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志愿服务条例明起施行 盘点各国如何保障志愿者权益

 时间:2017-11-30 15:49:00来源:央广网

央广网北京11月30日消息 据中国之声《全球华语广播网》报道,志愿服务是现代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近年来,我国志愿服务组织和志愿者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对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推动社会治理创新、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增进民生福祉发挥了重要作用。

不过,与此同时,我国志愿服务事业也存在活动不够规范、权益保障不够有力、激励机制不够完善等问题。为鼓励和规范志愿服务活动,发展志愿服务事业,国务院总理李克强签署国务院令,公布《志愿服务条例》,自2017年12月1日起施行,从此填补了我国志愿服务领域在国家层面的立法空白。

《条例》明确了对于志愿者权益的法律保障,指出志愿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选择权、对志愿服务活动信息的知情权、安全保障权等。为了给予志愿者安全保障,志愿服务组织安排志愿者参与可能发生人身危险的志愿服务活动前,应当为志愿者购买相应的人身意外伤害保险。

志愿者主动付出不求回报,他们的正当权益也理应受到保障,即将实施的《志愿服务条例》将成为志愿者团体的保护伞。那么,其他国家志愿者服务团体的情况怎样?他们的权益如何得到保障?

俄罗斯:缺乏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 政府主张以民事合同明确志愿者权利义务

《全球华语广播网》俄罗斯观察员张舜衡介绍说,俄罗斯的志愿服务起步较晚,但发展迅猛,从种类和规模各方面都呈现几何式增长。不过存在的问题也相对较多,最普遍的难题在于拥有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十分稀缺。好在早在2013年,俄罗斯就在努力通过立法来培养高水平志愿者并对其权益进行保护。

在经济危机中,很多专业能力强的志愿者和脑力劳动者在自我收入本身不稳定的情况下,并不情愿投身到慈善事业中去。最终导致俄罗斯社会越需要具备专业技能的志愿者,志愿者人数反而越会缩减。为摆脱这一现实困境,俄罗斯社会各界也献计献策。早在2013年俄罗斯联邦委员会就主张对此立法,并向国家杜马提交了关于保障志愿者权益的法案。志愿者及组织可以使用国家以及市政设施,当地政府可以从财政预算直接向其分配资金,并且提供税收优惠,对于专业能力欠佳的志愿者提供额外的专业教育。比如全俄志愿消防协会与俄罗斯联邦各主体、俄罗斯紧急情况部之间形成正常的结构关系,共同召开会议、讨论消防安全领域最迫切的问题早已成为平常事,每年还会共同举办全俄教学法集训班,以及有实际成效的联邦区集训班。

除此之外,最受争议的部分在于,俄罗斯政府主张针对志愿者工作编纂民事合同,并明确志愿工作者的义务以及权利。比如组织机构需要支付志愿者需要的食品、服装以及出行的费用等。志愿服务的主办方有义务确保志愿者的生命健康安全,并且根据法律规定购买强制性保险。

澳大利亚:志愿者身影活跃在各行各业 法律保护绝大部分志愿者权益

在澳大利亚,志愿者扮演着极为重要的社会角色。各行各业都会出现志愿者的身影,甚至澳大利亚最大的几个招聘网站,都会有专门的志愿者招聘栏目,提供志愿者的招募检索。2013年,澳大利亚颁布了通用全国的《工作中健康和安全法》,这部法律明确规定了机构需要对所有雇员应尽到的健康和安全方面的责任,其中也包含了绝大部分的志愿者。

《全球华语广播网》澳大利亚观察员胡方说,之所以称之为绝大部分志愿者,是因为的确有小部分志愿者并不受这部《工作中健康和安全法》的保护。按照规定,如果整个志愿者团体当中,没有聘用任何受雇佣且被支付薪水的员工,所有人都是志愿者,那么就会被定义为“志愿者联盟”,这一类联盟不受《工作中健康和安全法》的约束。比如一群大学生自发志愿去社区养老院打扫卫生,这个团体没有雇佣任何员工,其行为是不受该法保护的。再比如,一个较大的志愿团体,专门花钱聘请了财务来负责各种账目开支的计算,聘请了员工进行日常事宜的处理,那么在它旗下的所有志愿者就会受到《工作中健康和安全法》的保护,且所有的志愿者在安全、健康方面受到的照顾和关注需要和支付工资的员工一致,不得有志愿者歧视或者是忽视行为。

对于志愿者的健康安全保障,应当是全方位的。不单单是生理,同时在心理上也应当对志愿者提供相关的保护。通常各个机构会通过购买公众责任险的方式来保障志愿者的人身伤害和财产方面的损失,这一点和接受薪水的员工是完全一致的。至于志愿者自己,还会根据自己的个体情况,比如根据签证状况来购买额外的学生医疗保险、访客医疗保险等,但是这一部分,并不强制性要求志愿机构来购买。

德国:志愿者在社会运转中不可替代 其保险费用由政府部门或志愿者组织支付

以专业著称的德国对志愿者有着怎样的专业要求,又会为志愿者这个团体提供哪些保障呢?

据《全球华语广播网》德国观察员薛成俊介绍,根据相关统计,14岁以上的德国人中有70%做过志愿者,目前德国的志愿者总人数高达2千多万。在德国志愿者被称为“荣誉公职人员”,他们不仅活跃于各种救助组织和救灾现场,而且在社会的正常运转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如在养老院、医院、儿童护理机构等都有大量志愿者的身影,甚至在大选和地方选举以及人口统计活动中都需要志愿者的密切配合,就连消防部门都离不开志愿者。

虽然德国有着严格的行业准入和从业人员资质制度,但是对志愿者法律并没有做出专业标准上的要求,志愿者可以在工作中学习。因为志愿者本身就是做辅助性的工作,真正的大梁还是要有专业人员来挑的。如在消防领域,真正进入火场的是职业消防员,志愿消防员主要负责外围警戒、人员疏散和伤员的救助任务。作为志愿者也不是完全没有报酬的,比如一些所谓的高级志愿者,如荣誉市长、荣誉法官等,或是长期从事类似于公职人员所做工作的志愿者,会获得相应的津贴和法定补助,而且通常是免税的。按照相关法律,在德国志愿者可获得免费食宿以及一些零花钱,另外志愿者的保险费用由政府部门或者是志愿者组织来支付。不过志愿者在德国有时也不完全是志愿的,比如说领取失业金的人,每周必须要从事至少15个小时的志愿者服务。

编辑:徐建华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