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生动物是大自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维护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更是人类的朋友。 1998年10月1日,《浙江省陆生野生动物保护条例》颁布实施,根据《条例》的规定,每年的4月为省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 4月10日至16日为全省爱鸟周。从此,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活动成为一项法定的宣传内容。
近年来,我市林业部门采取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有力地促进了野生动物的保护、科普知识的普及,提高广大民众特别是青少年爱鸟护鸟、保护野生动物的意识。今年是全省第36个爱鸟周,在野生动植物保护宣传月暨“爱鸟周”期间,全市各地将开展以“依法保护鸟类,守护绿色家园”为主题的一系列宣传活动,提高公众野生动植物保护意识,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科普宣传,增强人们依法保护野生动植物的自觉性。
同时,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和野生动植物保护协会围绕“依法保护鸟类,守护绿色家园”主题,以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简称《新保护法》)普法宣传和鸟类等野生动植物资源保护宣传内容为重点,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
德清朱鹮——野外种群重建取得突破
阳春三月,冬去春来,万物复苏。来到德清下渚湖湿地公园,一幅碧波入镜、绿林成带、芦苇荡漾、白鹭斜飞的美丽画卷呈现在眼前。令人欣喜的是,因为对野生动物栖息地、原生地和湿地生态系统的保护,目前下渚湖浙江朱鹮种群重建与野外放归项目进展顺利,朱鹮种群数量稳步增长,已从当年的10只增加到了222只。
日前,当记者走进德清县珍稀野生动物繁育研究中心,工作人员正认真地盯着几台电脑的大屏幕。出现在屏幕中的是正在孵蛋的4对朱鹮。据悉,从3月中旬开始, 4个高清探头全天候待命,监测着4对朱鹮的整个孵化过程。几时几分翻蛋;几时几分换班……透过电脑大屏幕,朱鹮野外孵化过程中的一举一动,中心工作人员都仔细地记录下来,今后将成为珍贵的资料留存。“预计,本月底就能陆续看到破壳而出的朱鹮宝宝了。 ”中心负责人邱国强表示。
据了解,朱鹮被誉为“东方宝石”,属濒危物种,是和大熊猫一样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2008年4月,浙江大学和德清县联合在下渚湖实施“朱鹮异地保护暨浙江种群重建项目”,从陕西引进10只朱鹮在下渚湖安家落户,从而拉开浙江朱鹮人工迁地保护暨野生种群重建工程序幕。 9年来,经过人工圈养、野外放飞、野外种群重建、以及自然繁育等阶段,目前下渚湖朱鹮繁育基地形成一套成熟的朱鹮人工驯养繁殖技术和野外重建种群培育操作体系。德清在朱鹮人工繁殖存活率及整体种群质量方面,都远远高于国内外同领域其它朱鹮种群。
早在2014年11月,德清林业局就利用在全球首次自行研发的野外生存力遗传基因评估系统,挑选了33只个体放飞野外,存活率高达96.97%,实现了中国南方地区的朱鹮第一次成功放飞。去年野外种群的自然繁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自然孵育存活率较上年同期增长90%,开创了浙江朱鹮野外种群重建工作新里程碑。去年11月,为了保障四川朱鹮种群的重建,德清与四川峨眉山签订协议, 20只朱鹮运往四川落户。
随着“五水共治”的持续推进及野生动物栖息地保护工作的加强,下渚湖生态环境不断改善,朱鹮将尽情翱翔于德清的绿水青山间。同时,德清还成立了湿地和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全程监控湿地生态以及朱鹮的生活起居,野生动植物保护管理站还承担了大熊猫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日常的疫病监测与防控,为珍稀动物的种群繁衍作出贡献。
长兴扬子鳄——提前出洞享受日光浴
日前,记者在位于长兴县泗安镇尹家边村的扬子鳄自然保护区看到,几条扬子鳄爬出洞来享受春日暖阳。由于气温回升,阳光正好,数百条扬子鳄提前出洞,这些刚出洞的扬子鳄三三两两分布着,憨态可掬,有些蛰伏在洞穴口,只露出个嘴,有些浮在水面上一动不动,还有的爬到河岸上,懒洋洋地晒着太阳,享受着日光浴。
据了解,扬子鳄作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和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源于2.3亿年前的中生代,被人们称为“活化石”。与德清朱鹮不同,长兴扬子鳄并非引入。“扬子鳄在苏浙一带一直有生活痕迹。”据扬子鳄保护区管理处负责人方黎明介绍,早在1979年,长兴创建了“长兴尹家边扬子鳄保护区”。“经过30多年的努力,扬子鳄的数量从最初11条发展到目前6000多条,形成了一定规模。”作为全国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的浙江省扬子鳄保护中心,长兴扬子鳄保护区的主要功能就是保护扬子鳄种群,并使之延续。目前,野外放归的580条扬子鳄已顺利越冬,并实现野外自然孵化。“等到太阳不见了踪影,扬子鳄又回到洞中冬眠。”方黎明表示,扬子鳄是变温动物,每年11月下旬进入冬眠状态,转入室内越冬。整个冬眠期,扬子鳄不吃不喝,去年冬天受天气影响,扬子鳄推迟半个月才冬眠。扬子鳄真正结束冬眠一般要等到4月中下旬,届时工作人员开始投喂食物。目前,保护区内扬子鳄总数达近6000条,去年新生扬子鳄511条。
结束冬眠后的扬子鳄,喂食上也很有讲究。据悉,扬子鳄属于小型鳄类,代谢率较低,且能利用外源热,因此对食物的需要量比恒温动物要少得多。保护区饲养中心根据繁殖鳄不同生理时期,制定不同的饲料搭配和不同的喂食方案。一般每周喂食2-3次。冬眠结束后刚开始进食时,每周喂食量只需占鳄总体重2-3%就可以。 6-7月气温升高,鳄进入交配和产卵期,喂食量就要提高1倍左右。
与此同时,扬子鳄自然保护区还是国家林业局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站,承担日常的疫源疫病监测工作。为保障监测工作的顺利进行,监测站对保护区监测点内的红外线监测仪进行维护和检修,对监测系统升级,便于24小时全方位实时监控。在保护区、石英村、仙山湖3个监测点同时使用数据采集器进行每星期不少于一次野外巡护,保证数据的正确性和及时性。
同时,保护区安排人员负责对3个监测点开展救护巡查,结合监测点实际,科学合理设置候鸟等野生动物观察点、巡查路线和监测样地,加强对重要野生动物集中地和鸟类主要繁殖地、停歇地、迁徙走廊带及相关环节的疫情监测。长兴监测站还通过视频网络监控,工作人员通过在保护区二期监测塔上的监控,每天24小时不间断监测,及时掌握鸟类的活动情况。
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里加快繁殖
初春时节,万物复苏,在安吉的龙王山上,世界珍贵的稀有物种——安吉小鲵就生活在这一带的沼泽地。“安吉小鲵是一种两栖动物,它的繁殖需要在特定水域才能进行。从我们历年监测的情况来看,小鲵的整个生命史都不会离开它们生活的沼泽。”安吉县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俞立鹏介绍,每年12月至次年的三四月份是安吉小鲵繁殖的高峰期。
在小鲵栖息地一处1平米左右的水坑里,记者看到水面上漂浮着不少卵袋,不时还有蝌蚪状的浅灰色“萌物”穿行其间。俞立鹏说,为了减少人为因素的干扰,去年开始,保护区方面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因为小鲵对环境比较敏感,以往开放式的管理不易于它的繁衍生息。因此,我们在保护区设立了岗哨、护林站,加强人员的巡护,并在小鲵繁衍的沼泽地安装了围栏,希望大家不要跨越围栏干扰小鲵的繁殖。”
据了解,安吉小鲵为小鲵科小鲵属的两栖动物,是龙王山特有的珍稀两栖动物,多栖息于山顶峡谷间的沼泽地内,其生存的海拔下限为400米。 1992年,在安吉龙王山被学者发现而取名为安吉小鲵。安吉龙王山保护区一直将安吉小鲵种群及其栖息地的保护作为重点建设项目,先后进行栖息地保护、湿地修复、人工孵化养殖等工作。据最新统计,现有安吉小鲵的成体数量约为640尾左右。
安吉小鲵生存在高海拔沼泽湿地的泥炭藓植被层中,属杂食动物。每年,每只雌鲵只产一对卵袋。一般,鲵卵的孵化时间在两周左右,天气暖和时10天左右就能孵出来了。“别看现在孵化的卵挺多的,最后能存活下来的却是少之又少。”俞立鹏说,因为同一个水塘里,先孵化出的小鲵宝宝长大些,会吃掉后孵化的小“蝌蚪”来果腹。而且,安吉小鲵对环境特别挑剔。因为它靠皮肤呼吸,对环境较为敏感,一旦水域、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它的生存状态。所以,它也成为感知生态环境变化最好的报警器。
据悉,高山沼泽地的泥炭藓植被层十分脆弱,如果有人为践踏,安吉小鲵的生存环境就会遭到破坏。保护区核心区的千亩田湿地,从1985年保护区设立起,就不允许任何人和单位进入了。目前,保护区已在核心区装上电子监控设备,对安吉小鲵繁殖水平实行监控,还将成立执法部门,实行24小时巡查制度。同时,对栖息地实行改造与保护,人工改造水坑,扩大水域面积。
德清朱鹮、长兴扬子鳄、安吉小鲵……现如今,我市每个县域都有一种具有地区代表性的国宝级野生动物。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生态系统状况的标志。保护利用好野生动物资源,是维护自然生态平衡和拯救珍贵、濒危动物的关键。近年来,我市利用报纸、广播、电视等传媒工具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宣传教育的同时,引进专业技术人才,加强野生动物机构和队伍建设,着重加强各种类型的野生动物保护区、保护小区建设。
编辑:唐仁凤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