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上半年,内蒙古自治区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前往通辽市奈曼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两个旗县开展活动,预计将惠及中小学生3万余人。据了解,本次体育支教志愿服务共有90名学生参与,其中40名来自天津体育学院、50名来自内蒙古民族大学。通过开展体育支教志愿服务,解决学校体育师资不足的难题,帮助内蒙古的儿童和青少年树立热爱体育、参与体育的意识,帮助他们养成终身体育锻炼的习惯。
天津体育学院自2023年加入体育支教志愿服务活动以来,先后派出120名学生志愿者。天津体育学院此次选派的40名志愿者均经过严格选拔与系统培训,涵盖体育教育、运动训练、运动康复等多个专业领域。他们将在未来几个月内深入两地12所中小学,围绕青少年体育课程优化、特色运动项目推广、体育教师技能培训等开展服务,同时协助完善校园体育赛事体系,推动“阳光体育”理念落地。
出征仪式上,天津体育学院体育支教志愿者李超说:“让我们的青春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绽放绚丽之花。在学校里,我们是以学生的身份去学习,到了支教地区后,我们是以教师的身份去教学,最大的突破就是如何解决教学问题。”李超表示,到学校后,他积极地与当地老师进行沟通,了解情况,制定符合当地的教学方案。
支教活动是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与天津体育学院战略合作的重要实践。内蒙古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体育支教志愿服务与天津体育学院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在青少年体育人才培养、运动训练等方面有了更深的合作。在过去三年的体育支教中,支教老师为学生带来了新的训练方法,让体育课更有活力,体育课的内容更加丰富多彩,为学校体育注入了生机与活力。“我们希望通过这次支教活动,解决基层体育师资短缺的问题,还能为当地培养一批优秀的体育教师,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教育模式。未来,我们还将探索更多体教融合的创新模式,推动内蒙古地区体育教育事业迈上新台阶。”
天津体育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年,天津体育学院选派了40名品学兼优的学生,赴内蒙古自治区通辽市奈曼旗、锡林郭勒盟多伦县进行体育支教活动,为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学生带去了丰富的体育师资资源,弥补师资的不足,同时也感谢内蒙古自治区体育局为学生搭建了实践平台,特别是对他们的专业素养发展和提升搭建了很好的平台。
随着支教志愿者的正式到岗,内蒙古基层校园的操场上将跃动起更多青春身影。支教志愿者们不仅带来了先进的体育教学理念和方法,还为当地学生带来了希望与梦想。而这种跨越地域的体育教育接力,为边疆青少年点燃了运动梦想,也为新时代体教融合与乡村振兴谱写了生动篇章。(转自4月1日《中国体育报》07版)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611/c28590472/content.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