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教团事】爱在大凉山:与你们相遇好幸运

 时间:2017-02-08 22:41:38来源:志讯社

引言

一年之于一生,不过是短短的一小部分,但在西部的一年,或许注定会成为志愿者最难忘的记忆。“用一年不长的时间,做一件终身难忘的事”,这句话是激励众多志愿者来到西部的最直接动力,当一切回归于平静,内心执着的那份爱的情感,也就成了做好工作的原动力。

转眼间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的身份已经伴随我三个多月,当一切繁华褪去,工作和生活都渐渐步入正轨,对于这个新的身份,我也有着不同的感悟。有一种生活,你没有经历过,就不知其中的艰辛;有一种艰辛,你没有体会过,就不知其中的快乐;有一种快乐,你没有拥有过,就不知其中的纯粹。生活如此,支教亦是如此。

2016年8月24日,我们一行7人从合肥南集合出发,一路辗转,于26日到达四川凉山州普格县。蜿蜒曲折的山路上来就给我们一个下马威,大巴整整两个小时处于“晕头转向”不知所往的状态,就这样,我们一路颠簸摇摆着进入了普格民族中学。

班里的孩子

初一的学生正在军训,两栋教学楼中间一小块水泥地上密密麻麻站满了学生。没有英姿飒爽的教官,没有干净整洁的军训服,没有整齐统一的口号,只有一位老师,站在高处拿着喇叭喊命令,反复不断地喊“向左转,向右转”,再无其他。这是学生们第一次看见我们,大眼睛滴溜溜来回转上下打量着我们;这也是我们第一次看见学生,扶着眼镜眯着眼仔细观察着他们。

来到民中的第一个礼拜我是有些讶异的。从未见过一所学校傲然独立于山头,没有校门,没有围墙,没有保安,没有宿管,没有热水......我们也算是幸运儿,成为学校刚建起来的周转房的第一批入住者。相比之下学生的宿舍生活差强人意:两三个人挤一张小床再平常不过,房间不够就教室改造成大杂居的集体宿舍,更艰难的是学生从来都是喝生水,男女生都是如此。

现在已经很冷,我们都纷纷裹上大棉袄的时候,学生还是一件短袖一件外套(校服标配),用冷水洗头洗脚,靠挤在一起取暖。一到饭点,每个人就捧着一个小碗在班级门口有秩序地排队盛饭,菜品基本上都是土豆、青菜,偶尔也有会有一桶丝丝缕缕的蛋汤。也许是冷水喝多了,也许是宿舍卫生不过关,前阵子学校里突然刮起来一股“干疮”风,严重的班级有将近30个学生被迫回家,整个学校人心惶惶。学校没有医务室,身体有一点不舒服就要下山,而大部分学生都会选择忍。我专门备了一个保温杯,盛满热水带去班里,有肚子疼或不舒服的同学就可以拿去喝。由于自己身体容易有些小病小痛,因此宿舍内备了一些治疗感冒、发烧、拉肚子的常用药,也因为此我成为了学生们口中的“药店老板娘”。

支教团成员为学生辅导功课

彝族年期间,我们支教团赴四川农业大学都江堰校区参加了在川服务第十八届研究生支教团经验分享会,来自全国各地38所高校都分享了他们在川三个月来的感悟,这次分享更是让我打心底珍惜这短暂的一年。我们积极联系社会爱心人士,在彝族年到来之际为孩子们送来温暖的礼物。我们想为这群懂事善良的孩子们带来温暖,想为这群品学兼优但是家境贫苦的孩子们减轻负担。 我们几个人的力量是很薄弱,但是凝聚四面八方的支援之力,我们会带来无尽的能量。

支教团成员与班里学生合影

去年的这个时候我在亳州市的一个边远镇子小学支教,一群一年级的娃娃陪着我度过21岁生日,而此时,我在四川,一群跟我弟弟妹妹一样的孩子们陪我迎来22岁的美好生活。以后的日子不管我身处何方,这段纯粹的情感和深刻的记忆都不会褪去。

编辑:徐建华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