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黄冈10支专家志愿服务队深耕乡村振兴前沿

 时间:2024-06-13 17:01:35来源:荆楚网 ​(湖北日报网)

近日,黄冈市科协牵头新组建市直10支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服务团队,涵盖200名以上专家,紧扣黄冈市十大农业产业链,深入开展科技志愿服务,为乡村振兴和农业转型升级注入科技动力,助力这片红土地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深入一线,市场主体获“一站式”技术服务

黄冈是农业大市,在广袤的田野上,一群特殊的身影忙碌着。科技志愿者们鞋底沾染着泥土的芬芳,深入田间地头、奔走在农业一线。

据介绍,科技志愿服务队以黄冈市农学会、市农科院专家团队为主体,以黄冈师范学院、黄冈职业技术学院涉农专业专家以及其他方面骨干农技人员为补充,同时邀请在黄冈建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科技小院的专家团队参与。

“组建科技助力乡村振兴专家志愿服务团队,是发挥农业科技人才智力优势,推动科技资源向农村基层、农业一线集聚,助力乡村振兴和强县工程的具体行动。”黄冈市科协党组书记、主席彭学海如是说。

据介绍,科技志愿服务队主要以定点服务和派单服务形式,开展农村科学决策、农业产业发展、农民科学素质提升和农村人才培养等方面开展志愿服务。通过定点服务、派单服务,建立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服务体制。

为提升科技服务的针对性,专家服务团队深入基层一线、田间地头对农业产业发展现状进行实地调研。10个专家志愿服务团队奔赴各县市区,对接乡村和农业市场主体,服务点位达60多个,为基层和农业市场主体提供一站式精准技术服务。

同时,开展“黄冈市水稻生产成本及效益调查”、“黄冈市棉花和小麦生产现状及科技需求”、“黄冈市稻蛙综合种养效益和风险调研”等专题调研报告,为产业发展及科技示范服务提供科学可行的决策依据。

组建平台,涉农科技志愿者达1.5万人

“放大科技服务效能,彰显科技人才赋能产业发展作用,为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和农户提供集科技创新成果、人才、项目、产业、推广等各方面资源于一体的公益性、实用性的‘一站式’农业科技服务平台。”

相关负责人介绍,科技志愿服务队先后在团风、浠水、武穴、罗田等地共建成“黄冈市农业科技服务站”13个、“乡村振兴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5个,定点服务企业57家,赠送水稻、花生等良种3000余斤,生物有机肥50吨、蔬菜和果树种苗2万余株,技术资料、手册和书籍等6000余份,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50余项,示范推广面积90万亩,为黄冈农业提质增效、农民增收提供了强有力的科技支撑。

在湖北禾溢园家庭农场有限公司建立“黄冈市农业科技服务站”,联合成立“黄冈市米粉专用稻产业技术研究中心”,为企业初步选育出新品种“黄粉稻1号”,促进科技资源和科技创新的深度融合。

在武穴市梅川镇建立“黄冈市农业科技综合服务站”,组建多学科融合的专家服务团队,志愿服务团队多次开展“三水两菜”产业技术指导,签订《共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基地协议书》,推广“早稻-秋玉米-油菜薹”、“春玉米-晚稻-菌菇”高效轮作模式,充分利用土地资源,实现一地多收,亩纯收益逾万元。

截至目前,通过以点带面、逐步推进,黄冈市共成立科技志愿服务队56支,注册科技志愿者超过2.3万人,其中涉农科技志愿服务队38家,涉农科技志愿者1.5万余人,开展活动400余场次。

深耕前沿,黄冈农业“科技范”更足

在科技领域,人才培养是至关重要的要素。

据介绍,黄冈市先后举办高素质农民培训班、花生高质高效栽培模式现场观摩会暨技术培训会、“鄂茶1号”栽培技术培训会、湖北省节水抗旱稻技术应用推广暨节优804现场观摩会、棉麦轮作双直播轻简高效栽培模式现场观摩暨技术培训会等30余场次,培训农技从业人员和高素质农民2000余人次。

培训覆盖各县市区农业经营主体,加强农业农村人才队伍建设,将农业产业政策、先进实用科技成果等渗透到农业生产各环节,夯实丰产基础,支撑乡村全面振兴。

值得一提的是,黄冈市科协每年从科普经费拿出5万元,以奖代补的形式支持科技志愿服务队开展工作。

在黄冈市科技志愿服务队的努力下,黄冈市农业特色产业取得了显著成效。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不仅提高了农产品的产量和品质,还增加了农民的收入。同时,志愿服务队还通过平台建设和人才培育等方式,促进了当地农业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乡村振兴事业的全面推进。

黄冈市科协负责人表示,黄冈市科技志愿服务队将继续发挥专业优势,助力乡村振兴和强县工程;将进一步加强与高校、科研机构的合作与联系,引进更多先进的科技成果和技术;同时还将探索建立更加完善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和人才培育机制,为农村和农业现代化建设提供科技和人才支撑。

http://www.cnhubei.com/content/2024-06/12/content_18036905.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