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探访复旦大学里的“寂静的动植物世界”

 时间:2018-06-06 18:41:45来源:中国新闻网

通讯:探访复旦大学里的“寂静的动植物世界”

在“寂静的动植物世界”,狮子、老虎、大熊猫等动物标本栩栩如生。 陈静 摄

中新网上海5月17日电 题:探访复旦大学里的“寂静的动植物世界”

记者陈静

复旦大学内的动植物标本馆——祖嘉生物博物馆改造一新。记者17日造访了这座“寂静的动植物世界”,非洲斑马、亚洲大象、四川大熊猫、中华白海豚;太阳鸟、大极乐鸟……种类繁多的动物标本栩栩如生。这座博物馆拥有藏品数以万计,在全国高校博物馆中首屈一指。

鸟类是最大的展厅之一。 陈静 摄

鸟类是最大的展厅之一。 陈静 摄

据介绍,如今,祖嘉生物博物馆分为东西两个标本馆,共计一千多平方米,几乎所有的动物标本均已放进了宽敞明亮的玻璃柜中,植物标本也都妥帖放进新的橱柜。展馆里,各类动物标本活灵活现于一个个透明的橱窗之中。

哺乳、鸟类是其中最大的两个展厅,种类繁多、制作精美。两馆中存放着珍贵的大熊猫、白鳍豚、灵长类以及鹤、鹳、猛禽、鸡类等国家级一级保护鸟类标本。生命科学院党委副书记余文博说,与社会上其他各类博物馆不同,学校的这座博物馆通过科学的分类方式,呈现动物进化过程。

祖嘉生物博物馆历史悠远,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初复旦大学100号的“震旦博物院”。当时,馆内收藏了百余件生物标本,收藏者是欧洲学者达维特(A.Divid)和韩伯禄(PèreHeude)等。后来,唐氏家族接手标本的制作与管理,历经唐善康、唐子英和唐仕敏三代人的建设与发展,博物馆规模迅速壮大。此次修整历经三年,目前,博物馆动植物标本经过整修及整理,现已初见规模。标本展品由哺乳类,鸟类,昆虫,植物,以及鱼类、两栖、爬行动物姿态标本,鱼类、两栖、爬行动物浸制标本六个部分组成,规模相较之前扩大一倍多。

珍贵的大熊猫、白鳍豚、灵长类动物标本在祖嘉生物博物馆中展出。 陈静 摄

珍贵的大熊猫、白鳍豚、灵长类动物标本在祖嘉生物博物馆中展出。 陈静 摄

据了解,修葺一新的祖嘉生物博物馆中绝大部分动物标本是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由生命科学院教师唐仕敏的父亲从中国各地采集、上海动物园收集所制。在鱼类、两栖动物姿态标本馆中,存放有扬子鳄、白鲟、中华鲟、斑鳖、鳄蜥等珍稀濒危动物。校方透露,之前仅为储存的植物与昆虫标本,未来也将陆续展出。

唐仕敏说:“要研究的东西都长在书本上,长在电脑里,那就离同学们太远了。学生对某种动物研究了几年,可能都没亲眼见过它一次。标本就提供了好素材,那些难以见到的、甚至是灭绝了的动物,因为有标本的存在,仍然能够被看到。”

陆帆展示植物标本。 陈静 摄

陆帆展示植物标本。 陈静 摄

与形神各异的动物标本不同,走廊另一头的植物标本馆里,十万多件植物标本在这里静静陈列。种子植物,藻类、菌类、苔藓、蕨类……植物标本馆内几乎涵盖了所有的植物大类,其中不乏银杉、珙桐这些珍贵的植物标本。馆内还收藏了七千份欧洲植物标本,19世纪中期由法国人采集制成,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被带到上海,分散安置在当时的震旦大学、震旦博物馆等地,历经辗转,直至上世纪70年代,才落户复旦大学植物标本馆,成为研究欧洲植物极为宝贵的材料。

生命科学院另一位老师陆帆告诉记者,这里的植物标本中八万份是正式标本,即,经过专家鉴定的,精确到每一件植物标本的种、属。陆帆记忆最深的,当属那几份来自珠穆朗玛峰下的西藏沙棘。据悉,这些特殊的标本采自海拔5100米的珠峰脚下。陆帆说,西藏沙棘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分布区域广泛而分散、植株矮小。为了寻找它们,陆帆等跑遍了整个西藏及青海、云南。陆帆希望能够设计出更多亲近学生、亲近大众的形式,让标本重新走进人们的视野。

编辑:廖玺娇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