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搞好文明家庭创建工作责任重大,意义深远。近年来,各地创新形式,丰富内容,开展各类主题宣讲、评选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到文明家庭建设之中,以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取得良好效果。
组织主题宣讲,优秀典型事迹感召干部群众
为了加强文明家庭建设,深入宣传先进家庭典型的事迹,用优秀典型引领家庭和谐,树立起一大批可敬可亲可学的道德榜样,激励广大家庭成员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让好家风在家庭中薪火相传。
宁波市党员带头亮家风。来源:宁波文明网
党员带头亮家风,是2016年宁波市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家风、作风和民风互相关联,党员干部率先亮家风,有助于提高党员在居民中的“存在感”,发挥模范作用,带动周围居民形成优良民风。长沙市通过学习好人家风故事,传播文明好风尚,举办“学‘中国好人’夫妻用爱书写最美”道德讲堂活动。“中国好人”谢海华夫妇分享了这么多年来携手走过的难忘岁月和故事,全国道德模范廖月娥作为两人幸福的见证者,也分享了她对最美家风的理解。鞍山市深入挖掘、传播广大群众身边的“文明家庭”故事,积极培育和树立各类优秀家庭典型,最大限度地发动群众、宣传群众、凝聚群众,不断扩大“文明家庭”创建活动的品牌公信度和社会影响力。无锡市开展活动宣讲身边的人、身边的故事。来自区级机关的12名党员干部,讲述自家的好家训好家风,展现家庭成员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使在场的干部群众收获颇丰。
丰富内容形式,动画图书传承优良家风
为了深化文明家庭建设,各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和方法广泛开展主题活动,组织群众讲好家风故事,提升孝德文化影响力,大力传播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家文化,让好家风浸润百姓心灵。
广州举办孝老爱亲主题月活动推出“新二十四孝”漫画。来源:广州文明网
“孝老爱亲”主题月活动,传孝道,念亲恩,让广州市市民朋友,懂得了敬老、爱老、养老、助老的道理。著名插画师杨兆恩创作的“新二十四孝”漫画,让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代代相传。青岛市市南区文明办在青岛市音乐厅隆重举行“温润家风”美文诵读会。周保章先生同大家分享了其与周总理的故事,“要以一个普通劳动者的身份,坚持在基层”。故事分享之后,周保章先生朗读了《周总理的家训》,引发全场热烈掌声。铜陵市精编了一本充满民间文化气息的书籍《好家风家训征集录》,内含100多条家训、家规等,集中宣扬当地孝老爱亲、诚实守信等传统美德。沈阳市和平区“弘扬家教家风,树立家国情怀”图片展唤起人们对“家的味道”的依恋。与此同时,和平区以104个社区为基础,发掘不同特色的“家”文化;利用传统节日和重大节庆活动,精心设计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庭院文化活动。居民互助互爱,邻里和睦友好,一个温暖而充满凝聚力的大家庭在这里萌生。
创新载体平台,“互联网+”传播文明家风
利用“互联网+”创新载体平台广泛传播文明家风,是如今与时俱进的一种方式,有效激励更多的好家风走上网络,在网民身边驻扎,让文明家庭故事潜移默化地影响群众心灵,为家庭和社会的美好不断输送精神给养。
合肥市文明办策划发起“好家风网上行”传递接力活动。来源:合肥文明网
为贯彻落实中央文明办关于通过好的家风支撑起好的社会风气的工作部署,由中国文明网主办的全国省会城市“好家风网上行”传递接力活动,旨在通过互联网与全民互动的形式,推动好家风的广泛传播。活动在合肥市启动后,将逐步在全国省会城市间接力举行。合肥市文明办通过互联网和全民互动的形式,推动好家风的广泛传播,开启了家风传承的新时代,也开启了“互联网+文明”的新起点。惠州市开展“走进文明家庭,探寻优秀家风”微访谈节目,邀请惠州市获得“全国最美家庭”的叶伟兰,获得2015年惠州市“优秀书香之家”的叶晓东,仲恺最美志愿者、获得惠州市“十大最美家庭”的杨素娇三位家庭代表现场与网友互动谈起他们对“家风家教”的理解,并分享生活中的小故事,推进文明家庭建设。中山市开展“微家书·传家风”活动,掀起了一阵“写家书”热潮,活动开展以来“微家书”一直是中山人朋友圈中的热词,更成为了中山亲子家庭茶余饭后的谈资,微家书活动在吸引了大批参与者的同时,更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好评。嘉峪关市充分发挥主流媒体层次高、新媒体传播快的优势,抓住重要节点和关键时期,创新开辟楼道文化、设立楼院宣传牌(点)等方式,多渠道宣传活动的目的意义、参与方式,多角度展示“文明家庭”活动在弘扬家庭美德、体现文明风尚、诠释幸福内涵方面的意义,扩大活动影响力和感召力。温州市通过“文明温州”微微信、温州好人微博等,发布“最美家庭”“最美婆媳”、“最美邻里”、“美德少年”感人故事,将家风教育有效融入文明乡镇、文明村创建,有效地引导群众修身立德、孝友齐家的社会新风尚。
编辑:徐建华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