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水之城涟源,位于湘中腹地,湖南的地理几何中心,地处龙山之野,涟水之源。在这座山水之城的大街小巷、十字路口、人行横道,时常可以看到一个个身穿“636”志愿服务红马甲的人,或辅助指挥交通,或劝导行人文明行为,或清扫街边垃圾……他们有着一个共同的身份——涟源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636”志愿服务队的志愿者。
近年来,为弘扬美美与共的传统优良美德,倡导文明健康的生产生活方式,培育人人亲善的新时代文明新风,更好发挥志愿活动在服务群众和文明创建中的作用,涟源烟草紧紧围绕新时代文明实践,用心打造“支部+所站+社区+零售户”阵地体系,用情擦亮“636”志愿服务品牌,共建“撑艰”党员先锋队、党员零售户志愿服务队、“636”志愿服务大队三支队伍,共享新时代文明实践成果。如果把“636”志愿服务比喻成一棵大树,那么文明实践阵地就是树的“根”,牢牢抓住地面不动摇,志愿服务队伍就是树的“干”,坚定地支撑起整个树冠;志愿服务活动就是树的“花”,散发着淡淡的生命之光。
打造阵地体系,护好“636”志愿服务的“根”
走入涟源市杨市镇“湘村636”集祥烟酒店,映入眼帘的是一大块党员服务站主题宣传墙,党建活动、志愿服务的照片点缀其间,一件件印有“636”志愿服务的红马甲整齐的挂在墙上,便民服务区宽敞整洁,一排休息椅有序摆放,便民服务专柜上品种多样的报纸图书、防暑药品、充电宝、雨伞、五金工具等,乡村振兴专柜上琳琅满目的摆放着当地的手工面、辣椒酱、白茶、蜂蜜等农特产品……这既是一个经营销售的柜台,也是一个便民服务的“窗口”,更是周边社区居民志愿服务的“根据地”。
据介绍,这家“湘村636”卷烟零售终端是在涟源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指导下打造的新型卷烟零售终端,将店铺经营、党建引领、文明实践、志愿活动、便民服务融合统一,实现小阵地大功能。
优秀的志愿服务离不开好的阵地建设。近年来,涟源烟草结合自身实际探索创建“支部+所站+社区+零售户”新时代文明实践模式,将3个基层烟草所站、33家党员服务站、近百家“636”烟草零售加盟终端打造成“636”志愿服务的“根”,建立起烟草搭台、卷烟零售户主导、辐射全市的“636”志愿服务阵地体系,不仅成为了群众了解政策、开展文体活动、获取便民服务的园地,更成为了“636”志愿者服务群众,将“我为群众办实事”落到实处的梦想舞台。
建强三支队伍,长好“636”志愿服务的“干”
丰富的活动开展离不开好的阵地,更离不开优秀的志愿者队伍。涟源烟草以“支部+所站+社区+零售户”阵地体系为依托,坚持打铁还需自身硬,始终走在前、做表率,组织单位全体党员和青年员工组建“撑艰”党员先锋队,弘扬娄底籍革命先烈蔡和森“匡扶有吾在,与人撑巨艰”的革命精神,在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中冲锋在前、以身作则。
涟源烟草三个支部对接三个基层烟草所站,与所在社区党支部签订共建协议,联合评选零售户党员示范户8户,将辖区300余名党员零售客户组织起来,成立党员零售户志愿服务队,成为连接烟草与社区,支部与群众的桥梁,带动辖区近4000户卷烟零售户组建“636”志愿服务大队,汇聚成覆盖广大群众的“636”志愿服务磅礴力量,在理论宣讲、文明创建、移风易俗等方面同力同行,共画志愿服务“同心圆”,共建便民服务服务“朋友圈”。
“自从和烟草公司合作共同评选卷烟零售户党员示范户,集祥社区的十几名零售户党员迅速组织起来,积极参加社区的文明实践与志愿服务,我们社区的文明实践点一下子增加了四五家,社区的便民服务也更加的丰富和方便”集祥社区的党建干事谢寿林一边在便民服务区整理忙碌一边说道。
丰富志愿活动,开好“636”志愿服务的“花”
“刘大爷,最近天气高温炎热,孩子们又都放暑假了,您可要交代好您孙子,不要去周边的池塘、河流洗澡游泳啊!”近日,一群穿着“636”志愿服务红马甲的志愿者一边在涟水边的双江口村设置防溺水警示牌,一边向路过的村民一一宣传。
近年来,涟源烟草坚持将自身发展融入地方发展大局,深入推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以融入乡村振兴战略、融入新时代文明实践、融入社会信用体系建设、融入社区共建为抓手,不断推进志愿服务活动走深走实。尤其是随着“支部+所站+社区+零售户”志愿服务阵地体系的建成,“636”志愿服务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这样的志愿服务场景在涟源这座山水之城越来越常见,涟源烟草凝聚起各方力量同心同向同行,常年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宣讲、法律政策解读、扶危济困、捐资助学、文明劝导、卫生清扫、防溺水、反诈骗、等志愿服务活动,影响带动志愿者近千人,服务群众上万人次,真正实现共建共享共赢。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回报社会是烟草行业的使命,涟源烟草将坚决扛牢烟草企业的社会责任,维护好‘636’志愿服务品牌,进一步拓展和丰富志愿服务活动,与社会各界一道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用一抹抹‘烟草绿’和‘志愿红’共同为涟源这座山水之城增美增色。”涟源市烟草专卖局(分公司)主要负责人周灿说道。(谢伟)
https://www.ceweekly.cn/company/2023/1106/428830.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AD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