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东营区东城街道辽河社区辖区内有多所学校,学生多来自双职工家庭。每天下午四点半放学时,家长们还在单位里忙活着,“分身乏术”难以接管孩子。学校周边的“小饭桌”看到机会纷纷变身“托管班”,但教育管理却很不专业,辅导功课水平也不令人满意。居民热切期盼社区能建立一个服务平台,帮助他们在下午四点半到六点这一“管理真空期”照顾孩子。
辽河社区了解到居民的需求后,立即联系社工和志愿者在社区办公楼办起了“阳光四点半课堂”。下午放学后,孩子被接送到这个“课堂”。工作人员免费协助他们完成作业,提高孩子们的学习兴趣。同时还开展绘画、乒乓球等兴趣小组,引导孩子培养起健康向上的良好习惯。上班族家长们知道后纷纷感慨:“阳光四点半课堂”减轻了他们教育管理的压力,“下午俺在单位上班也踏实了!”
辽河社区负责人高兴地告诉记者:“阳光四点半课堂”是政府出资向社会力量购买的一个社区社会服务工作,是东营区创新社区志愿服务模式的一个探索。
今年,东营区一共选取了中山、青华、辽河、嵩山、明月等5个城市社区,试点开展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志愿服务。目前已投入资金96.45万元,向15家社会组织购买了24个服务项目,服务领域涉及居民素质提升、婚姻家庭、助老助残、社区治理、扶贫帮困等方面。
“采购服务项目的主要目的是孵化和培育目前发展水平不高的社会组织。”东营区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一位工作人员说,已购买的服务项目实施由1名社区工作人员、2名社区居民志愿者和1个社会组织具体负责,目前已培养志愿者骨干48人,起到了志愿服务孵化器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社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发展。
我们采访发现,东营区在采购社会志愿服务项目过程中,走起了“招投标”的路子。区社区建设管理办公室会根据社区居民需求设立志愿服务项目并对外公示,然后社会组织进行“投标”、“竞标”,最后政府组织评委团进行遴选考核。
东营区文明办副主任李冬梅说:“考核包括服务能力考核和答辩面试,谁得分最高,谁就获得项目。为了保证志愿服务项目购买过程公平公正,考试过程中评委们都要被‘关’在考场一整天,手机统统被收走,只有等考核结束,他们才能与家人、朋友联系。”
据了解,到2016年底,东营区要初步建立起比较健全的志愿服务工作体系和激励保障机制;到2017年底,志愿服务工作达到全国先进县区水平,实现志愿服务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到2018年,初步建成“志愿者之城”。 “前些天我们去了深圳等南方城市,他们社区志愿组织水平很高,服务能力强,咱们东营的社会组织还有不小差距。”李冬梅说,为了将中心城建成“志愿者之城”,东营区未来还会进一步孵化培育本地社区志愿组织。
编辑:徐建华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