、功能和作用,让更多的人了解社会工作、认识社会工作、支持社会工作,在加强基层民政工作中自觉自愿地使用和依靠社会工作。这方面的任务还很多,要持续不断地做下去。

三、社会工作在基层民政工作中发挥作用最有效的领域是什么?

社会工作提供的新理念新方法,提供的人才资源,提供的臂力延伸在基层民政的那些领域能够最明显最有效?这就需要选好突破口,找好入口处。突破口或入口处的选择应着眼三方面的考虑:一是党和政府很关心,二是人民群众很期盼,三是我们的社会工作应该做且眼前能够做得到的事情,从这三点来看,以下四个方面比较符合要求,应是当前社会工作的主战场。

一是参与脱贫攻坚。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中央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战略高度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民政部门在兜底保障和推动社会扶贫中承担着重要任务。扶贫济困是社会工作的核心使命。近年来,部里连续实施了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服务“三区”计划,举办了罗霄山片区社会工作系列培训班,很多地方也实施了针对扶贫对象、救助对象和低收入家庭的社会工作服务项目,取得了很好效果。今年6月,部里联合财政部和国务院扶贫办出台了《关于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参与脱贫攻坚的指导意见》(民发〔2017〕119号)。为配合意见的贯彻落实,部里启动实施了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支持选派发达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与贫困地区的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和民政事业单位开展结对帮扶,帮助贫困地区提升社会工作服务水平。同志们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主动做好沟通协调,在资金筹措、项目监管、调动社会力量参与等方面多想办法,确保牵手出成果、帮扶出成效。此外,部里还协调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实施了“社会工作教育对口扶贫计划”,主要是支持鼓励高校社会工作专业院系与贫困地区合作建立社会工作专业培训、教师实践和学生实训基地,帮助贫困地区培养社会工作专业人才特别是师资队伍,大家要关注这项计划的实施情况,对在本地开展的有关工作积极给予支持配合。

二是服务困难群众。老年人、困境儿童、农村留守人员、低收入家庭和受灾群众是民政部门的重点服务对象,也是社会工作应该重点关注、重点服务的群体。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老龄工作的重要论述,做好对不同老年人群的生活照顾、精神慰藉、代际沟通、文化娱乐、社区参与、临终关怀等工作,促进倡导积极老龄观,完善居家社区养老服务。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强农村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13号)和《国务院关于加强困境儿童保障工作的意见》(国发〔2016〕36号),支持社会工作专业力量协助开展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人员家庭探访、监护状况评估、精神关爱、家庭教育辅导、权益维护等工作,促进建立困境儿童和农村留守人员社会关爱保护体系。要推动落实《民政部 财政部关于加快推进社会救助领域社会工作发展的意见》(民发〔2015〕88号),加大对低收入家庭的心理社会支持力度,开展社会融入、能力提升、心理疏导、资源链接、宣传教育等服务,促进基本救助服务与专业化个性化服务相补充、“救生”与“救心”相结合。要深化救灾领域社会工作发展,以部里的重大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社会工作服务支援计划为引导,发挥社会工作在帮助受灾群众舒缓悲伤、修复灾害创伤、重建社会关系、恢复发展生计、提升自救与互助能力中的积极作用,促进灾害救助与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三是参与基层社会治理。《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意见》(中发〔2017〕13号)和《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都从创新基层社会治理的角度提出要推进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三社联动”。8月,部里在南京举办了中央组织委托的地方党政领导干部“三社联动”专题研究班,组织30余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地市级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围绕发展“三社联动”进行研究交流,提高地方政府领导对“三社联动”的认识和重视程度。上个月,部里在杭州召开了社区社会工作暨“三社联动”座谈会,进一步交流了经验做法,听取了各地对推进“三社联动”的建议。目前,部里正在研究起草“三社联动”的指导性政策,并在积极争取中央财政的专项资金支持。据我们了解,绝大部分省份都开展了“三社联动”试点工作,不少地方还出台了专门的政策文件。希望大家在已有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加强民政部门内部社区、社会组织、社会工作行政管理机构之间的联动,通过项目支持、经费补助、人才培养、经验交流等方式扩大试点覆盖范围,支持推动更多地方开展“三社联动”实践探索。

四是提升民政服务机构服务水平。民政服务机构承担着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照料与服务工作,是民生兜底保障的重要载体。近年来,各类民政服务机构率先推广社会工作专业理念、率先普及社会工作专业知识、率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率先开展社会工作专业实务,服务能力与水平得到了明显提升。下一步,要按照《民政事业单位岗位设置管理指导意见》(人社部发〔2008〕84)和《关于加强社会工作专业岗位开发与人才激励保障的意见》(民发〔2016〕186号),继续推动各级老年人服务机构、社会福利机构、收养服务机构、社会救助服务机构、未成年人保护机构、优抚安置服务机构开发设置社会工作岗位,配备使用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深化社会工作服务实践。明天,各位处长还将接续参加民政服务机构社会工作发展座谈会,希望大家在会上进一步交流经验做法,研究工作推进思路和破解难题的对策。

总之,当前社会工作应在上述四个领域聚焦,为加强基层民政工作出力出汗。

参加这次会议,是社会组织管理局和原社会工作司合并后,我第一次跟全国社工系统的同志面对面。借这个机会,我想把自己的一些不太成熟的想法说出来,请大家一起思考。总的题目就是如何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社会工作之路。为什么要这样说,因为现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或专业社会工作是舶来品,既然是舶来品,就像马克思主义来到中国一样,就有一个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问题,就有一个中国化(本土化)、时代化(与时俱进)的问题,西方社会工作中好的做法、好的经验我们要学习、要吸收,但不能一味地照搬照抄,否则就容易出现教条主义错误,关键要在结合上、在创造上下功夫,形成中国风格、中国表达、中国内容的社会工作来。

在走中国特色社会工作之路这一总题目下,有五个大的问题要深入思考。第一个是为谁培养社工;第二个是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社工;第三个是怎样培养社工;第四个是社工怎样开展服务工作;第五个是如何保障社工开展服务工作。把这五个问题展开,要涉及社会工作的方方面面,比如,从事社工教育的师资队伍建设问题,课程设置问题,教材建设问题,社工人员的社会价值观教育问题,社工的行为规范和职业操守问题,社工考试晋级制度问题,社工岗位开发及薪酬待遇制度问题,政策体系、机构培育和经费投入问题,社工的继续教育问题,购买社工服务制度问题,平台建设问题,社工服务的社会监督问题,社工机构中党组织建设和党的工作覆盖问题,社工领域廉洁自律建设问题,等等。大家都一起想、一起思考,我今天就只能点个题了。

同志们,党的十九大即将召开,这是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头等大事。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为统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采取切实措施加快发展社会工作,加强基层民政能力建设,全力推动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为有效履行民政职责、增进民生福祉做出应有的贡献。

编辑:涂传博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