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民健身如火如荼、科学健身持续升温的形势下,内蒙古以“4个一”为抓手,进一步推动全民健身“六进”成果全民共享,不断满足群众多元化健身需求。从群众身边的健身指导到惠及万家的志愿服务,全民健身渐渐融入内蒙古群众美好生活的每一天。
“一个中心”
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向心力
志愿服务的向心力就是工作中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切实发挥志愿服务工作对“党的理念传播、科学健身指导、体育活动组织、体育文化宣传”的重要作用,让志愿服务成为党的理论政策的传声筒、群众体育需求信息的收集器、体育培训健身活动的集结号,推进体育服务无盲区、无死角,不断探索完善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
“一个团队”
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引领力
清晨的呼和浩特体育中心,热闹非凡。参加内蒙古自治区一级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的各地学员们,正专心致志学习社会体育管理、科学健身方法与健康管理等理论课程,在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老师指导下,学好用好社会体育指导员的“敲门砖”。
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成立于2021年3月5日,从社会组织中选拔人员组成教学团队,每年举办2至3期社会体育指导员培训班,为开展全民健身“六进”工作培养人才队伍。“几天时间,我们共同学习了包括健身气功、太极拳(剑)、广场舞等项目的实践课程,在专业老师耐心指导下,掌握各项运动基本动作要点、习练技巧、教学方法等。”内蒙古健身气功协会教学团队骨干王惠珍说,“身为体育战线上的一分子,我的目标是加入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为推动全民健身出一份力,用自己所学所得帮助更多人走上健康之路。”
团队以体育志愿服务方式深入乡镇、走入社区,开展调查研究,了解群众体育需求,组织健身技能培训,宣传普及健身知识,开展交流展示等系列志愿服务活动。截至目前,团队共派出教学队伍80余批次,培训人数超过1万人次。从成立之初的29家体育社会组织,到如今的37家,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志愿服务总队还在不断发展壮大,持续以体育聚人心、以服务暖人心,通过志愿服务的纽带作用,深入推进全民健身与全民健康深度融合。
“一所超市”
持续提升志愿服务指导力
作为服务群众的重点特色活动,“全民健身指导超市”自推出以来就受到广大群众喜爱。在呼和浩特市玉泉区苁蓉社区,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正针对中老年群体常见慢性病进行知识普及,现场指导社区居民掌握专业健身知识。“专家来得太及时了,让我认识到体育锻炼对预防疾病的重要性。今年自己刚退休,在家躺了一段时间,浑身都不舒服,是时候按照专家的建议走到户外动起来了。”居民于玲玲深有感触地说。
为满足不同年龄段人群和健身爱好者多元化健身需求,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积极组织国家级社会体育指导员编写健身技能、正确使用健身路径、运动损伤和术后康复等专题课程。社会组织根据健身需求、场地、设施等情况自主选择预约课程,提供“点对点”上门服务,开展个性化健身服务。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说:“我们平均每年接受社区乡村、机关企事业单位点单几十次,如今已培训健身爱好者3000人次以上。”
全民健身指导超市还适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区运动会,今年以来组织开展20余场次,有效提升了社区群众健身意识,积极培育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推动全民健身生活化,让群众沉浸在“体育赛事不间断、全民健身在身边”的良好氛围中,打通全民健身进社区“最后一公里”。
“一个阵地”
持续提升志愿服务影响力
2021年10月,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全民健身指导站(金河镇站)在呼和浩特市赛罕区金河镇揭牌,是呼和浩特市成立的首家基层指导站。从那时起,内蒙古自治区社会体育服务中心对金河镇站开展了三年帮扶计划,培养基层社会体育指导员队伍,不断激发群众参与体育锻炼的热情。
三年来,为指导站配备健身器材20余套,依托金河镇指导站和34个行政村全民健身站点,选派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对乡镇和各行政村健身骨干村进行教学培训。结合农民丰收节等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体育赛事活动,充分调动了金河镇村民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如今,来到指导站进行体育锻炼的人越来越多。
接下来,内蒙古全民健身志愿服务工作将不断扩大覆盖面,用好志愿服务“4个一”,继续组织全民健身专家、教师和社体指导员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进社区、进乡村,传递运动健康理念和科学健身方法,为广大健身爱好者提供健身指导、健康咨询、健康义诊等优质服务,形成广大群众常健身、会健身、爱健身的良好风尚。(转自11月15日《中国体育报》05版)
https://www.sport.gov.cn/n20001280/n20001265/n20067533/c26969592/content.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