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北方网讯:“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正如歌曲《爱的奉献》中所唱,和平区志愿服务营造出了浓厚社会氛围,不断增加服务项目,不断拓宽服务领域,丰富志愿服务内涵,让更多的人了解志愿服务、参与志愿服务,使志愿服务长远发展,让志愿服务精神薪火相传,不断发扬光大。
老传统:志愿精神薪火相传27年
义务为居民们理发30年的孙香兰大娘,为大家义务修车20多年的赵章义师傅,默默照顾非亲非故孤寡老人19年的孟昭梅大姐……27载,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一代又一代的志愿者们默默地讲述了一个又一个感人的故事,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
1988年10月,朝阳里社区13名党员、积极分子在社区党组织的引导下与13户困难群众结对帮扶,开展邻里互助志愿服务活动。1989年3月,新兴街成立社区服务志愿者协会。2009年3月,新兴街被国家民政部认定为全国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朝阳里社区志愿者服务内容大都是为群众解决一些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大都是单向服务和一对一服务。如今,服务对象由过去单纯地面向社区困难群体,转变为面向全体社会成员;服务内容也由单纯地帮助人买煤、买大白菜等转变为开展社区文化、精神文明创建等精神上互助。社区志愿者利用自己的特长,从不同的方面建设社区这个大家庭。朝阳里社区新设立了“小天使助残”“智能手机培训”等新内容,年轻志愿者和老志愿者结对帮扶,不仅让送温暖的人得到回报,同时,也激发了更多的居民参加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使志愿服务精神更加深入人心。
公益影院:志愿服务文化惠民坚持9年送关爱
和平区“心目影院”,既不是社区里的露天影院,也不是繁华商业街上的卖票影院,而是一个专门为盲人所举办的公益电影院。创办近9年来,从三两个文化干部参与,到180余名志愿者加入,“心目影院”已经累计为盲人朋友义务讲解电影近200部,让上万名盲人朋友用耳朵听电影,感受到电影的魅力。
“心目影院”虽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视障人的特殊困难进而改善他们的生存状况,但能极大地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架起了他们与健全人及社会交流和沟通的桥梁,能打开他们封闭的内心,让他们感到精神有了依托,生活有了意义。
新举措:“打包”送服务“组团”献爱心
志愿服务,拓展了政府购买服务的新模式,通过有偿、抵偿和无偿的办法,把政府的关心和温暖送到老百姓的身边。现在,在居家养老、医疗保健、就业培训等领域,都有许多有益的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为老人佩戴“黄手环”,安装“呼叫器”提供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请志愿者教老人使用智能手机……及时了解群众所需,围绕群众不断变化的需求精确指导,打造“服务群众的升级版”。
和平区2011年启动关爱农民工的志愿服务项目,2012年又相继启动“爱心助空巢”、关爱“老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实现了志愿服务活动规范化管理,常态化运作。为更好弘扬志愿服务精神,和平区设立“三关爱”志愿服务项目工作室,自此,上述三个品牌志愿服务项目有了共同的活动基地,以常态化服务、专项服务、专业社会组织对接服务、志愿者集中教育培训等为主,提供理发、测量血压、心理疏导、法律咨询、小家电维修、电子阅读、网上购票、棋牌娱乐等便民服务。
除了民间志愿服务组织,和平区不少行政机关、事业单位纷纷成立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种形式的服务活动,为志愿服务注入了强大的生机与活力。
和平区检察院的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他们始终把开展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加强检察队伍素质建设、提高干警执法为民服务意识的基础性工作来做,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和平检察院交通志愿服务队成立以来,每年临近寒暑假,组织检察干警深入周边中小学、幼儿园,以假期安全出行为主要内容,加强未成年人交通安全教育,大力推进平安交通宣传。
搭平台:孵化中心催生更多志愿服务组织
为了更好地为社区居民服务,让社会组织更好地发挥作用,和平区成立了社会组织孵化服务中心,中心具有社会组织孵化、能力建设培训、组织管理咨询、社会资源对接、项目交流展示、项目建设评估等功能,旨在搭建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之间交流平台,凝聚资源,全面推进社会组织可持续发展。
孵化服务中心依托专业团队作为技术支撑,为入壳孵化的社会组织、承接运营的典型示范项目提供系统性、专业性的技术指导;引入社会组织专业服务人才,有步骤、有方法地推动入驻项目成长、壮大。孵化中心对社会组织实施全过程管理、综合性服务。纵向对社会组织全链条管理,开通登记备案、信息审核、活动监管、服务评估等功能,每一个在社会组织网登记注册的组织都会获得一个统一编码,作为跟踪管理、服务评估的依据,一定程度上增强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横向对社会资源多渠道互联,不仅组织与组织之间可互相发布信息,而且开放的网络平台让百姓可不出家门就了解到相关信息动态,实现了多方资源联动。
孵化中心致力于创建一批创新型、示范型的社会组织典型和公共服务项目品牌,是社会组织培养、发展、壮大的摇篮,引领全区社会组织的发展方向。本着“立足居民需求,创新社会治理”的理念,筛选一批符合区情、社情发展,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组织枢纽入壳孵化。和平区社会组织服务中心势必将催生社会组织发展的内生动力,辐射带动全区社会组织的科学发展,为美丽和平区建设增添新动力,注入新活力。
编辑:徐建华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