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榜样在线访谈:沙漠里的绿洲

 时间:2017-02-28 20:34:52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访(原甘肃武威志愿者协会会长)李兴江

主持:王 佩

嘉宾:李兴江

【嘉宾介绍】李兴江,男,中共党员.曾经在古浪县横梁乡横梁山完全小学任教,2005年在当地发起武威志愿者协会,任会长职务,曾任中国华侨基金会钢丝善行团公益基金(林纳森助理)、甘肃网络分会秘书长。现任甘肃多识爱心基金会执行秘书长、甘肃简公益发展中心总干事。先后与壹基金、新浪公益、腾讯公益等国内数十家公益机构积极合作,发起大小公益活动上百次。2000年参与志愿服务至今 ,个人服务时间达30000小时。十多年来为甘肃贫困地区弱势群体募集物资价值达600万元直接帮扶20000人。

2005年-2008年负责执行台商温世仁先生“千乡万才,西才东用”公益项目,帮助3600余名西部青年去南方学技术,返乡创业。2009年执行前乡万才公司以数码网络服务于三农,彻底改善农牧推进,和甘肃省农牧厅合作,免费搭建2000余家合作社平台,培训500名理事长,率先启动农村电子商务新篇章。李兴江从2009年发起沙漠治理活动,每年带领志愿者在腾格里沙漠植树,至今已栽植梭梭500000多株。因而被评为2015-2016年两届“最美甘肃人”“甘肃最美志愿者”称号。

主持人:大沙无情人有情,旧貌渐被新颜换。这里是公益榜样访谈节目,我是主持人王佩,有请今晚做客访谈的嘉宾李兴江老师!

李兴江:大家晚上好,很荣幸能在这里和大家见面,希望在今后工作里能得到大家的支持!

主持人:李老师据我了解你曾是横梁山完全小学的老师,当初您是受什么影响放弃安稳的工作选择走公益这条路,而且一走就是至今?

李兴江:十几年前,因为小女身患脑瘤,在绝境中通过网络认识了台资企业-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温世仁创办人、林光信总裁,并得到了他们极大的帮助。女儿治疗期间,好多志愿者都来看我的女儿,女儿还说,病好长大后也要做志愿者,去帮助需要帮助的人,最后手术没有成功。我承诺女儿,我会尽己所能去做一名志愿者。因为感恩,我离开了学校,来到了千乡万才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工作。

主持人:你可以谈谈你最得意的学生吗?

李兴江:九十年代一直在一所乡村小学执教,那时的我喜欢和学生互动,我带的班一直是学校最活跃的年级,什么体育、文艺各方面的比赛,我的班级都会获奖颇多,现在古浪县有些学校的教师就是我当年的学生,也是我们的志愿者。最让我欣慰的学生是目前的两位公益新秀:一、张弘德(古浪人,现在银川矿业大学留校任教)先后被授予“全国民族团结进步青年典型”、“2012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第九届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第十届宁夏青年五四奖章”、“第二届宁夏身边的雷锋”、“首届宁夏民族团结进步十大模范”、2014年度“甘肃好人”、第二届“宁夏好人”、宁夏十佳禁毒志愿者、首届“西夏才俊”、“感动宁夏2013年度人物”,2015年2月入选“中国好人榜”。事迹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社、《宁夏日报》、《银川日报》、《兰州晨报》、《武威日报》、宁夏电视台、银川电视台等媒体的长期关注报道。由他创办的宁夏阳光志愿者协会2014年12月荣获中国志愿者服务领域的最高奖----“中国优秀青年志愿者组织”,2015年荣获“最美银川人”。

二、张勇基(天祝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学生)先后被评为:甘肃省群众体育先进个人、甘肃民族师范学院感动校园人物、2015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全国推选志愿服务4个100”最美志愿者、中国扶贫基金会“童伴天使”。

主持人:2005年至2008年,您是负责台商温世仁先生“千乡万才,西才东用”公益项目,并且真正的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他们都说世上再难有第二个温世仁了。您是怎么看待温世仁先生这一生的,他对您有什么深刻的影响吗?

李兴江:

温世仁的形

如同成立千乡万才科技公司,风尘仆仆地在西部四处奔走,就是为了建构一条存在知识、信息的网络。由于温世仁的眼光,因此至今英业达有如此的成就,且员工也衣食无虞,所以,像马雅文化、埃及人把太阳当作他们的神一样,对他的员工来说,温世仁就像太阳,太阳就是他们的衣食父母,太阳同时布施了能量。

温世仁的肩

身为长子的温世仁,担负了家计与荣耀,不但一手拉拔弟弟们长大,而且先是进入台大电机系就读,之后还创办英业达集团。曾经担任台大柔道社社长的温世仁,肩可以承担很大的重量,腰也柔软得可以急转弯将人甩出去,有一种喜欢负责的态度。

温世仁的道

温世仁喜欢孙子兵法、儒家和道家的智能,且能琅琅上口,并创作了武侠小说《秦时明月》,温世仁的领袖气质就是奠基于这些中国古代的经典,并且确实地融入生活和企业管理之中,对外以孙子兵法作为战略,对员工则以道家思想待之,就像他一年坐一百五十余次的飞机,来往香港、马来西亚、北京、美国等地,去照顾他旗下企业的员工,使他的员工成长。基本上,他处世的态度是属于儒家的。

温世仁的心

也许是温世仁体型丰阔,所以心的空间也很广阔,给别人的空间也同样很大。因为条件优渥,有能力,可以不限制别人的所作所为,因此温世仁从不轻易说NO。

温世仁的荷包

比尔?盖兹说过影响他最深的一句名言是卡内基曾说:“把一生赚得的财富带进坟墓,是一种羞耻。”温世仁也有相同的看法,他一定把钱花在最好的地方,就像是他不给小孩所有的钱,而给他们足够的费用,让他们过得很好就可以了。而且温世仁还说50岁后不再赚钱,而是把50岁以前赚的钱都回馈社会。

有宽广的心与丰厚的荷包,加上如此的为人,我决定和他一起为未来的梦想奋斗。

我常想,温先生在台湾生长,年轻时就在台湾事业有成,林先生则从台湾到美国居留,二十年间功成名就,在五十而知天命之后,他们怎么都来了连自来水都喝不上的黄羊川呢?也许,我们都是那只在大草原上出没的黄羊,黄羊怎么可以离川呢?没有黄羊的地方还叫黄羊川吗?我“路遇”温世仁先生和他的同仁林光信博士,而成了矢志不渝的“黄羊归川”的追随者。

主持人:请你介绍下“千乡万才,西才东用”公益项目是个什么样的项目?

李兴江:千乡万才”有七大步骤,即以校领乡、利用电子商务、改善农牧、网络城乡中心、从散居到聚居,发展服务业、远距雇佣,由农业社会直接进入信息社会。 “千乡万才”计划所吸引人的地方不仅在于把西部直接引入到信息和网络时代,还在于它要在西部培养一万名数码工人型的软件人才,实现远程雇用,西部学生带去东部培训,人才回流,也因从事网络的工作能够人不离乡“就地创造财富”,因而 “就地改善生活”和“就地发展文化”。

主持人:你不仅在当地发起武威志愿者协会,并且先后和壹基金、新浪公益、腾讯公益等国内数十家公益机构积极合作,发起大小公益活动数百次,您是怎么想着和其它公益组织联合合作的?从中您体会到了什么,中间有什么让您感触颇深的人和事吗?

李兴江:2009年台湾参访中听林光信博士讲过“跨界合作、资源结阵”,2010年参加由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友成企业家扶贫基金会、南都公益基金会联合主办的“社会企业家技能培训“中,来自哈佛的官应廉老师又讲到社会组织的发展必须跨界合作、资源结阵。2009年暑假支教招募的大学生中认识了朱宝,偏远的小山村处处是她的足迹。2013年我执行壹基金净水计划项目,去车站接壹基金项目官员时,我愣住了,竟然是朱宝,缘分就是这样,公益路上,我们一直都在。

2013年在新浪微博发现了钢子(傻捐哥、补齐哥、慈善纯公益、一元捐倡导者)。我由于在台资企业做管理工作,闲暇时间较少,一直只是网络的互动。2015年,钢子几次的邀约,我去北京见了这位连续荣登俩届中国十大慈善家的神秘人。火车晚点,我赶往北京钢子馅饼店门口时,钢子大哥已经在门口等我俩小时。随和、直爽的大哥和我聊了很多,晚饭后,大哥就安排我第二天去西安负责以商养善的钢子馅饼店前期建设。再次见到钢子大哥是西安两家店开业,半月未见,大哥说我晒黑了。随后我又去了钢丝善行团总部上班,在总部做董事长助理。短短三年时间,钢丝善行团已经发展成全国最大的志愿者组织,平民慈善,一元温暖世界。

2016年在甘肃社会组织促进会权平秘书长的推荐下,我认识了甘肃多识爱心基金会许英挺执行理事长,并成为了多识基金会的一员,也继续和甘肃公益界的伙伴们一起结伴而行。

主持人:2009年执行千乡万才公司以数码网络服务于三农,彻底改善农牧推进,和甘肃省农牧厅合作免费搭建2000余家合作社平台,培训500名理事长,率先启动农村电子商务新篇章。你怎样看待电子商务对农村经济的影响?

李兴江:一个落后的地方必须先具备电子商务的条件,才能有效地跨越地域和自然的阻隔,在网络平台上与发达地区建立商务关系,当地传统的农牧业才能在商务的拉拔与带动下与时俱进。当年千乡万才网络开发西部计划里与纯公益“以校领乡”——“始于公益”——并进的,就是在乡镇实质“促进利用电子商务”。在各个合适的县镇积极建“网络开发西部”的试点,用“孵育”的方式协助当地人就地创业,成立个体的“数码服务站”,形成一个传统与电子商务的桥梁:建一个“农村手机信息平台”,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问题,服务当地中小收购、供应渠道,并提供“百美元-CISS跨网通”协助当地中小企业以及传统渠道便宜有效地实现“经营管理网络化”,因而提升他们在网络时代的竞争力。

主持人:看您的博客是特别关爱孩子问题,特别是一些贫困孩子的教育问题。是因为您之前做老师的缘故吗?

现在在公益的路上可以影响更多的人去关爱那些孩子,这样说来应该比做老师一个人的力量要大很多了,您觉得应该大家应该怎么去看待贫困山区孩子的教育问题,或者说我们能具体做些什么,能够真正的去解决一些实际性的问题?

李兴江:前几年西部贫困地区,受先天条件的约束,留守儿童众多,部分困境家庭的孩子辍学。现在政府的九年义务教育已经到位,而我们对于个别的贫困地区儿童能做的只是一些改变:假期医疗、文艺、体育等专业学校的高校支教团队进村入户,从健康、艺术、技能等常识方面去改变,而不仅是物质的帮助,重点让他们用眼睛看世界。关怀西部,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成才的机会,这也正是多年来的一个美好憧憬吧,也是一直在努力前行的动力。

主持人:目前您又发起“珍爱家园,绿色腾格里”,为了蓝天我们一起行动大型沙漠治理活动。是什么启发您开始着手这个活动的?

李兴江:身处腾格里沙漠边缘,每年饱受沙尘暴侵袭,周边村民都搬迁他乡,导致人退沙进,沙漠化日益严重。从2009年开始就带领志愿者在腾格里沙漠植树,截止今年已经栽植300000株梭梭等沙生植物,目前已经逐渐实现沙退人进,人留本地。

主持人:沙漠里的天气想必是变幻莫测,但是恶劣的环境没能阻止您的脚步,艰难的时候有没有后悔过当初的选择。

李兴江: 最初几年春季治沙,我们每年组织三四批志愿者,约200人左右,奔波100公里外的民勤县治理,路途遥远,人力物力资源浪费,栽植效率不高。从2013年开始,因地制宜,我们组织凉州区、古浪县当地志愿者就近在腾格里沙漠参加治理活动,效率高,志愿参与热情度高了,同时也促进了当地公益组织发展。2011年春季,腾格里沙漠边缘武威市干旱少雨,沙尘肆虐,我们栽植的梭梭后续没及时浇水,导致成活率下降。从那以后我们每年栽植梭梭后续根据天气都要浇水1—2次,保证成活率达90%以上。今年从3月11日开始,我已经发起5期沙漠治理活动,参与志愿者700多人次,栽植梭梭60000株。作为活动发起人,其实担当的责任及压力也是别人无法理解的。从沙漠地选址,和政府的多方面协调,以及三月栽植前树苗、水源、运输、工具、安全等方面的问题。也有别人不理解的冷嘲热讽,身心疲惫的时候也有,一次次都是大家的支持、鼓励让我继续前行,公益已经成为自己的责任、信仰!

2015—2016年的绿色腾格里行动志愿者参与度达到高潮,两年达2000人次,栽植梭梭达100000株,这个活动也一直得到北京成龙慈善基金会、甘肃电视台文化频道、都市频道的支持传播。

主持人:美好愉快的时间总是溜得很快,到这里节目也接近了尾声,李老师您可以分享一下您对公益的感受吗?

李兴江:公益并非是一个伟大的词汇。这只是一种社会责任。快乐公益,让公益成为我们每个人生活的一部分!

主持人:谢谢李兴江老师今晚的分享,感恩公益路上您所付出的一切。真诚的希望您所有梦想都能一步步实现,以后公益的路上走得轻松一点再轻松一点。到了和大家说再见的时刻,同时感谢李飞阳老师的转播。这期节目就到这里,我是主持人王佩,下期节目再见。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