缅甸琥珀中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 本文图片 邢立达
科学家在琥珀里发现蜗牛!此前,他们还在琥珀里发现过恐龙尾巴、蛇、青蛙和鸟,一些动物的毛色都依然清晰,但它们都来自恐龙时代!
有网友称,离集齐恐龙时代琥珀里的动物园,似乎已为期不远。
10月12日,中、英、澳、加等国的古生物学家在北京宣布了这一消息。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在学术期刊《白垩纪研究》上。他们发现了世界上首个保存了其触角等软组织的白垩纪蜗牛琥珀。
领衔这一研究的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副教授邢立达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通常,一对触角的蜗牛,如山蜗牛等,眼睛位于触角基部;而两对触角的蜗牛,如非洲大蜗牛等,眼睛则位于大触角上。这次科研人员发现的琥珀蜗牛有一对触角。
“这是我们首次在琥珀中发现有如此丰富软组织的蜗牛化石。” 邢立达说。
腹足类专家杰弗里•史迪威教授表示,从形态学上看,这次发现的蜗牛琥珀标本的壳体形状、生长线、螺层数、缝合线、斜孔径、脐孔、有厣(yǎn)与山蜗牛超科(Cyclophoroidea)形态学特征一致;该标本有着三个至三个半螺层,推断是幼年个体,这给鉴定带来不确定性,比如,它也可能属于与山蜗牛科有着相似形态的物种。
缅甸琥珀中带触角等软组织的蜗牛的3D重建。
科学家们复原了这只蜗牛形成琥珀的过程。对于蜗牛而言,在受到威胁时,它主要的防御方式是缩回壳里。但这只蜗牛当时可能正在爬行,树上流下的树脂首先包裹了它的壳体,防止了蜗牛的柔软部分缩回。这只蜗牛试图从树脂中挣脱出来,开始伸展足部,但是它的足部和触角随后被更多的树脂吞噬。沧海桑田,这块树脂最终变成了琥珀。
树脂通常聚集在树内外的空隙或创口处,从树枝上滴下来,或者沿着树皮外流。这些溢出树皮的树脂如同诱捕器,快速将小动物包裹起来。目前人们在琥珀中发现了节肢动物交配、产卵、孵化、进食以及各种共生关系。
2016年,一个偶然机会,邢立达团队在琥珀收藏家刘岩先生的收藏中发现了这枚特别的琥珀,其中包裹着两个蜗牛。该琥珀来自著名的琥珀产区、缅甸北部克钦邦胡冈谷地。据矿区的火山灰测定,此地的琥珀距今约一亿年前,属于白垩纪晚期。
琥珀提供了古生物形态学、多样性和行为的较完整记录。
该研究由中国地质大学(北京)邢立达副教授领衔,苏格兰国家博物馆安德鲁•罗斯(Andrew J. Ross)教授、澳大利亚莫纳什大学杰弗里•史迪威(Jeffrey D. Stilwell)教授和加拿大萨斯喀彻温省皇家博物馆瑞安•麦凯勒(Ryan C. McKellar)教授等学者共同参与。
编辑:唐仁凤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