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志愿服务成为医患关系润滑剂 上海卫生系统评出66个医院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创新项目

 时间:2017-03-05 15:03:58来源:新民晚报

肿瘤门诊和病房,是医院里矛盾相对集中的地方。这里的患者几乎没什么好脸色。但是,如果能在候诊时听到一支优美的钢琴曲,住院时听到志愿者的康复鼓励——也许就会感觉到,情况还没那么糟。

如今,本市多家医院成立志愿者服务基地,各大医院也探索通过更贴心的志愿服务,给患者更方便、愉悦的就诊体验。“学雷锋日”前夕,市卫生系统文明办评选出3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36个创新性志愿服务项目。志愿服务,已成为患者心灵的抚慰者、医患关系的润滑剂。

闵行区血液管理事务中心“祝您健康”志愿献血者俱乐部张君平(右)向路人介绍无偿献血。王亚东摄

志愿服务全覆盖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有个“缓解术前焦虑”志愿服务小组,不同于传统的术前宣教告知,医生志愿者会针对某一病种或手术部位以授课方式现场交流,并辅以相关模型示范;护士志愿者详细介绍手术室的环境,手术过程;同伴志愿者作为“过来人”介绍自身经历,指导病人及其家属一些应对紧张的方法。

医疗服务是一个特殊的行业,特别需要诊疗服务以外的力量,帮助病人缓解焦虑。这几年,上海卫生系统普遍建立了志愿者管理组织,目前已覆盖全市16个区和500多个医疗机构。全市100多个市级志愿者服务基地中,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已达43个,如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百草园”志愿者服务基地、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东安之星”志愿者服务基地、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志愿者服务基地、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征医院社会工作服务部等,根据自身特色创新服务内容,从导医、义诊发展为病患心理干预、病房探访、康复鼓励。志愿者来源也从原来的医务工作者扩大到社会专业人士、康复患者、社区居民。

“过来人”地位高

38岁的超市女工张君平,10多年里累计捐献全血、血小板达296人份,她也是闵行区“祝您健康”志愿献血者俱乐部社会志愿者服务队的副队长,只要有空就到采血点向行人宣传无偿献血,现已累计志愿服务工时超过6000小时。

像张君平这样活跃的志愿者,在上海还有很多。78岁的孙炳元12年前罹患肠癌,在浦东新区公利医院接受了手术与化疗,康复后成为一名志愿者。每周,他挤出半天时间到肿瘤科病房陪病人聊天,帮助他们缓解压力;每年,他还要自掏腰包购买材料,亲手制作100双棉鞋,分送给患者。公利医院红鸽志愿服务基地评他为“钻石奖”义工,这也是公利医院志愿者中的最高荣誉。

孙炳元的工作是陪聊,在旁人看来似乎没什么技术含量,实际上,陪聊的作用并不比治疗小。在“要不要化疗”、“要不要放弃治疗”等关键性问题上,有些患者更愿意听从志愿者的解释,因为他们更耐心,有的还是经历相似的“过来人”。

助医患关系改善

近日公布的上海志愿者和市民的问卷调查显示,市民最希望接受的志愿服务中,医疗卫生排前三。“在一定程度上,志愿者改善了医患关系,成为一座架设在患者和医生之间的彩虹和桥梁。”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说。

志愿者的加盟和服务,不仅优化患者的就医体验,还反过来促进了医务人员改善医疗作风,提升服务意识。节假日,不少员工会脱下白大褂、穿上红马甲,与来自社会各界的志愿者共同为病人提供志愿服务。

近年,各医院涌现出一批明星志愿者队伍和项目: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红房子母乳喂养365计划”、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分队、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海派儿科推拿讲师团、普陀区利群医院红十字志愿者工作室、上海市血液中心“成分献血高校行”、徐汇区中心医院感恩云集志愿服务……上海市卫计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卫生系统正把医院建设成志愿服务的高地,形成“单位主导、社会参与”的志愿服务工作机制,上海各大医院的志愿服务项目,正走向品牌化、社会化、专业化、多样化的发展之路。(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编辑:徐建华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