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力野生动物保护,南大课题组开展全国“路杀”生物调查

 时间:2024-02-22 08:24:08来源:人民日报客户端

“招募!邀你记录生物存在的痕迹!”日前,南京大学生命与科学学院ABC课题组正招募志愿者共同开展2024年全国路杀生物调查,课题组牵头人是南京大学动物行为与保护实验室主任李忠秋教授。从事野生动物研究二十多年来,李忠秋对丹顶鹤、麋鹿、藏羚等几十种野生动物开展过行为学研究。本次调查聚焦全国范围内与车辆碰撞造成死亡的野生动物,即路杀现象,希望通过系统的调查为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帮助。

△工作中的李忠秋

以6个行政区划为基础,开启全国范围路杀调查

在招募推文中,团队介绍了进行全国路杀生物调查的缘由。与交通有关的,野生动物和车辆碰撞造成的动物受伤甚至死亡,是道路对野生动物最直接、最明显,也是最重要的一种影响。在世界范围内,不同的野生动物类群都受到车辆碰撞的影响,包括哺乳动物、鸟类、爬行动物、两栖动物和无脊椎动物。

在全球各地,动物因与车辆碰撞而造成的死亡已经超过狩猎成为陆地脊椎动物死亡的主要原因。仅美国每年死于路杀的鸟类就高达2亿只。动物道路死亡率可能已超过动物自然死亡率,正不断影响着野生动物种群密度和群体结构。

为此,团队开发了“路杀生物调查记录”小程序,欢迎热心的公民科学家发现路杀现象后随手上传记录。除此之外,团队还会在每年的春、夏、秋、冬四季,以6个行政区划(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西北)为基础,开展路杀调查。每个调查季节前,团队会开展线上培训,为志愿者答疑解惑。

△李忠秋

“大家如果有时间、感兴趣,在路上遇到被路杀的野生动物,可以通过照片从不同角度记录并上传小程序,并将时间、地点等背景信息上传。如果时间充裕,也非常欢迎加入公民科学志愿者团队,参与系统的路杀调查和研究。”李忠秋说,团队目前招募到了近百名志愿者,有些来自当地环保社团、有些是热心市民,他们来自全国各个省份,但都热心于此事。

值得关注的是,小程序上线不久已经有了六七十条记录信息,团队关注到其中就有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鬣羚和豹猫。“这项调查将对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护,起到一定的参考意义。”

对南京9条道路采样调查,共记录21种293只路杀动物

其实早在2020年,课题组就对南京市的路杀事件进行了研究。

在2020年11月到2021年10月,课题组吴琼等成员对南京采样的9条道路累计进行了234次调查,累计调查长度5831 km,共记录21种293只路杀动物。其中哺乳动物136只,占路杀总数的46.42 %,路杀数量较多的物种是猫、狗和黄鼬;鸟类143只,占比48.81 %,乌鸫和麻雀是最常被路杀的鸟类;爬行动物5只,占路杀总数的1.70 %。

△李忠秋与学生在野外调查

“繁殖期后,5月到7月是幼鸟适应环境的时间,在这个时间段路杀的频次相对较多。”李忠秋介绍,课题组分析发现,5月、6月和7月是动物路杀的高峰期,在哺乳动物和鸟类中也显示出道路死亡的季节性趋势。

“什么环境容易发生路杀?其实和野生动物依赖的栖息地是相关的。”通过统计分析,课题组确定了影响动物路杀概率的自然景观特征,包括道路周围1km范围内农田、林地、湿地的占比,到溪流和湖泊的距离。路段周围农田、林地和湿地的占比越高,该路段的动物路杀概率越大。

在考虑调查探测率、尸体持久性等误差后,他们建议应在更多的地区开展动物路杀监测调查和相关研究,为国家或地区的路网优化、野生动物保护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探索减少路杀方式,推动人与野生动物更好和谐相处

从2001年从事野生动物调查研究开始,李忠秋研究过包括丹顶鹤、麋鹿、藏羚等在内的很多野生动物。在研究过程中,他见到过死于路杀的藏野驴、藏羚等,“不少濒危动物面临着很多风险,我们也希望在研究过程中提供一些对野生动物有用的保护、管理建议。”

△工作中的李忠秋

关于数据的收集,一方面,李忠秋已联系全国多个科研单位进行前期沟通并达成合作意愿。“路杀是一件很严峻的事,需要一手数据支持,因此我们希望有稳定的志愿者加入,筛选路段进行系统调查,时间大约要一到两年。”

李忠秋说,有了翔实的数据,再结合模型估算全国被路杀的野生动物种类和数量,就可以结合具体案例分析野生动物路杀规律、活动规律,分析在不同生物环境下,路杀对于野生动物、道路交通的影响。

此外,他建议在路杀发生的高频次路段适当设立指示牌,在保护野生动物的同时也保证驾乘人员的安全,“这也为相关管理部门考虑野生动物需求,设置野生动物穿越结构和野生动物围栏等提供参考。我们希望找到最合适的方式尽可能减少路杀,让人与野生动物更好地和谐相处。”

(于露)

编辑:WX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