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儿童不慎摔伤,志愿者立即取出急救包中的碘伏和无菌纱布,小心翼翼地开展伤口清洗和包扎;看到腿脚不便的老年游客借用轮椅,志愿者主动上前,耐心讲解操作注意事项,助力他们顺利游园赏花……
连日来,牡丹区以“菏美·花都”志愿服务品牌为引领,通过系统部署、创新举措、多元协同,实现牡丹节会服务“零距离”、保障“无盲区”、体验“再升级”,为擦亮“牡丹之都、花样菏泽”名片注入志愿暖流。
高位统筹,织密志愿服务“保障网”。为确保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顺利举办,牡丹区委社会工作部牵头组织38家区直机关单位志愿服务队协同建立“1+4+N”“菏美·花都”志愿服务工作体系。截至目前,已有1400余名志愿者分布在38个重点景区和路段,开展景区服务、秩序维护、民生保障等志愿服务活动。通过“专题培训+实战演练”模式,分层分类开展岗前培训,确保志愿者熟悉文化导览、应急处理等技能,实现服务专业化、标准化。创新“五联”应急机制,联合公安、消防等10部门建立“信息联通、预案联审、力量联动、处置联合、保障联勤”工作模式,建成覆盖全域的“15分钟应急响应圈”。发动社区党员、高校学生等社会力量参与,构建“专业队伍+社会志愿”服务生态。通过媒体矩阵宣传志愿服务故事,进一步营造“人人参与、共襄盛事”的浓厚氛围。
精准发力,构建服务矩阵“新标杆”。在曹州牡丹园、中国牡丹园等11个核心景区,科学布设26个志愿服务工作站,动态调配志愿者力量,针对老人、儿童、残障人士等重点群体,提供饮水、充电、纳凉等“关爱套餐”,累计服务游客5000余人次。增设国花园、花家王国2个新站点,织密景区“暖心服务网”。整合市场监管、综合执法、文旅等部门志愿者专业优势,建立“巡查+执法”联动机制,聚焦食品安全、占道经营、设施安全等隐患,清理占道经营100余起,化解纠纷20余起,实现景区“零重大投诉”。创新“定点值守+流动巡查”模式,在景区周边设置16处免费停车场,日均疏导车辆超5000辆次;开展反诈宣传、消防培训等社区活动50余场,覆盖群众超5000人次。组建应急服务专班,成功处置医疗救助、失物招领等突发事件130余件,获游客点赞“服务有温度、保障有力度”。
创新赋能,激活志愿服务“强引擎”。建立“客流高峰预警—岗位动态调整”机制,实时调配志愿者至人流密集区域,确保服务无空当。创新“服务+发展”模式,在景区同步开展“牡丹智汇”人民建议征集活动,围绕城市能级提升、产业融合创新等10项议题,向游客、商户征集意见建议,进一步发挥牡丹节会引领作用,助推牡丹产业升级与城市能级提升。充分运用大数据分析游客需求,精准开展服务;依托网络平台发布停车、导览等实时信息,减少游客等待时间30%以上,实现“指尖上的便捷”。
菏泽日报记者 胡德光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30679373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