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扎实推进“首都老兵”志愿服务品牌建设

 时间:2024-01-08 13:06:19来源: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紧紧围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的工作目标,坚持科学谋划,加强顶层设计,积极宣传引导,有效保障“首都老兵”志愿服务工作扎实推进。目前全市已建立6952支统一队旗、统一队标的“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凝聚6.7万余名退役军人在疫情防控、冬奥服务、抢险救灾、社区治理、法律援助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初步形成退役军人参与首都经济发展和社会治理共建共治共享格局。

把准服务方向,强化顶层设计。北京市退役军人事务局坚持首善标准,高起点谋划志愿服务工作。建立健全“市级指导、区级统筹、街道(乡镇)主抓、服务中心(站)主做”的退役军人志愿服务工作机制,实行“属地化管理,区域化调度”,积极协调首都文明办、民政局、应急、公安、消防等有关部门和单位,整合服务资源,形成工作合力。组建全市四级“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打造具有属地特色的志愿服务队和兴趣小组,吸收热心公益事业的退役军人、军休干部、军人家属等加入志愿服务队。明确各社区(村)服务站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志愿服务主题活动,确保志愿服务工作常态化开展。加强队伍规范化建设,规范活动流程,组织志愿服务领域专家开展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专业指导、能力建设、监督管理,在“志愿北京”平台进行队伍注册、项目发布、记录服务时间等,为志愿者提供免费保险。与精神文明办等部门志愿服务信息系统对接,同步推行积分制度,确保志愿服务工作保障有力。通过与各类基金会等社会力量合作,建立退役军人志愿服务专项支持资金,管理监督市内退役军人相关志愿服务事项。会同有关部门开展市级优秀志愿服务项目、团队、志愿者荣誉激励活动,激发志愿服务热情。

聚焦特色服务,突出专业优势。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的身影。“首都老兵”用实际行动展现了听党指挥、奋勇前进、无私奉献的军人本色。应急救援,体现责任担当。受台风“杜苏芮”影响,京津冀地区自7月29日开始连续强降雨,“首都老兵”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门头沟分队闻“汛”而动,火速赶往中门寺、妙峰山等受灾区域,500余名退役军人参与到疏散撤离、清理淤泥等工作中,转移解救受困人员260余名,清理河道受损车辆32辆,协调转运救援物资2000余箱。坚持党建引领,持续推动退役军人事务工作领域“双报到、双服务”,引导和鼓励退役军人志愿者队伍纳入党组织管理,让其成为首都安保维稳的“主力军”、社会治理的“助推器”、志愿服务的“排头兵”和主动作为的“先锋队”。传承红色基因,延庆区发挥革命老区红色资源丰富的优势,依托所在辖区内的红色纪念设施,组建了13支退役军人志愿讲解服务队,宣传红色经典书籍、讲解红色故事、延续传承红色精神,惠及党员群众超过5000人。发挥专业优势,实现“服务平时、专业对口”。通州区积极开拓思路,提出成立专业“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启精准化志愿服务的模式。目前已有20余家单位成立了“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尤其是人保局、医保局、司法局等涉及基础民生服务的单位,通过“首都老兵”志愿服务,使各自的服务功能实现了更好的落地,社会反响良好。

发挥区位优势,助力首都治理。近年来,在党的二十大、北京冬奥会、服贸会等重大活动中,处处闪动着“首都老兵”的身影。“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发挥属地优势,积极参与服务保障工作,展现了首都老兵志愿者的风采,成为参与首都社会治理的忠诚卫士。参与大型活动保障,塑造良好形象。石景山区多支“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开展各类服务活动保障300余场、参与志愿服务6320余人次,28名老兵志愿者进入冬奥场馆内部,提供信息咨询、语言服务、文明宣传、助残服务等志愿服务,200余名志愿者高标准完成了冬奥火炬传递点位引导、物资发放等任务,让“首都老兵”志愿服务旗帜飘扬在“双奥之区”上空。参与疫情防控,始终冲锋在前。参与基层治理,助力社区建设。朝阳区运用“首都老兵”品牌,优化城市网格概念,在网格内探索首都老兵志愿者协助社区维护属地治安共治起到了良好效果。海淀区组建以自主择业干部为主体的区级“首都老兵”志愿服务队,队员活跃于社区治理、社会治安、环境建设、民生服务等各类领域,成为政府治理和居民自治良性互动的重要力量。

加强宣传引导,宣传选树典型。充分借助新媒体平台,展现退役军人服务社会、奉献社会的时代风采和良好形象。挖掘选树优秀典型,将优秀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和志愿者纳入各级“最美退役军人”选树宣传和“优秀退役军人”表彰范围,积极推荐参评“奋斗榜样”“学雷锋志愿服务”等各类社会荣誉。“首都老兵”应急救援志愿服务队门头沟分队、北京市红十字军红救援队、朝阳区垡头街道翠城趣园社区复转军人红星服务队、大兴区“首都老兵”旧宫镇退役军人志愿服务队,先后荣获2022年、2023年“北京榜样·最美退役军人”团体荣誉称号。

http://www.mva.gov.cn/xinwen/dfdt/202401/t20240105_260752.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ZMX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