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在启动仪式上发表致辞。 沙见龙 摄
中新网济南7月12日电 (沙见龙)山东省2017年中华古籍保护志愿服务活动12日在济南正式启动,以培训青年人保护古籍的意识,使其掌握基本的古籍专业知识和整理保护技能。
来自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古籍爱好者等30余青年志愿者将在启动仪式后投身到为期一个月的古籍普查保护工作中。 沙见龙 摄
当天的启动仪式在山东省图书馆举行。来自山东大学、青岛大学相关专业的学生以及古籍爱好者等30余青年志愿者将在启动仪式后投身到为期一个月的古籍普查保护工作中。
来自青岛大学中国史专业的研一学生鞠晓聪是此次青年志愿者代表,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说,通过对中国历史文化的学习,自己喜欢上了研究古籍。古籍是古人几千年来智慧的结晶,整理和保护古籍是一种传承。年轻人有责任和义务传承中国优秀文化,也希望更多年轻人了解和保护中国历史文化。
古籍从传统意义上来讲是指未使用现代印刷技术印刷、用传统方式书写、通过装帧形式保留下来的古代著作。山东省古籍保护中心主任、山东省图书馆副馆长李勇慧介绍说,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中唯一没有中断文明史的国家,一部部典籍就是文明史延续的证据,其保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文化和思想。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实现中国文化的伟大复兴,需要从古籍中汲取先人的智慧。李勇慧告诉记者,山东从1909年开始搜集整理古籍,现如今拥有1949年之前的古籍300万册,分藏在山东的公共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寺庙等300余个单位中。
经过多年来的发展,山东目前古籍保护条件、破损古籍的修复水平、工作人员从业水平和素质、古籍的社会利用率等都得到极大提高。李勇慧表示,古籍在普查整理、修复之后,会通过数字化、影印出版等形式免费提供给读者,让读者更好地汲取“古籍”中的营养智慧。
记者采访中了解到,该活动启动后,已被录取的志愿者将会在实践中接受古籍保护的专业培训,包括专家指导、古籍著录实践等。(完)
编辑:徐建华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