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央宣传部、中央文明办、民政部、原环保部、原文化部、国务院国资委、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中国文联、中国残联和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央电视台在全国开展的宣传推选学雷锋志愿服务“四个100”先进典型活动中,吉林省吉林市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总站长刘凤英被推选为“最美志愿者”。
吉林市红十字会爱心救助家园总站长刘凤英, 今年68岁,做过3次手术,这个每天都需要跟病魔抗争的老人,牵挂和关心的却不是自己,而是110多所学校中 5000多名贫困学生、13个敬老院里2000多位孤寡老人、6个贫困村屯的近百名特困户、2个救助站里的56个孤儿和老年残障救助站的63个流浪汉…… 是什么样的毅力,让她坚持走过26年的爱心救助之路? 是什么样的信念,让她团聚起5000多名爱心志愿者?
1985年2月,她被确诊为乳腺癌中晚期。就在刘凤英刚做完手术26天的时候,她的丈夫竟患胰头癌离开了她和两个年幼的孩子!她住在医院里无人护理,孩子吃饭没人管,病友们更加可怜这两个孩子,你给个馒头,他给个饼.....她心里除了感激还是感激!暗暗发誓:只要自己还能活下来,就一定要报答所有帮助过自己的人。1996年,大病初愈的刘凤英去孤儿院做了爱心妈妈。同年成立了爱心救助家园。
2007年暑假,刘凤英偶遇一对残障母子,听说男孩因贫困而面临辍学。几经周折,最后,终于为吴晨威筹集到了助学款。男孩含着感激的泪水走进了大学的校门,并以优异的成绩完成学业。
2008年汶川大地震,刘凤英和志愿者四处募捐,每天忙到夜里11点多。总计为灾区募集近68万元捐款以及棉被、衣物等5万余元的物资。
2008年冬天,刘凤英得知一个3岁的孩子李魁,一夜间父母被杀害,成为孤儿,被一个好心人接到家里抚养,而这个家又是极度贫困。刘凤英把家里的液化气罐、电饭锅等生活用品,全部送到了他家里,并给孩子买来衣物和食品。而她自己却用饭店扔掉的盘子和碗吃饭。她新买的的电视机也送给了马虎头村一个姓王的贫困村民。后来,吉林市红十字会的杨玉杰部长给她送来一台电视机,告诉她:“这是借给你的,只有使用权,不许送人。”就这样,刘凤英家里才有了台不属于自己的电视机。
2009年4月,刘凤英因心梗住进了医院。听说一家村小木头窗子烂了,孩子们三伏天在不能开窗的教室里上课,刘凤英急忙提前出了院。志愿者李明书答应帮这个忙,刘凤英高兴的不顾刚刚下过雨,激动得跪在一尺多深的泥水里给李明书磕了一个头。她说“不是我在给你磕头,我是替那83个孩子谢谢你!”在场的湖北明日集团董事长蔡光胜先生被刘凤英深深感动了:他说“我走遍了世界各地,看见过多少为自己给别人磕头的,可是,我就从来也没见过为别人给别人磕头的。大姐,只要你在‘爱心家园’,我就每年给你们拿出10万元钱。
2010年7月28日,吉林发生水灾 ,刘凤英和她的志愿者18次下到桦甸常山、二道甸子、口前、五里河子、旺起等地,有时冒雨发放救灾物资到深夜。由于过分劳累,她再次住进了医院,在病床上,她一边打针,一边用电话指挥,安排救灾物资的运输与灾民物品的发放。在她的指挥下,175万元的救灾物资,全部发放到灾民的手上。灾后,“爱心家园”召开助学大会,募集助学款30余万元,救助灾区600名因水灾致困的学生。
2012年春节前,当她了解到吉林市船营区搜登站78名艾滋病患者集体多次到北京上访。为了协助政府维稳,她在修保主任的带领下,拉着3万多元的救助物资来到艾滋病村,苦口婆心的做艾滋病人的思想工作。当艾滋病患者有困难时,她积极帮助解决,把矛盾化解在基层。在她的努力下,现有49名艾滋病人也做了爱心家园志愿者,为政府的维稳工作做出了贡献。
2017年7月13日,吉林市再次发生重大水灾二次 ,刘凤英和志愿者连续26天下到桦甸、二道甸子、口前、五里河子、旺起、桦皮厂等重灾区,冒雨发放救灾物资到深夜。志愿者渴了,喝一口山泉水。饿了,啃一口凉馒头。桥塌了,路断了,车辆无法进入,她就带着志愿者肩背人扛,把救灾物资运到受灾的村屯。在她的努力下,220万元的救灾物资,全部发放到每一位灾民的手上。 灾后,“爱心家园”多次召开助学大会,总计救助灾区900名因水灾致困的灾区学生,救助了4000多户灾民。
2018年1-4月,就先后搞了25次大型救助活动,救助特困低保户3000余人。送去校服、电脑、电视、文化用品、大米、面粉、油、衣物、蔬菜、食品等救助物资,她已经把爱的火炬传递给身边的人。
26年来,刘凤英引以为傲的是,“爱心家园”所救助的人,都是真正需要救助的。她没有休息日,每天8点出门,晚上顶着星星回家,倒在床上就想睡觉。她说“人活着,靠的是一种精神。精神没了,人也就垮了。”
刘凤英先后获中国好人、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全国抗震救灾先进个人、全国百名志愿者之星、吉林好人、吉林省三八红旗手、吉林省道德模范等殊荣,她的“爱心家园”曾多次被评为最佳组织、省市先进集体。刘凤英多次被邀请到长春、深圳、农安、社区、监狱、各大中院校作报告,宣传正能量。
编辑:徐建华 审编:XKJ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