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影像里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

 时间:2017-09-25 22:57:16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赫尔辛基9月24日电通讯:影像里的中国野生动物保护

新华社记者李骥志 张璇

“就在向导消失在密林中的那一刻,我听到了长臂猿的叫声。然后,我看到一只长臂猿站在树下。接下来的几秒钟,我屏住呼吸,汗水湿透衣衫。忽然,天空中闪过几个影子,我举起400毫米镜头对着那个方向连按快门。”这是挪威摄影师罗伊·曼格斯内斯到中国云南铜壁关自然保护区拍摄长臂猿的一段经历。

曼格斯内斯的图片在近日举行的芬兰库萨莫野生动物摄影节上展示后备受关注与称赞。

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科学普及处处长尹峰说,曼格斯内斯所拍摄到的长有白眉的长臂猿,是中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2017年被正式命名为“天行长臂猿”。

曼格斯内斯说,他在铜壁关保护区待了好几天,见到过两次天行长臂猿,每次只有两三分钟的拍摄机会,对于野生动物摄影师来说,这是终生难忘的体验。

同时参展的瑞典自然摄影师斯塔凡·维德斯特兰德也对中国的野生动物情有独钟。他历经艰辛爬到青藏高原一处海拔5000米的地方,用长镜头拍摄了一组兔狲的图片,使这个憨态可掬的野生动物一时间成为中国“网红”。

维德斯特兰德在摄影节期间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能拍到野生动物的精彩瞬间,除了依靠摄影师个人努力,还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由于中国政府大力保护自然环境,很多曾经遭到猎杀的野生物种开始重现,不只是在野生动物保护区里,甚至在保护区外有时候也能遇到。”

尹峰在摄影节上介绍了中国政府为保护野生动物所采取的措施以及近年来所取得的成果。他说,经过多年的保护,大熊猫、朱鹮、扬子鳄、藏羚羊等极度濒危物种种群稳步增长。其中,野生大熊猫种群数量截至2013年年底达到1864只,比第三次调查时增加268只,栖息地范围也明显扩大,比上一次调查时增长11.8%。

此次摄影节共有来自芬兰、瑞典、俄罗斯、挪威、中国的300余名摄影师参加,展示了数千张世界各地的自然风光。芬兰摄影师拉西·劳蒂艾宁说,这是该摄影节第一次有中国摄影师参展,第一次专题展示中国野生动物影像,希望以后能够看到更多来自中国的野生动物照片。

中国摄影师谢建国利用幻灯播放的方式展示了200余张中国野生动物图片,成为此次摄影节的一个亮点。谢建国对记者说,通过摄影师之间的交流,向世界展示中国丰富的自然物种,也学习西方的自然保护理念,实现双向交流,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为促进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和国际交流合作,谢建国等人发起了“自然影像中国”项目,邀请国际优秀摄影师到中国野生动物栖息地拍摄交流,得到有关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曼格斯内斯和维德斯特兰德都是在这个项目中应邀前往中国拍摄的。

谢建国说,很多国外摄影师都感到振奋:“原来中国不只有大熊猫。”比如,他们拍到的金丝猴、天行长臂猿、羚牛、云豹、金猫、朱鹮、猕猴、绿孔雀、灰腹角雉、圆鼻巨蜥、眼镜王蛇等,都是中国特有或珍稀物种。

尹峰说,影像是人们了解野生动物的重要手段,最新发现的灵长类物种如怒江金丝猴、白颊猕猴等,都是通过野生动物摄影发现的。“我们推出的‘自然影像中国’项目,就是希望汇集国内外优秀的自然生态摄影师,建立野生动植物资源影像数据库,用摄影语言讲好中国生态故事,让更多的人了解生物多样性的美丽中国。”

尹峰对记者说,中国是世界上野生动植物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之一,但由于历史和人为原因,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与公众的要求还存在很大差距,要实现野生动物资源的可持续发展,仍需付出不懈的努力。“我们注意到,用影像的力量唤起公众对野生动植物保护的关注,正越来越成为人们的共识。”

编辑:唐仁凤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