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支教、防溺水知识宣传、文艺志愿服务……连日来,河南南阳各地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关爱留守学子、筑牢安全防线、丰富精神生活,大力弘扬志愿服务精神,传递社会正能量。
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公益支教丰富暑期生活
暑假伊始,卧龙区潦河镇崔营村迎来了5名远道而来的支教大学生,他们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大学生志愿者陈桦林、王珊珊、胡然、孟令一、刘家伟。这些青春飞扬的大学生要在这里开展为期21天的支教活动,用他们的热情和爱心,为孩子们开启一个精彩、充实的暑假。
大学生志愿者与孩子们一起做游戏。
“小朋友们好呀!我们是来自山东财经大学的大哥哥大姐姐……”初见时孩子们害羞紧张的神情、讲台上双手无处安放的局促,在简短的自我介绍后,从孩子们充满求知的眼神中消失。这是支教队员们与崔营村孩子们故事的开始。
支教第一课,在自我介绍后正式开讲了。在大学生们的指导下,临时教室里不时传来琅琅的读书声:“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传道受业解惑也”“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一字一句间传达着孩子们对知识的无限渴望。
在绘画课上,孩子们将自己的内心世界,以纸笔为媒展露给支教队员。“姐姐,你看看我画的像不像你?”“姐姐,小鱼怎样才画得好看呀?”灵动的双手,斑斓的色彩,孩子们开启天马行空的想象,尽情涂鸦。
“我们是在南阳市社区志愿者协会微信公众号上看到了‘共成长筑梦假期志愿支教’招募启事,经联系后过来的。”志愿者刘家伟介绍,他们根据孩子们的特点和需求,拟订了学习辅导、诗词歌赋讲解、绘画、书法、歌唱、体育运动、安全教育等方面课程,每个队员都将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尽最大努力为孩子带来他们以前在课堂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南阳市宛城区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
连日来,南阳市宛城区广大志愿者开展防溺水知识宣传志愿服务活动,进一步强化辖区群众安全意识,筑牢防溺水“安全堤”,系好生命“安全带”,助力青少年儿童健康快乐成长。
志愿者向周边群众发放防溺水宣传页。
“阿姨,您带着孩子在河边一定要注意安全,看护好孩子不要让他去河边危险区域,谨防溺水事故发生。”宛城区五里堡街道大学生志愿者在巡河过程时,向河边纳凉的居民进行安全宣传。此外,将防溺水警示教育片、心肺复苏操作流程等视频发送至居民微信,到易发溺水重点地段、场所安装防溺水警示牌、救生圈、绳索等救生设备……志愿者们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宣传防溺水知识,提高辖区未成年人学生和家长的自护自救能力,筑牢未成年人防溺水“安全网”。
在宛城区新华街道卧佛寺社区,志愿者们重点查看护城河周边的安全防护设施和防溺水警示牌是否破损,并向在周围玩耍的家长和小朋友们作出提醒。同时,志愿者们还通过线上宣传模式,讲解游泳注意事项、溺水急救、如何自救等相关安全知识,进一步提高辖区内家长和青少年的安全防范意识,全力做好防溺水安全防范工作,为广大未成年人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安全”的成长环境。
志愿者在放置救生杆。
“把这个救生杆插进水里,一看就知道水有多深,一来能够警醒大家水深危险,二来一旦出现溺水情况,能第一时间拿起救生杆施救,把溺水者拉回岸上。”宛城区红泥湾镇综治中心志愿者表示,救生杆还可以发挥警示作用,提醒未成年人不能随意下水,更不能盲目施救。连日来,宛城区红泥湾镇在河边、塘边等重点水域集中安装、投放一批防溺水警示牌和救生杆,有效提高青少年防溺水安全意识,筑牢防溺水安全防线。
新野县举办消夏文艺志愿演出
为进一步丰富干部职工群众文化生活,新野县“新时代、新征程、新风貌”消夏文艺志愿演出活动,为市民送上了一场文化大餐和视觉盛宴。
整场演出气氛热烈、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艺术家们用声情并茂的表演,赢得了现场群众的热烈掌声。曲剧《第一书记第一情》以优美的唱腔将晚会推向高潮,表现了新时代驻村第一书记的执着心态和在乡村振兴工作中全力以赴的坚定心情。整个活动持续2个小时,现场群众掌声、喝彩声不断。
消夏文艺志愿演出吸引众多市民前来观看。
“平常晚上我们一家就喜欢到广场转转、活动活动,今天还能看到这么精彩的节目,真希望能多办些这样的活动。”前来观看的居民赵霞高兴地说道。
据了解,此次活动由新野县委宣传部、县文联主办,县戏剧家协会、器乐家协会、曲艺家协会、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承办。计划举办14场,精选群众喜闻乐见、反映本地特色的节目进行展演,把文化大餐送到广大群众身边。(供稿:河南省文明办 河南文明网 通讯员:孟得会)
http://www.wenming.cn/wmsjzx/20230809/ae1e2a580bf04501b1c07e4cfd4c5870/c.html
编辑:徐建华 审编:黄琛博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