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霞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正式成立,为霞山志愿者搭建起一个服务有平台、行动有组织的“志愿者之家”。(11月10日《湛江日报》)
哪里有困难,哪里有需要,哪里就会有志愿者的身影。一个个志愿者,用凡人善举践行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丰盈着湛江这座美丽滨海之城的文明内涵。据报道,仅在霞山区,就有各类志愿服务组织159个,志愿者21000多人。窥一斑而知全豹,一支庞大的志愿者队伍正活跃在湛江全市各地,迸发着满满的正能量。
这几年,湛江志愿服务事业一直呈星火燎原、蓬勃发展之势。志愿者的人数在不断增长,志愿服务的内涵在不断提升,湛江志愿品牌效应也在持续发酵扩大,在文明城市创建、基层治理、交通秩序、公共服务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这一点,足以令湛江人自豪。
志愿服务的蓬勃发展,得益于文明理念在湛江的遍地开花。这几年,湛江志愿服务事业之所以发展得如此之快、如此之好,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广大湛江市民的文明意识提升。而文明意识的提升,是创文之功。创文多年,志愿服务理念随着一次次的好人好事,走进社区、走进乡村、走进基层,志愿者为他人送温暖、为社会作贡献,也在全社会营造了和谐友善的文明氛围。正是在这种氛围下,文明意识、志愿服务理念也就“水涨船高”。
当下,一方面是志愿者队伍日益扩大,另一方面是越来越多群体需要个性化的志愿服务,在这种情况下,如何发挥好志愿者队伍的作用,提供更加精准的志愿服务,成为我市志愿服务品牌提升的一个关键发力点。霞山区志愿服务联合会的成立,就是应时而生的解题思路,该区希望构建“志愿者之家”,更好地统筹全区各类志愿服务资源。笔者建议,不仅要建“志愿者之家”,我们还要建“志愿者学院”,除了兼具统一管理功能外,关键还是能通过这个平台,为志愿者提供更加专业、更精细化的培训,奔着需求去,让更多细分群体未来可以接受到更加专业化、个性化的志愿服务。例如在居民心理健康辅导上,部分社区服务中心其实还存在不少不足和短板。如果能打造“志愿者学院”,让其中一部分志愿者“专攻”心理辅导,通过与岭南师范学院等高校合作,培养出一批可以到社区进行心理辅导的志愿者,那么就有望通过“志愿+”来补齐社区服务中心的短板。
当前,我市一些单位和志愿者组织已经在探索志愿服务积分制,希望通过积分制等机制,进一步促进志愿服务遍地开花。例如他们想出了将志愿服务工作纳入员工的年度考核,在评级评先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有的则通过实行积分量化管理,让志愿者得到更多看得见的鼓励。有关部门和新闻媒体应该好好总结这方面的经验,形成可复制推广的好办法好点子,与广大志愿者一起探索出一条湛江志愿服务的品牌之路。
编辑:徐建华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