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绿园区开展暖“新”志愿服务系列活动

 时间:2024-12-19 16:54:06来源:央广网

在座谈会上,志愿者与新就业群体面对面交流,谈工作所需,聊志愿服务;在心理健康讲座中,新就业群体在一株株“植物”中汲取力量;在义诊现场,医生向快递员们提出健康建议,帮助他们在忙碌的工作中保持良好健康状态……如今,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新就业群体蓬勃兴起,他们穿梭于城市的大街小巷,成为现代城市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近日,绿园区开展了暖“新”志愿服务系列活动,加强对新就业群体的关怀帮助,这不仅是对这一庞大群体的人文关怀,更是构建和谐社会、推动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有力之举。

心贴心科学答疑解惑

“大家多久没玩橡皮泥了?这次我们一起用橡皮泥捏出心中的那一株植物吧。”此刻,与吉林省社工联合会副秘书长、心理学老师严薇一起玩橡皮泥的不是小孩子,而是鼎庆经贸有限公司的员工,他们将通过手工制作的形式与老师一起缓解压力。

在此次心理健康讲座中,严薇通过案例分析、游戏等环节,引导大家把心里的压抑情绪发泄出来,缓解生活工作中的压力。

“我捏了一座雪山,我觉得雪山上没有植物。”

“我心中的植物长在岩石上,坚韧不拔。”

在大家的分享中,严薇一一解读着“植物”在人类情绪中所代表的意义,鼓励大家用积极向上的情绪为生活赋能。

“老师的讲座特别生动,我了解到,原来运动、唱歌、学习都是释放压力的好办法。”鼎庆经贸有限公司财务部部长王慧敏说,这场心理讲座恰逢其时,她会将所学应用到团队建设中,更好地凝聚团队向心力。

严薇表示,受邀时,她就针对新就业群体特性整理了讲座内容,“激烈的竞争、各种突发情况等都会加大新就业群体的心理压力,心态和情绪管理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我希望通过心理健康讲座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各种环境,给予他们力量与支持。”

面对面精准对接需求

“送快递时,有时小区物业还会为我们准备热水,我觉得这不仅仅是物质上的支持,更是一份尊重与认可。”

“我发现,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关心我们,各种志愿服务让我感到温暖,这也促使我加入志愿服务中。”

在绿园区少年宫,绿园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志愿者与新就业群体代表促膝而坐,围绕“如何更好地开展志愿服务”各抒己见。新就业群体代表分享了他们在过往工作中遇到的一些苦恼和困难,以及在获得社会帮助后主动参与志愿服务的心路历程。

暖阳志愿者协会会长崔威表示,通过面对面交流,可以精准对接新就业群体的需求,更好地为他们提供服务,“我们计划开辟多处‘温暖空间’,放置微波炉,让小哥们吃上一口热乎饭,还提供热饮、充电等服务。”

交流过后,联合会认真梳理意见建议,计划围绕新就业群体需求,精心设计系列活动,帮助新就业群体更好融入城市生活,共享城市发展成果。绿园区志愿服务联合会会长贾金国表示,长时间的户外奔波,使新就业群体面临交通安全、劳动权益保障、身心健康等诸多问题。为此,联合会将陆续开展交通安全培训、法律知识普及、心理咨询、车辆检修等服务,为他们排忧解难,助力他们更好地融入城市生活与工作。

新就业群体范围广、人员多,也是一支不可小觑的志愿服务力量。“希望未来能看到他们也穿上我们的红马甲,穿梭在大街小巷。”贾金国说,志愿服务能够提升新就业群体的归属感与责任感,促使他们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回馈社会关爱,形成志愿服务的良性循环。

肩并肩携手志愿同行

针对新就业群体工作强度大、时间长的特点,绿园区辖区内多个社区会不定期开展义诊活动,为他们提供免费的健康体检。同时,开展健康知识讲座,向他们传授预防职业病、缓解工作疲劳的方法和技巧。

在青年街道银融社区,青年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护人员刚准备就绪,辖区邮政快递服务点的快递小哥石磊就匆匆赶来,一边检测血压、血糖等项目,一边认真听医生的叮嘱,“平时工作挺忙的,也没时间去做系统的体检,社区会不定期举办不同项目的义诊,为我们提供了便利。”石磊说,专项培训、比赛、温馨服务等越来越多面向新就业群体的关爱让他们感受到城市的温暖。

随着经济社会的高速发展,新就业群体逐渐成为城乡治理中的关键力量,快递员、外卖配送员、网约车司机等更是社会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为基层治理提供了独特的视角,是基层治理的好帮手。

绿园区委社会工作部相关负责人表示,此次举办面对新就业群体的系列志愿服务也是社会多元主体协同治理的有益探索,“我们将进一步整合资源、创新模式、完善机制,不断拓展志愿服务项目的深度与广度。持续探索‘社工+志愿者’融合发展模式,联合社会组织、志愿团体共同发挥作用,把村、社区作为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切实增强志愿服务的实效性、示范性,推动志愿服务工作向纵深发展。”(绿园区委宣传部供稿)

https://jl.cnr.cn/jlgd/20241218/t20241218_527013646.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