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8年,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和平人勇立潮头,不但以努力拼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更以一种独特的方式温暖着拉近着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作为和平区最早的社区志愿者,来自新兴街朝阳里社区的13名党员、积极分子与13个困难家庭开展义务包户服务。随后,这种做法被推广到全街、全区。
转眼30年,和平志愿者已从13人发展到11万人,而“全国第一个社区志愿者组织发祥地”的名声更是早就响遍神州大地。10岁的岳阳道小学四年级学生纪施雨,就是这11万志愿者中的一员。1月17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在朝阳里社区亲切接见了志愿者代表,纪施雨是其中年龄最小的。别看她今年只有10岁,可参加志愿服务却已经有四年时间了。日前,记者带着敬意与好奇,前去了解这个10岁少年的志愿者故事。
校史馆中的一套独特藏品
在岳阳道小学校史馆,有一套非常独特的藏品,很引人注目,那是一套校服、一条红领巾和一枚大队委标志。这套藏品曾经的主人,就是纪施雨。一套小学生的平常装扮,怎么会入藏学校校史馆呢?说到这套藏品,校长褚新红激情满怀:“1月17日,一个令人激动不已的日子。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视察时,来到了我们和平区,为志愿者点赞。我校纪施雨同学作为年龄最小的志愿者,受到了总书记的亲切接见,全校师生倍感温暖、倍感振奋、备受激励。”
春节后的开学典礼上,纪施雨向同学们声情并茂地分享了见到习爷爷的激动心情和习爷爷讲的“三道杠”的故事。同时,为了激励全校同学更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为志愿服务活动增添无限动力,在大家的见证下,她把1月17日穿的校服、戴的红领巾、大队委标志“三道杠”捐赠给学校校史馆。
校长褚新红现场接受这份珍贵捐赠,并表示,学校将以此为契机,把“牢记嘱托,全面开展志愿服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重点,不断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意识,激励全校师生更广泛地开展志愿服务。
做志愿服务缘起七岁那年
纪施雨第一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是在上小学一年级的时候,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慰问启智学校的孩子们。纪施雨向他们捐了书和学习用品,并和他们一起联欢、交流。看到和自己同龄的孩子们很愿意和自己一起游戏、画画,并且很开心,纪施雨感到非常幸福,第一次意识到帮助别人会让自己感到快乐。
从那以后,每次学校组织志愿服务活动,纪施雨都积极参加,比如慰问孤寡老人、慰问解放军战士、给贫困山区孩子捐书、捡脏护绿等。二年级暑假的时候,正好赶上全运会在天津举行。在学校的组织下,纪施雨报名作为志愿者参加了开幕式的排练和演出。为此,她放弃了已经安排好的暑期计划。在将近两个月的时间里,她天天冒着酷暑参加训练,常常要持续到夜里十二点多。最终,在开幕式的时候,纪施雨和广大志愿者出色地完成了演出任务,向全国人民、向习近平总书记展示了天津少年儿童的风采。
1月17日,纪施雨告诉习近平总书记,等总书记再到天津来,她要给总书记当小导游,介绍岳阳道小学,介绍天津的五大道。其实,志愿导游工作,她已经做得有声有色。在五大道的大街小巷,经常能看到她的身影,听到她在游客的注视下对五大道故事、和平故事的深情讲述。她也已经下定决心,要不断丰富自己的文化知识,了解天津的历史文化,增长见识,提高自己,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等再次见到习爷爷时,她会把自己眼中和谐美丽、历史悠久、文化丰富的家乡详细介绍给习爷爷。
老师和同学眼中的好少年
在班主任王芃眼中,纪施雨平日里就是个热心的学生,校内外处处洋溢着她的笑脸。她把她的爱心,她的温暖,洒向了各个角落。班级里,学校里,社区里,到处都是她的身影。谁有困难,她都会主动帮助。班里的大事小情,她都惦记着。在她的带动下,班里掀起了“比、学、赶、帮、超”的热潮。寒假里,大家争先恐后走向社会奉献爱心。新学期,在学校的倡议下,班里组建了志愿服务小分队,业余时间的志愿服务计划,同学们早已安排得妥妥帖帖、满满当当。
作为同龄人,纪施雨的许多同学同样也参加过很多学校、年级、班级组织的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志愿者,作为岳小的成员,其实纪施雨和同学们之间的日常状态就是互相学习、互相促进、共同奉献。他们早已郑重许下心愿:更加积极地投入到志愿服务中去,做向上向善的新时代好少年。
采访即将结束时,记者打趣地问纪施雨这个春节收到了多少压岁钱。小家伙一脸神秘地笑了:“这是个秘密哦。但我已经决定了,要用这些钱买学习用品和生活用品,捐赠给贫困山区的小伙伴,我希望他们能和我一样,快乐地学习,快乐地生活。还有,我觉得啊,志愿服务挺简单的,帮助他人不分年龄大小。别看我年纪小,我愿意通过自己的努力,把志愿者精神永远传承下去。”
编辑:刘建柱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