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日报:各取所需,志愿服务重在匹配度

 时间:2018-11-29 17:16:44来源:中国江苏网

志愿服务的形式不是主要的,无论是流动的车辆也好,固定的驻点也罢,它们应该是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存在。志愿服务双方的匹配度有待提高,这也是目前志愿服务工作的短板。

最近,三元四村社区门口的小广场上,出现了一辆蓝色小车。这辆蓝色小车是社区的一个流动志愿服务站。小车的“主人”在一块小黑板上写下“今日志愿服务:磨剪刀”几个字后,就在车旁坐下,等着“生意”开张。

这种流动志愿服务车并非三元四村社区首创,早在今年三月,苏州工业园区斜塘街道车坊社区就出现过这样的志愿服务流动站,用车坊社区书记朱燕华的说法,是“哪里需要就推到哪里去”。

应该说,流动志愿服务车辆的出现,是志愿服务的一个小小创新。对志愿者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平台和机会,对被服务对象来说,提供了更多的服务内容和便利。以三元四村社区的这个流动服务车辆来说,它的蓝色表示了其志愿者来自社区共建单位和“两新组织”,他们和红色的党员志愿者队伍以及黄色的普通志愿者队伍一起构成了社区党建工作和志愿者服务的框架。流动服务车的设立,既为共建单位和“两新组织”的志愿人员提供了一个服务平台,也增加了志愿服务者总量。同时,可以增加服务的种类,更好地体现了“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志愿服务精神。

姑苏区志愿者协会去年发起的一项调查中发现,社会对志愿服务存在巨大需求,现有志愿服务组织在数量和类型上均无法与之匹配,亟须发展壮大。而流动志愿服务车的出现,可以在某种程度上缓解需求缺口。

志愿服务的形式不是主要的,无论是流动的车辆也好,固定的驻点也罢,它们应该是相互配合、互为补充的存在。志愿服务双方的匹配度有待提高,这也是目前志愿服务工作的短板。在某种角度上来说,志愿服务的“过剩”现象,才是不正常的。比如每年三月份,一些养老机构往往会出现多批志愿者多次上门反复服务的情况,门庭若市,甚至出现了被服务老年人不够用的奇怪现象。而有些时候有些场合则出现相反情况。此外,不匹配现象还体现在志愿者队伍的人员构成上,比如有些群体,像小学生这样的,其实他们的志愿服务活动是相对有限的,但他们的身影往往非常活跃。而有些群体,比如广场舞大妈这样的,她们有时间有经验,能提供大量的日常志愿服务,有很大的潜力可挖,但相对来说,这个群体的志愿服务活跃程度还远远不够。所以,如何挖掘志愿者队伍,发挥志愿者特长,让志愿服务各尽所能各取所需,从而提升社区志愿服务的匹配度,这也是社区志愿服务的当务之急。

编辑:刘建柱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