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团队发现混元兽 系人类等胎盘类动物早期祖先

 时间:2018-06-22 22:29:39来源:新京报

系人类等胎盘类动物早期类型;曾被认为是袋鼠等有袋类祖先的中国袋兽与其同属一支

周氏混元兽(Ambolestes zhoui,STM33-5)的复原图。

周氏混元兽(Ambolestes zhoui,STM33-5)的复原图。

周氏混元兽的正型标本。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周氏混元兽的正型标本。 本版图片/受访者供图

近日,云南大学云南省古生物研究重点实验室毕顺东教授领衔中美古生物学研究团队,将一件迄今为止保存最为完整的早白垩世哺乳动物化石命名为“混元兽”,并认为混元兽是人类等胎盘类哺乳动物的早期祖先,而此前被认为是袋鼠等有袋类哺乳动物祖先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同属一支。新研究意味着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动物的起源中心。

该研究成果在线发表于英国《自然》(Nature)杂志。

“混元兽”体型和松鼠相当

混元兽标本发现于内蒙古宁城地区义县组下部地层,是距今1.26亿年的热河生物群中的哺乳动物,属于真兽类(胎盘类及其祖先)的早期类型,同时发育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有袋类及其祖先)的混合特征。

毕顺东介绍,虽然大众对远古兽类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恐龙那样的庞然大物,不过混元兽其实很小,化石从头至尾全长26厘米,根据现有信息分析,其重量在34-44克间,和一只松鼠的体型差不多。

“一亿多年前,有袋类和胎盘类形态都很小巧,大了生存不下去。”毕顺东解释,混元兽的生物习性与同时期胎盘类动物相似,具备攀爬能力,偶尔下地,大部分时间生活在树上,牙齿尖锐,但咬合撕扯能力较弱,食虫而生。

中国袋兽“有袋祖先”之名被推翻

据介绍,现生哺乳动物99%为有袋类和胎盘类,现代人即属胎盘类。它们从何起源、何时分异是哺乳动物进化研究中的关键性科学问题。此次研究发现,此前被归为后兽类的中国袋兽,与混元兽均为早期真兽类,并非有袋类祖先。

“有袋类和胎盘类最大区别在于生殖方式。前者雌性腹部有育儿袋,幼体要在育儿袋内完成哺乳;胎盘类雌性具有胎盘,幼体通过胎盘吸收营养。”该研究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毕顺东解释,但在化石中,类似育儿袋和胎盘这样的软组织难以保存,对其分辨只能从骨骼上进行。由于哺乳方式不同,这两类生物的牙齿发育出了不同特点,有袋类有四个臼齿,胎盘类只有三个臼齿。

毕顺东介绍,此前没有CT扫描技术,无法清楚复原齿尖结构,加上中国袋兽的化石被压扁,牙齿形态特征没有充分暴露,前臼齿被判断为臼齿,从而被解读为有袋类。在新研究中,团队花一年时间构建了一个大型数据矩阵,确立了可靠的早期哺乳动物谱系树。系统分析结果显示,热河生物群4种哺乳动物都属真兽类,包括之前被归为后兽类的中国袋兽。

这一结论表明,亚洲可能不是有袋类的起源中心。目前已知有袋类最早的化石记录为发现于北美的1.1亿年前的三角齿兽。

据介绍,混元兽属名意为元气未分,混沌为一,元气之始也,指示生物拥有真兽类和后兽类混合特征的特别属性。种名周氏,以致谢周忠和博士开启和推动了热河生物群的深入研究。

编辑:廖玺娇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