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 四川宣汉扎实推进网络志愿服务工作

 时间:2024-01-11 16:54:35来源:新华网四川

近日,四川省网络文明建设暨走好网上群众路线活动在成都举行。活动中,四川省宣汉县围绕“做好网络志愿服务讲好精神文明故事”作经验交流。

樊哙镇轻骑队服务在乡村小路上

近年来,宣汉县紧紧围绕把握全省“两个中心”融合发展试点工作契机,积极探索“互联网+志愿服务”模式,推动网络文明与文明实践共建共享,全县各地呈现出“文明花开竞芳菲、网上网下一样红”的生动局面。

搭建网上“红平台” 让志愿服务“飞起来”

走进宣汉县樊哙镇,只见一个个身着红马甲的女子轻骑志愿者骑着摩托车,在大街小巷中穿梭。

“奶奶,这是我们帮您带的蔬菜,以后有困难,只需要在‘宣汉融媒’APP上下单,马上就有志愿者来为您服务。”志愿者李霞在下班途中,顺道又完成了一笔“订单”。

“多亏了你们,我腿脚不方便,现在只要电话下单就有志愿者来帮忙,太方便了。”李奶奶竖起大拇指感叹道。

“红色”小摩托已成为樊哙镇老街的一道独特风景,如今,这种“外卖式”的送单服务已经遍布宣汉各地。

近年来,宣汉县不断强化网上网下双线联动,搭建志愿服务网上平台,为文明实践插上了网络的“翅膀”。在宣汉融媒客户端增设“文明实践”专栏,创新“五单”闭环管理,设置“互动区”“微心愿”“荣誉榜”等10个栏目。吸引了55.8万用户下载使用,占全县常住人口58.5%。

目前,该县已组建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伍1643支,注册志愿者20.8万人,“文明实践”专栏收获群众点单3.7万个、五星好评3.5万条。

打造网上“红品牌” 让文明新风“树起来”

“来来来,快入座,乡亲们来吃坝坝宴了哟。”来到龙泉土家族乡高架村,村支书向应田正忙着招呼村民。席间,向应田向村民们通报了近期村上事务,村民们吃得高兴、听得认真,现场气氛十分融洽。

“我借助直播平台,将大山深处的志愿服务搬上网络,把直播获得的收入用来举办群众坝坝宴、关爱留守老人。”向应田高兴地介绍道,“现在,不光和村民们的关系更进了,乡风也更加文明了。”

高架村的生动实践是宣汉县大力打造网络志愿服务品牌的一个缩影。宣汉县充分发挥网络传播优势,精心打造“网络骑士”能量正、“又荐好书”全民读等十大网络志愿服务品牌。通过直播课堂,对志愿服务进行现场直播,推动文明实践活动开展。

同时,当地采取“成立协会组织、举办专题培训、参与主题宣传”等举措,组织网评员等群体120余人,组建“网络骑士”服务队,让网络“游击队”成为“正规军”,围绕“网络宣传、舆论引导、直播带货”等七大任务开展志愿服务,越来越多群众也主动加入其中。

强化网上“红宣传” 让社会能量“正起来”

“快看快看,点击量破百万,我们现在也成明星了。”宣汉县“爱心送考”驾驶员罗维章指着屏幕和一众司机分享道。

2023年高考期间,罗维章和130余名出租车驾驶员自发组成的“爱心送考”志愿队,连续第九年服务广大学子。鲜艳的“志愿红”满城奔走,吸引了不少群众拍照。

得益于宣汉志愿者和群众间特有的“默契”,如今,宣汉县平均每天有5支志愿服务队伍身着“红马甲”,活跃在乡村田野、园区车间、农家院坝等基层一线。只要一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志愿者和群众就会把现场图文信息及时分享到网上。

近年来,宣汉县坚持“志愿者聚力、群众助力、县内媒体发力、主流媒体借力”四力举措,形成强大宣传合力,不断加大体现时代性、凝聚先进性、富有群众性的志愿服务典型事例的网络宣传力度。(张平、唐丰、周浩瀚)

http://www.sc.xinhuanet.com/20240111/4461313138a8405bafce237e5dc5aa46/c.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