执法人员在海面上巡查。 陈文 摄
深圳湾近期出现鱼群聚集排水口的奇妙景观,更有“鸟类中的大熊猫”—黑脸琵鹭频繁光临,吸引大批市民游客驻足“打卡”,展现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丽画面。
深圳湾海域是珠江口鱼虾类重要的产卵场、繁殖场、索饵场和洄游通道,也是候鸟迁徙、越冬场所。为加大对深圳湾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深圳湾大桥以东约23平方公里海域范围于2014年5月1日起被深圳市政府列为禁渔区,全面禁止任何形式的捕捞和养殖行为。全面禁渔后,深圳湾自然生态景观明显好转,渔业资源得到有效保护。
记者5月8日在深圳湾看到,这里鱼儿水中游,鸟儿水面飞,一派和谐。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海洋综合执法支队工作人员称,这样的场景早已是深圳湾的常态。
鱼儿在水中畅游。 陈文 摄
据介绍,近年来,深圳在治理深圳湾水污染和海洋生态保护上下了大力气,采取了截污减排、加快管网建设、设立深圳湾禁渔区、组织增殖放流等强力措施,持续改善深圳湾的生态环境,尤其是深圳湾禁渔区设立6年来,执法人员严查严管海上违法违规行为,查获并销毁900余艘“三无”船舶和170余万米非法网具,有效杜绝了深圳湾非法捕捞,丰富了候鸟的食物来源,保护了深圳湾自然资源环境和渔业资源,达到了保护深圳湾渔业资源及珍稀濒危动物、维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如今的深圳湾海域不仅岸线景观更加优美、水质更加洁净,而且鱼虾等有利于候鸟生长的饵料也更加丰富,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候鸟到此越冬和栖息,其中最引人瞩目和深受摄影爱好者青睐的是“鸟类中的大熊猫”黑脸琵鹭的频繁光临,这样印证了深圳湾逐渐形成了水质持续改善和海洋生物多样性日趋丰富的优越生态环境。
编辑:夏元庆 审编:GJL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