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沈阳市牡丹社区,工行志愿者为社区内行动不便的老年人提供上门“义剪”“磨剪子戗菜刀”服务。图为社区老人们吃着志愿者带去的西瓜,纷纷对贴心服务点赞。赵博璐 摄
核心提示
经过多年实践,辽宁工行志愿服务在品牌化、建制化基础上,持续健全体系。去年8月,中国工商银行(6.420,0.12,1.90%)辽宁省分行对外发布“向锋而行”志愿服务品牌和标识。今年,辽宁工行以聚焦主责主业和履行社会责任为两大主线,创新服务理念和模式,打造十大志愿服务项目,锻造志愿服务队伍,建造志愿服务基地,塑造志愿服务形象,构建“向锋而行”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在新时代新征程标注人民满意的新坐标(17.390,-0.26,-1.47%)。
近日,辽宁工行围绕“向锋而行”十大志愿服务项目,突出“金融+”机构属性和行业特色,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近70项志愿服务活动,走进社区、企业,关注“一老一小”,努力在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等方面提供精准服务。
“六个你”
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今年以来,为了响应省委、省政府号召,辽宁工行启动“向锋而行”子项目“六个你”志愿服务行动,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细精准推动政策落实,将“六个你”作为坚持金融为民的有力表达,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
对内,辽宁工行时刻把职工的冷暖放在心上,推出搭建“六座桥”,切实提升职工获得感、满足感与幸福感。搭“引路桥”,一定“找到你”;搭 “连心桥”,用心“记住你”;搭“同心桥”,托举“守护你”;搭 “同舟桥”,四季“陪伴你”; 搭 “暖心桥”,用力“温暖你”;搭 “幸福桥”,只为“幸福你”。
对外,辽宁工行深入聚焦民生之盼,加强和属地社会救助站、派出所等机构合作,为走失老人、儿童等上门求助的特殊群体提供公益援助,做好“找到你”;协助做好报警、看护、人员交接登记等救助引导服务,做好“记住你”,加强临时救助,配合社区街道做好对困难残疾人的急难救助;以全国扶贫日、国际助残日为契机,围绕义卖义诊、促进就业、送教上门三个方面,开展志愿扶贫助残活动,做好“守护你”;依托各级机构及577家营业网点的数量优势及15分钟便民生活圈的区域优势,搭建集生活信息展示与优惠信息推送于一体的工作生活圈,做好“陪伴你”;通过设立“为民服务周”“优质服务月”等形式,充分发挥窗口服务作用,持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做好“温暖你”;持续开展“天辽地宁 工候亲朋”主题活动,助力高品质文体旅示范地建设,做好“幸福你”。
自活动实施以来,辽宁工行积极组织开展纾困解难、扶弱助残、扶老爱幼、救灾援助、卫生健康、支教助学等志愿服务,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精细精准推动政策落实,完善“结对+接力”帮扶机制,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困难群众服务工作,织密扎牢民生保障“安全网”,进一步扩大工行惠民服务口碑和影响力。
向锋行
倾情标注人民满意“新坐标”
多年来,辽宁工行对内为员工搭建“连心桥”,对外为百姓修筑“幸福路”,打造了一批百姓信赖的志愿服务基地、一批人民满意的志愿服务队伍、一批卓有成效的志愿服务项目。
辽宁工行持续优化渠道布局,丰富产品供给,提升服务质量,建设百佳、千佳服务标杆网点,打造“驿站+”服务生态场景,强化网点公益服务场景建设,为群众提供多样化服务,全心全意满足客户需求。同时,努力将“工行驿站”打造成为面向全社会志愿服务的“加油站”和“先锋营”。
辽宁工行还依托红色金融服务队、爱心服务队和文艺轻骑兵,努力打通联系服务困难群众的“最后一公里”“最后一米”,将优质金融服务送到田间地头,先后在沈阳、葫芦岛、朝阳等7地推出“花卉贷”“花生贷”“花菇贷”等多项专属助农贷款产品。三年来,普惠型涉农贷款余额突破60亿元大关。启动“金融学雷锋 服务百千万”活动,开展近千场公益活动,为100余万人提供志愿服务,开展“雷锋存折续存”业务累计捐款超200万元。
持续的志愿服务活动,使辽宁工行内部流传着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在阜新,与自闭症儿童相伴八年,传递温暖;在盘锦,七年里帮助千余名贫困学子、留守儿童完成学业;在本溪,走千家访万户,历时8个月,为2448名困难群众上门办理业务、发放低保金;在省行,文艺轻骑兵走进盘锦华锦集团、丹东大梨树和丹东河口,以文艺作品传递为民情怀,歌声飞扬赢得满堂喝彩……辽宁工行正在以新起点、新作为续写新时代雷锋故事,展现“人民至上”新担当。
未来,辽宁工行将持续弘扬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将以“六个你”为主要内容的“向锋而行”十大志愿服务项目落到实处,深入践行金融工作“政治性”“人民性”,在“天辽地宁”间书写“工行有情”,紧紧围绕打好打赢攻坚之年攻坚之战,坚持把辽宁所需、金融所能、工行所长更好地结合起来,以先锋之势,肩负起更大的担当和作为。
潘 玉 刘 颖
https://finance.sina.com.cn/jjxw/2024-08-22/doc-incknhzm8695422.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马充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