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推出升级版 助力苏北乡村振兴

 时间:2019-03-06 14:28:53来源:新华日报

他们来自不同高校、不同地区、不同专业,因为共同的目标来到苏北。2005年,团省委组织推出“苏北计划”志愿服务项目,至今已有近万名大学生志愿者奔赴苏北建功。

3月5日,团省委、省委组织部、省文明办等9部门在徐州市贾汪区举办“江苏大学生志愿服务苏北计划现场推进会”,瞄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推出“苏北计划”升级版。服务苏北,青春无悔,志愿者们立下铿锵誓言:“到苏北去,到基层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青春无悔,近万志愿者建功苏北

“这段在基层的实践经历是我最不后悔、独一无二的青春记忆。”苏州大学毕业生田桃,一年多前加入“苏北计划”,在泗阳县八集乡政府任职。在这里,她参与扶贫工作,负责对全乡建档立卡户信息进行核对和更新。为把工作做得更细致,田桃经常走访受助农户,了解他们的需求。“基层工作,说到底是‘人的工作’,必须眼中有人、心中装人、言行悦人、以诚服人。”田桃说。

14年来,像田桃这样的“苏北计划”志愿者累计达9165名。他们的故事,被汇总为《苏北计划志愿者工作法》,在此次大会上发布。志愿者姜东明在徐州翠屏山街道打造葡萄产业园,带动就业1.2万人次;毕业于南京信息工程大学的杨承泽,在东海县骆驼乡政府服务时,提出要眼勤、手勤、脚勤,把矛盾化解在一线;志愿者林奕萌很感慨,“只有扎根基层,才能读懂社会。”

南京林业大学通过“苏北计划”志愿者搭建桥梁,将志愿者、服务地、社会资源及校友资源“四位一体”融合。徐州成立江苏首家“苏北计划‘河小青’志愿服务队”,常态化对接河长开展护河巡河、环保宣讲活动,共建美丽徐州。徐州团市委书记潘晓说,“因为这个选择,江苏的明天更加美好;因为这个选择,志愿者们的青春更加壮丽。”

优化升级,聚焦乡村振兴

今年初,团省委、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省财政厅、省人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政府扶贫办等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入推进“苏北计划”助力苏北乡村振兴的实施意见》。

“苏北计划”把助推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放在首位,聚焦经济薄弱县区和特殊贫困群体,优先保障苏北12个重点帮扶县(区),针对支教助医、科技推广、创业致富、志智双扶、就业提升、乡村治理等领域,组建30多支志愿服务队,每年重点实施25个基层迫切需要的专项服务项目,并配套设立公益基金,建立项目实施督导评估机制。

当日活动现场,10所省部属高校团委与10个县区开启校地合作,推动大院大所的科技、项目、人才向苏北基层辐射;38支“苏北计划”志愿服务队与12支省帮扶工作队及10个驻村第一书记结对。淮安市淮阴区“苏北计划”志愿服务队队长陆晓丽告诉记者,他们联手省委驻淮阴区帮扶工作队,将开展政策宣传调研、提供实习岗位、入户走访对接、创业辅导等活动,帮助淮阴农村青年创新创业。

“稚绘梦想”关爱贫困儿童、“农优聚”青创客服平台等20个“苏北计划”公益项目现场签约。由徐州医科大学牵头的“苏北振兴·健康先行”项目落户贾汪区,该校团委书记王媛介绍,学校将围绕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提供急救卫生知识、组织医疗专家义诊等方面开展工作,为推进“健康江苏”贡献青春力量。

畅通通道,奉献更多青春动能

“苏北计划”自实施以来,累计有5000多名志愿者在服务期满后留在苏北,其中超九成在县以下的基层一线干事创业。阜宁县副县长郭碧玉曾是“苏北计划”第二批志愿者,在她看来,个人的发展离不开成长的沃土,正是在基层的锤炼和各方的培养,“为自己系好了人生第一粒扣子”。

为让“苏北计划”人才更好地留下来,各地纷纷出招。连云港市海州区出台管理办法,让志愿者与正式工作人员同等福利待遇,并每月提供补助。在徐州,针对志愿者工龄认定、定向行政事业编制考试、研究生招录等方面推出优惠政策,连续两年承办志愿者专场供需洽谈会,提供3891个工作岗位。

“要进一步健全跟踪服务和持续培养工作机制,立足志愿者发展的痛点,不断完善培养制度,畅通志愿者扎根苏北、创新创业和成长成才的通道。”团省委书记王伟表示,将鼓励服务单位与服务期满的优秀志愿者签订用人协议;企事业单位在招录工作人员时,同等条件下可优先考虑录用“苏北计划”志愿者;注重对“苏北计划”优秀人才的推荐选拔,让他们扎根基层能安心、有奔头。在志愿者服务期满前开辟更多创业平台,给予创业扶持,让他们在苏北乡村振兴这个大舞台上成就创业传奇。“要让志愿服务真正成为他们提升素质的新课堂和成长发展的加分项。”王伟说。(王 岩 杨频萍)

编辑:刘建柱 审编:yw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