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志愿服务向“新”而行蓬勃发展

 时间:2024-12-16 16:14:23来源:兰州日报

“双向奔赴 邻里守望”兰州市2024“暖冬行动”系列志愿服务活动启动

志愿者走进社区为居民修理小家电

志愿者在地铁站引导游客

志愿者在地铁站引导游客

冬日的兰州,穿城而过的黄河少了些奔腾,却多了几分静谧。中山桥上行人裹着厚衣往来,桥身古朴依旧,承载着城市的故事。偶尔到访的雪花,使这里银装素裹,铺上一片洁白。虽有朔风凛冽,却吹不散志愿者们的热情。河边步道、城市街角、社区楼院、文博场馆、体育赛场……志愿者身上红色的马甲,像是一簇簇跃动的火焰,在冷色调的冬景图中,显得格外温暖明亮。

近年来,兰州市大力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持续深化志愿服务,组织动员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走进社区、乡村,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做贡献。截至目前,兰州市共有实名注册志愿者76万人,志愿服务队伍4541个、志愿服务项目30781个,志愿服务时长超过1000万小时。全市志愿服务也呈现出志愿队伍专业化、志愿活动多元化、志愿参与广泛化等特色亮点。

志愿队伍专业化

暖心服务有支撑

“我们会用心、用情、用爱去倾听每一位来访者的心声,无论是深陷焦虑的年轻人,还是饱经沧桑的长者……”日前,在兰州市社会心理志愿服务总队的成立仪式上,志愿者代表、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季春晖倡议道。随后,她为在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代表、心理咨询师、心理辅导机构人员代表以及兰州城市学院相关学科的大学生带来了一场精彩的专业辅导讲堂。

据了解,兰州市现有西北师范大学、甘肃政法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多所高等院校积极参与心理健康教育和服务工作,培育了一批具备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社会心理服务人才。此外,甘肃省心理咨询师学会、甘肃明睿心理服务中心等一批优秀心理服务机构活跃在社会,为兰州市社会心理志愿服务总队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和保障。

正式成立之后,兰州市社会心理志愿服务总队会发挥枢纽作用,汇聚多领域专业人才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力量,为广大市民提供更便捷、更专业的心理健康服务。同时,也将锚定精准服务靶向,围绕重点人群与关键领域,点对点深入社区、学校、企业等基层一线开展心理咨询。

过去,志愿服务往往是简单的人力协助,缺乏专业技能支撑。如今,志愿服务走向专业化已经是大势所趋。在兰州市,具备专业素养的志愿队伍并不局限于心理辅导咨询领域。

全市各行业系统先后建立多支专业志愿服务队伍,特别是“兰州蓝护卫者”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方舟救援志愿服务队、医疗健康志愿服务队、红十字志愿服务队、文艺文化志愿服务队、生态环保志愿服务队、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妇女维权法律志愿服务队等,在服务全市中心工作、激发基层活力、主动承担急难险重任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兰州市还每年都会举办志愿服务骨干培训班,每期培训200多人,先后培训1000多名骨干人员,活跃在志愿服务各个领域。

社区是志愿服务的主阵地、主场景,专业的志愿者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此,兰州市积极落实“社工+志愿”服务模式,组织符合条件的志愿者参加社会工作者职业资格考试,引导支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加入志愿服务组织,通过专业优势互补,推动社会工作服务与志愿服务融合发展。据统计,2024年全市共有1109人成功通过全国社会工作职业资格证书考试,全市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总数目前已达到4496人,占全省持证社会工作者总数的31.5%。

这支持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联动、融合志愿服务力量,广泛分布在基层社会治理、社区建设、养老服务、儿童福利、社会救助等多个领域,凭借着专业知识和技能,为受助群体提供多元化、精准化、个性化的帮助,有效提升受助群体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志愿活动多元化

品牌效应渐显现

目前在我市一所大学读书的程琳热衷于参加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仅在今年,程琳就参与了2024兰州马拉松、2024中国民营企业500强发布会等活动的志愿服务,以及端午节金城关·黄河古渡文旅志愿服务等,为来自全国各地的参与者和旅客提供热情周到的服务与帮助。

“参与志愿服务能让青年展现青春作为、彰显青春风采、贡献青春力量,兰州市在这方面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平台。”程琳表示。关爱特殊儿童、助老助残助困、守护黄河洁净、普及法律知识……志愿服务活动的多元化发展,就像一幅多彩画卷,覆盖到社会的各个角落,满足着不同人群的需求,也让像程琳这样的大学生有了更多参与社会实践、展现青春风采的舞台。

多元化志愿服务活动也催生出众多叫得响、成效强、受欢迎的志愿服务品牌,更多社会力量也因此被吸引,成为志愿服务的主动践行者和积极参与者。

近年来,兰州市精心培育打造出“红色轻骑兵”宣讲志愿服务行动、“保护母亲河”生态环保项目、“高考直通车”公益项目、“1+1+N”社区心理辅导项目、“生命的延续——无偿捐献遗体器官志愿者关爱体系”、城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文明单位联盟志愿服务项目”、七里河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医院联盟志愿服务项目”、安宁区“新时代文明实践高校联盟志愿服务项目”、西固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企业联盟志愿服务项目”、正宁路社区“邻里帮帮队”、兰州日报社“暖冬行动”、甘肃政法大学“七彩丝带”等志愿服务品牌项目,提升了志愿服务影响力和引领力。

同时,每年精心组织开展志愿服务项目展示交流会,推进各类主题志愿服务活动、元旦春节志愿服务关爱行动、春运“暖冬行动”志愿服务活动、美好生活志愿服务活动、“六个100”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等特色鲜明的志愿服务活动。联合相关部门连续举办5届青年志愿服务项目大赛、全市服务残疾人志愿服务专项项目评审、相关高校、企业志愿服务项目大赛等,有力激发了全市志愿服务的动力、活力。

据悉,兰州市还将继续根据禀赋不同、发展路径不同、群众需求不同,培育品牌志愿服务项目,让有群众基础、有发展潜力的新项目、好项目不断涌现。同时,创新志愿服务品牌,成熟一个、固化一个、推广一个,不断放大品牌项目的示范带动效应,通过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志愿服务活动,一支支各有特长的志愿服务队伍,在全市范围内营造更好的志愿服务氛围。

志愿参与广泛化

文明新风拂面来

在安宁区刘家堡街道幸福里社区,有一支名为“60串门团”的邻里互助志愿队,这支队伍让老人发挥余热、让青年积极参与,搭建出一个邻里互助养老的平台,为社区空巢、独居、残疾等特殊老年群体提供陪伴、物资购买、生活照料等关爱服务。

“‘60串门团’的成员基本上由社区居民组成,他们有爱心、有余力,愿意参加志愿服务,对周围老年群体存在的具体问题和需求状况也更为了解。”吴明静是兰州爱颐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的项目负责人之一,“60串门团”由她和社区共同创立。目前,“60串门团”共有骨干志愿者47人,他们以结伴关怀的形式,一对一或一对多精准帮助老年群体,成为幸福里社区一张温暖的名片。

“60串门团”只是兰州市民广泛参与志愿服务的一个生动体现。据了解,兰州市近年来通过建立完善“五社联动”工作机制,推动社工站与志愿者紧密联结,“社工+志愿”模式在基层社会治理中发挥了显著社会效益。目前,已经打造“逸趣养老”“童享同乐”“苗圃成长计划”“幸福盒子”“爸妈食堂”“梦想之家”庇护工场、“共享集市”“失能老人暖心工程”等一批特色服务品牌项目,累计培育孵化社区社会组织382个,培育志愿者及居民骨干万余人。“有困难找志愿者,有时间做志愿者”的观念已经融入兰州市民的行动自觉。

理论宣讲、教育服务、文化服务、科技科普、体育健身……一项项汇聚民心、倡树新风的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在黄河两岸也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数据显示,兰州市目前共建成由8个县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110个文明实践所、1091个文明实践站、173个文明实践基地组成的“文明实践”矩阵。而这些,也是志愿服务广泛开展、市民广泛参与的重要场所。

“我们这里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经常会开展一些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们不仅会关爱弱势群体,也会关心居民们实际所需。志愿者们无私奉献的精神感染着我,也带动我在闲暇时参与其中,毕竟点点星光也能汇聚成星河。”家住城关区雁南街道的田先生表示。而他的周围,也有许多热心的市民,被一场场温暖人心的志愿服务活动所感染,从旁观者变成参与者,为他人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

另外,兰州市还建成社区志愿服务站431个、公共文化设施志愿服务岗27个、景区景点志愿服务站48个、窗口单位志愿服务岗2166个,小区、商场等志愿服务站(岗)2547个,实现了全市志愿服务站(岗)全覆盖,让志愿服务的广泛参与更有阵地可依。

接下来,兰州市将持续健全全面参与的志愿服务动员体系、精准高效的志愿服务供给体系、充满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组织体系、覆盖广泛的志愿服务阵地体系。同时,塑造特色鲜明的志愿文化体系,讲好志愿服务故事、树立兰州志愿服务形象,筑牢坚实有力的志愿服务支持保障体系,护航志愿服务开展、激发志愿服务活力,让志愿精神在黄河两岸深深扎根、蓬勃生长,让向上向善在金城大地接力传递、蔚然成风。

◆记者手记

随着近年来兰州市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持续深化,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涌入志愿服务队伍,越来越多的暖心服务来到市民身边,越来越多的群众开始共同参与,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逐渐深入人心,志愿服务在兰州呈现出一片蓬勃兴盛的景象。

专业人才的汇聚,让每一次服务都有质的保障。医护志愿者在健康义诊中准确诊断、耐心解答;法律专家于社区咨询中提供专业建议、排忧解难。他们用专业知识为民众撑起一片安心的天空,使志愿服务不再浮于表面,而是切实解决问题。

从社区邻里互助到大型赛事服务,从环保公益行动到关爱特殊群体,志愿服务活动也日益多元,涵盖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无论是黄河之畔的净滩行动,还是为孤寡老人送去温暖的上门关怀,都展现出志愿服务的广阔触角,如同多棱镜折射出城市的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

而群众广泛参与更是掀起志愿服务的新一轮热潮。不同年龄、职业的市民踊跃加入,不仅使“众人拾柴火焰高”的含义得到深刻诠释,也凝聚起强大的城市向心力与正能量,让兰州这座城市因志愿服务而更加温暖、和谐、文明,在建设与发展的过程中拥有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

兰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唐瑞 文/图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12-16/doc-inczqprf6427032.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徐豪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