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善举常行暖瑶乡,大化深化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

 时间:2024-01-09 14:52:26来源:广西新闻网

广西新闻网大化1月9日讯(通讯员 韦哲 苏晗 )日前,笔者从大化瑶族自治县了解到,近年来,该县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工作要求,全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6个、实践站160个,组建专业志愿服务队19支、注册登记社会志愿服务组织7个,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让新时代文明实践蔚然成风。“全县构建了中心示范引领,所站联动配合,干群共建共享工作格局。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进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该县县委宣传部部长韦莉桦说。

据了解,2023年,大化各级各部门开展志愿服务共计500多场(次),累计发布志愿服务项目1900多个,惠及群众10多万人。

2023年12月15日,志愿者走进贡川乡清坡村以山歌形式宣传文明新风。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推动全县各项中心工作的开展,各志愿服务队各显神通,积极贡献。

在创建国家卫生城市、自治区文明城市工作中,大化城市文明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们活跃在大街小巷长期开展文明交通引导、经营秩序劝导、特色街区打造、群众文明宣讲等工作。一批大学毕业生发挥绘画、书法等特长,志愿加入创建文明城市公益广告创作中,既美化城市,又达到宣传动员的效果。

近年来,参与大化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的人数达2000多人次。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2023年11月底,大化通过了创建国家卫生县现场技术评估,创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在乡村治理工作中,各乡镇乡风文明志愿服务队,进村入户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宣讲,教育引导群众破除乡村陈规陋习。全县先后参与乡风文明志愿服务1600人次,成功劝导喜事新办20场、丧事简办10场。推动不少村屯形成统一操办规模、统一宴席标准、统一随礼上限、统一服务队伍、统一监督管理的“五个统一”工作法,民风不断好转,乡村趋于和美,古河乡丹桂村荣获第三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2023年重阳节,拿银社区志愿者组织老人一起包饺子。

扶助弱小 改善民生

大化拿银社区是该县万人以上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之一,常住残疾人300多人,其中重度残疾人20多人。针对残疾人、留守老人行动不便等实际,社区组建助残扶老志愿服务队,为他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关爱服务。

社区党委书记、主任肖妍说:“志愿者们除了上门帮忙打扫卫生、买菜、理发、宣传政策外,还开展募捐活动,将募集的大米、面条、食用油、爱心礼包等物资用于慰问社区里的老年人和残疾人。去年共慰问100多人。”

去年元宵节、重阳节等节日,志愿者们为社区残疾人、留守老人做汤圆、包饺子,送上温馨服务。端午节、壮族“三月三”、布努瑶祝著节,志愿者们和搬迁群众一起包粽子、品五色糯米饭,组织开展文艺表演,增强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此外,志愿者们免费为留守儿童进行书画、舞蹈培训,组织开展“把爱带回家 暖童心护成长”“同享童乐 童样精彩”等儿童关爱服务活动,给安置区留守的孩子们送去书包、文具等学习用品。节假日,开展巡河防溺水活动,保障孩子生命安全,解决外出务工搬迁群众的后顾之忧。

据悉,大化西部青年志愿者协会、大化野百合公益联合会等志愿服务组织,常态化深入山村开展爱心志愿服务活动,给少年儿童、老人们带去浓浓的暖意。

志愿者走进古河乡丹村义写春联。

示范引领 激发活力

大化以大化镇、古河镇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古江社区、拿银社区、仁良村、丹桂村等9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为示范点,带动全县开展志愿服务惠民生。

古江社区党委书记、主任唐丽梅表示,古江社区志愿服务队由50多名党员组成,推行党员联户、产业联营、项目联建“三联五帮”机制,每2名志愿者联系一栋楼的住户,为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先后帮助移民实现就业200人。

节假日,志愿者们组织学生开展家庭作业辅导、图书分享、手工课堂等活动,解决外出务工群众的后顾之忧,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志愿者唐丽梅被评为自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先进个人。

大化镇仁良村文艺志愿服务队则每周举行文艺表演、陀螺比赛,丰富群众文化生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促进村民互敬互助。一次,村民蓝春香收两车玉米放在家里,村里几位老人主动帮她剥玉米。他们体谅蓝春香照顾瘫痪在床的家婆,还送两个小孩读书,一个人忙不过来。显然,志愿服务已经成为村民自觉的行动。

韦莉桦表示,今后,大化将继续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这项崇高的事业,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让爱心传递的温暖洋溢瑶乡每个角落。

(图片为大化瑶族自治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提供)

http://www.gxnews.com.cn/staticpages/20240109/newgx659cc2ab-21403310.s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