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村里的活动越来越多了,2月元宵节办灯盏,3月志愿者上门检修电路、维修电器,前不久山歌剧团送戏到村,上周刚举办完徒步活动,听说5月又有一个现场会开到村里,大家都好开心!”昨天,海门市常乐镇官公河村五组村民沈培新,与我们谈到村里开展的文明实践活动时,笑逐颜开。
2018年10月,海门被列为江苏省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城市。半年来,该市新时代文明实践1个市级中心、4个分中心、12个区镇所、288个村(社区)站全面建成并运行。743支志愿服务队注册者达164187人,半年人均服务时长15.1小时,活跃度超过90%。
“一把手”牵头推进,建成12个所288个站100个点
2月17日,常乐镇张謇家诫园内,从四面八方赶来的市民和游客举着小国旗和荧光棒把舞台围得水泄不通,常乐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揭牌,“我们的节日·元宵”示范观摩活动同步启动。沿着游览路线,村居及企业自制的形态各异花灯引得游客纷纷合影留念。
张謇纪念馆前广场,一群小学生为来往群众写福字、剪窗花、送祝福。草莓、鸡蛋、大米,一字排开的“一村一品”特色农产品不一会儿就被抢售一空。颐生文博园内植物园的灯光秀成为“网红打卡地”,陶艺比赛让孩子和家长们忙得不亦乐乎。党建服务中心里,群众用手机扫描二维码答题,达到分数线即可领取一份小礼品……
常乐镇全面开花多点布局是海门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阵地的一个缩影。
海门把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部署,成立了以市委书记和市长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领导小组,梳理出33项工作任务,明确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同时,统筹相关部门,成立综合协调、宣传教育、平台建设、队伍组建及活动统筹、培训指导、督查考核等七个专项工作组,编印指导用书,市财政安排1500万元专项经费,将区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建设纳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长效管理考核。
整合资源,因势利导推进阵地平台建设。市级层面,确定在原城市规划馆,建设总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市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综合体,集展览展示、学习培训、体验互动于一体。同时,整合同类平台功能,将理论政策宣讲、文明实践大讲堂以及志愿服务标准化站点作为规定动作纳入分中心建设;把文联创作基地及江海博物馆、文化馆、美术馆集中打造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文化服务分中心、新父母学校打造成教育服务分中心、原计生站打造成健康教育服务分中心,形成1个中心、4个分中心的大阵地构架。
12个区镇所、288个村(社区)站也因地制宜全面建成。此外,利用科普示范基地、文明家庭、“两新组织”等阵地,拓展建成10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把公益广告融入所、站,全市81个公益小品、5万平方米手绘文化墙、2000多个小区文化楼道扮靓实践阵地。
“讲”与“演”结合,寓教于乐传播新思想
“红色小喇叭开播啦!”4月30日早上9点,支架在悦来镇田间地头电线杆上的850对小喇叭同时响起。位于悦来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内,当天的播音志愿者缪佳云对着话筒播报:“亲爱的父老乡亲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新一期的红色小喇叭。今天将为您带来《百姓名嘴课堂》《小小播音员讲红色故事》《点歌献礼我的祖国》3个节目。首先由我们的百姓名嘴,镇党校的杨益生老师跟大伙儿侃侃怎样做新时代的追梦人。”
每期至少半小时,覆盖全镇域的“红色小喇叭”成了悦来镇百姓心头的“最美好声音”。“国家大事、农技知识、民生政策,用农家话讲农家事,用老百姓听得懂的大实话讲新思想、传播文明新风,感觉倍儿亲切。”悦来村30组的黄觉民是一名忠实的“喇叭粉”,说起播报内容也是头头是道。
“瞧瞧,这不是说的那个‘仙儿’吗?都什么时代了,还不相信科学!”“还是本分赚钱本分投资好啊,莫想凭空发大财。”3月25日,海门港新区长桥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内热闹非凡,海门山歌剧院演员们用身边的事例精心编排的小品《问仙》《科普岗要暖人心》《悔》等赢得现场300多村民的共鸣。
“讲”与“演”结合,以文艺形式传播新思想和正能量;“专家讲”与“百姓说”结合,用“乡土音”翻译大道理、新政策,是目前海门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最突出的一个特点。新时代好故事巡讲活动,海门各地积极组织发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和乡土文化人才、科技能人、大学生志愿者等骨干力量,赴各实践所、站、点进行巡回宣讲,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半年来,累计送文艺360多场次,宣讲750场次。
党员志愿者走在前列,3000人走访9.8万家庭
3月4日,学雷锋全民志愿服务活动在东洲公园举行,现场发布的100个“微心愿”不到半小时就被认领。“有了这只微波炉,家里做饭就轻松多了。”来自低保家庭的孙宇迪没想到帮她圆了“微心愿”的竟是海门市市长郭晓敏。
群众在哪里,志愿服务就延伸到哪里。在海门,时常能见到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身影。
“这位大姐,我们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身体新陈代谢减慢,健身锻炼很有必要,但也不能过量,你可以尝试健步走、跳跳广场舞等。” 3月13日下午,海门市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集中服务活动在余东镇老街进行,来自海门科技、司法、卫健、妇联、红十字会等部门和单位的志愿者现场为群众提供咨询,解疑答惑,赢得群众点赞。
目前,海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由市委书记和市长共同担任总队长,活跃度超过90%。涌现出了“老薛”理论政策宣讲服务队、“老舅妈”矛盾调解服务队等多个特色志愿团队品牌。
志愿服务由中心统一调度,公示服务信息后,各志愿者支队负责接单和派单。4月6日,全球华人旅拍摄影师抵达海门采风,需要6名志愿者一起参与接机等志愿服务,信息发至各服务支队,不到10分钟,义工联合会的王雷等6名志愿者顺利“接单”。
此外,志愿者们可自行对接活动,常态化开展 “文明交通·志愿值勤”“公共文明引导”“无偿献血、扶贫济困”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在“创建进万家·文明大走访”入户宣传活动中,来自机关部门的3000名党员志愿者走访了城区9.8万户家庭。
“眼下,海门正在加快‘新时代文明实践网上管理中枢’的开发建设。”海门市委宣传部长邵茂华介绍,将综合运用信息技术,盘活用好各级各类资源,并与融媒体中心、志愿江海等平台融合,线上线下互联互动,为打通宣传群众、教育群众、关心群众、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吹响“冲锋号”。
编辑:刘建柱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