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用志愿服务拥抱童真 宿迁开办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暑托班”

 时间:2018-08-24 14:41:07来源:中国江苏网

中国江苏网8月23日讯 8月1日清晨,宿迁市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的村民张一兰早早地就领着一个孙子和两个曾孙女,到村里的文化大院上“爱心暑托班”。从家到文化大院只有不到100米,但她每次都会跟过来看看,不是不放心,而是想跟孩子们一起听老师讲课。

张一兰已经81岁了,和村里的很多老人一样都为寒暑假放假在家的孙子、孙女们发愁。“孩子父母都出去打工了,一年回不来几次,孩子上学时有学校老师管还好一点,可一放假俺就更没辙了,在家不是抱着电视看就是睡觉,在外头又怕他们玩水、玩火。今年好了,听村里青年书记讲有这样免费的暑托班,孩子来这里有专门的老师带,既安全又能学习,还可以长见识,孩子也高兴来,真是让俺省心不少。”

其实,2018年的这个暑假,和水汉村一样的“爱心暑托班”在宿迁一共有30个。团宿迁市委针对当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青少年等群体成长需求,创新服务方式,积极引入社会组织专业力量,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探索为广大农村困境青少年提供常态化、精准化、接力式服务,今年5月,联合市民政局、市教育局发起了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暑托班项目。该项目重点以农村家庭贫困、有不良行为青少年及农村留守儿童为服务对象,为青少年提供心理疏导、课业辅导、亲情互动、安全自护等关爱服务,帮助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解决长期缺乏有效的家庭监护和综合素质培养等方面的问题,缓解农村青少年暑期“看护难、安全隐患高”等难题,引导和帮助他们度过一个安全、快乐、有意义的假期。

这是宿迁团组织探索“建设青年身边共青团”的一个缩影。团宿迁市委以“点亮梦想”为主题,致力打造关爱农村困境青少年发展的综合性服务平台,让团组织服务走近青少年、帮助青少年、凝聚青少年,切实打通服务青少年的“最后一公里”,真正让团组织成为青少年想得起、靠得住、找得到的力量。“团十八大报告围绕大力促进青少年发展,为青少年特别是贫困青少年、残疾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等群体排忧解难提出了明确的部署要求。下一步,我们要以更精准的服务举措、更走心的服务内容、更完善的工作机制,切实为广大青少年提供针对性强、获得感高、吸引力好的服务,有效推动团的十八大精神在基层落地见效。”团宿迁市委书记耿晓云表示。

百余名志愿者服务30个“爱心暑托班”

记者在《关于开展2018年宿迁市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暑托班”服务活动的通知》文件中看到,每个办班点至少要有4名工作人员,具体包括班主任1名,班主任助理1名,志愿者2名以上。其中,班主任由项目负责人担任,班主任助理由村居干部担任,志愿者团队由教师志愿者、在校大学生或考取大学的应届高中毕业生等志愿者组成。每个办班点招募、服务的留守儿童不少于30名。通过4个多月的努力,7月中旬,农村留守儿童“爱心暑托班”服务项目在全市30个基层点陆续开班,100余名教师、大学生担任暑托班志愿者,1100余名农村留守儿童、家庭贫困青少年参加了爱心暑托班。

团宿迁市委权益部负责人王寒介绍,前期通过实地走访调查摸底后,选定留守儿童相对比较集中、活动设施相对完备的30个镇村社区作为“爱心暑托班”办班点。“爱心暑托班”于7月中旬开课,8月中下旬结束,时间一个月。在此期间,每个办班点将组织25次活动,服务至少30名留守儿童。据了解,此次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开办暑托班,出资75万元专项用于“爱心暑托班”项目,一方面有利于整合专业社会力量参与社会治理,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培育、引导一批新兴青少年服务类社会组织,目前中标的30个社会组织都在各尽其能地为所在办班点的孩子们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

文化课、兴趣班、心理安全、亲情互动一样都不能少

留守儿童、贫困家庭子女教育一直以来都是社会广泛关注的问题。如何让农村孩子长见识、培养自信,“爱心暑托班”给了志愿者们一个思路:为什么不能让他们像城里的孩子一样长见识呢?

7月25日上午10时许,记者来到宿城区蔡集实验小学,在一间多功能教室里,36名留守儿童在5位志愿者的陪伴下正在做手工。小朋友们用手工线、胶带等做出房子、太阳、小熊等图案,做完后还会开心地和小伙伴们分享自己的作品。据教师志愿者介绍,刚开班时孩子们都还是很羞涩的,不怎么与老师交流,相互之间也没什么互动,经过几天的相处和引导,现在大家每天都积极来参加活动,不少性格相对内向的孩子也稍微活泼起来了。看到记者进门,孩子们还是稍显羞涩,在志愿者的鼓励下,不少孩子开始与我们交流,开心地向我们展示自己的作品。“这是我做的小狗,好看么?”蔡集镇集南村的孙爱茹今年5年级了,暑假作业也在这里完成,她说她喜欢来这儿,每天都来。

7月26日,在宿豫区关庙镇水汉村道德讲堂,国家一级心理咨询师丁云给60多名孩子上心理健康课,一些家长就在后面一起听课。“我女儿自从来这儿上课后就更懂礼貌了,以前有些叛逆,现在竟然能主动帮我分担家务了。”关庙镇乔口村村民袁女士每天上午都会骑车送11岁的女儿来此上课,她说,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家里三个孩子全靠她一个人带,让大女儿来这儿上“爱心暑托班”,她觉得很放心。

“妈妈,你和爸爸在常州打工还好吗?我实在想你们了,天气热了,你们一定要多注意休息,多喝水,我真想你们早点回来...”洋河新区郑楼镇张渡村“爱心暑托班”的远程亲情互动课堂上,孩子们轮流与远在外地的父母视频聊天。 “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非常值得关注,而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的这种亲情缺失问题是影响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原因,我们通过这样的远程亲子互动,为孩子的健康成长共同努力。”张渡村教师志愿者朱路说。

玩无人机、做机器人……农村孩子也有“大视野”

“大家可以走近点,看看屏幕里能不能找到自己。”7月26日上午,在宿豫区来龙镇龙西居委会的大院里,30多名留守儿童正围着一位老师,他们一会儿看看显示屏,一会儿又看向盘旋在上空的无人机,不时发出惊奇的感叹声。这是“爱心暑托班”的志愿者给孩子们带来的特殊课程之一。

“由团组织、民政、教育共同开展的这项活动,很受群众欢迎,在暑托班里,孩子能增长不少见识,一些特殊课程,如科技(无人机)、环保、花艺、礼仪、素质拓展等,这些大多留守儿童所不曾经历过的,在‘爱心暑托班’里一一体验到了,让许多孩子大呼过瘾、有趣。”宿城区罗圩乡乡长亓俊先说,“像这样的活动我们非常支持,如我们乡联伍村的暑托班老师是一位户外俱乐部的志愿者,那儿的孩子们就能多接触一些户外知识;长庄村暑托班的老师是来自心理协会的志愿者,那么他们就会给孩子们增加一些心理上的辅导......”家住宿豫区曹集乡孙庄村的管书梅觉得,孙子上了这个“补习班”之后,不但懂礼貌了,安全常识也提高了许多,进步很大。“孩子回来就和我讲了今天在课堂上看的电影——《亲爱的》。他说,今后绝对不能一个人到处乱逛,如果走丢了也不能跟陌生人走,要找警察叔叔。”

采访中,记者还用手机连上了由宿迁移动提供的远程监控设备,看到各个点上的课堂情况,“宿迁移动为每个教学点都安装的监控设备,通过手机就能连接,不光我们能看到,在外地的家长也能在手机上看到,这让他们更放心。”王寒说。

用志愿服务拥抱童真,感动直抵心间

“爱心暑托班”项目共招募了一百多名志愿者,他们大多来自宿迁本地的社会志愿服务组织,还有一部分则来自高校。通过参与服务,这些志愿者们在辛苦的付出后,也收获了点滴感动。家住市区的双胞胎志愿者沈超文和沈越文是两名即将升入大二的大学生,他们每天都要赶到离家几十里的新庄镇中心学校参加志愿服务,刚到暑托班时,面对高温天和繁重的工作,他们也打过退堂鼓,但都被孩子们带来的小感动融化了。“天气热得使人喘不过气来,我们每天都要比孩子们早到,在教室门口迎接他们,或在院子里准备课外活动,这时有的孩子会拿出家长给他们准备的水送给我们,也不说什么,就是执着地递到你面前,笑眯眯地盯着你,真的好感动。”

这样的感动时常发生。“老师你们每天这样跑老跑去的,真辛苦,去我们家住吧。”“老师,我奶奶喊你去我们家吃饭。”这样小故事很多,带给志愿者们的是深深的感动。这样的故事,每天都在30个基层服务点里发生着。一场暑期志愿活动,不仅能够带给农村孩子一次全新的体验,让他们的观念发生了转变,也让志愿者们在实践中成长起来。活动是短暂的,但对孩子们和志愿者的影响却常在。

编辑:徐建华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