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时分,落叶满地。每天早上6点,居住诺维溪谷小区的丛艳,都会跟一些穿着绿马甲的居民一起,准时出现在楼道口,手里拎着清扫工具和几个黑色塑料袋,开始清扫地上的落叶。不一会,更多的“绿马甲”会从小区四面八方赶来,大家自觉分散在小区道路两侧,堆积、装袋、抬走,不一会儿,小区道路被清理得干干净净。
多年来,在甘井子区形成了特有的“五合共进”志愿服务品牌模式,由志愿者带动,渐渐在居民间形成了文明合唱,打造出10分钟志愿服务圈。
“冬日暖阳”给居民冬天送去无限温暖
“今天小区32-35号楼前有许多落叶掉在地上,咱明早6点在32号楼门口集合,带着工具一起扫落叶”、“45号楼的宋大妈明早要去买秋菜,谁有空一起去帮忙将秋菜搬到楼上去”……作为“冬日暖阳服务队”的负责人,每天晚上,居住在诺维溪谷小区的丛艳都会将当天收集上来的任务信息做好分配,然后发送到居民组织的“冬日暖阳服务队”微信群中。而每天清晨,她又准时出现在小区里,带领这些居民清扫地上被吹下的落叶。
今年40岁的丛艳是甘井子区辛寨子街道由家村信息员,2014年当选村第三党支部书记以来,她便组织支部党员积极踊跃参与各种志愿服务,看望照料空巢老人、关爱流动儿童、扶贫济困捐资助学中总能看到他们熟悉的身影。2015年11月,丛艳发起组建了“冬日暖阳服务队”,并建立微信群。慢慢的,受到暖阳服务的居民们也被带动起来,加入到服务队伍中。丛艳告诉记者,服务队中的许多人都是由家村在职人员,平日都有各自的工作,但只要一有空闲时间,大家都会积极要求参加各种志愿服务。他们把自己的职责看得很重,不论是刮风下雨,还是酷暑难耐,村里每一条街巷、每一个需要的地方,都能看到他们坚守的身影。
辖区越来越多的居民主动加入到队伍中,如今的“冬日暖阳服务队”已经从起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30个人,此外还有不少居民虽未加入队伍,但也会不定期地参加温暖活动。
帮忙网购,让老年人变成“网络达人”
网购已经成为多数年轻人的风尚,然而在由家村,许多中老年人也已经开始习惯逛各种网店,购买自己心仪的物品,而这要归功于由家村的“网络达人”服务队。这支完全由年轻人组成“达人”队,凭借自身对网购的了解,手把手指导数百名居民网购,帮助辖区居民网购千余次,三年下来,帮忙网购金额便超过70万元。
韩家鸿便是“网络达人”一员,今年32岁的韩家鸿是由家村的一名保安,平日经常帮助村里接收一些快件。2014年“网络达人”志愿服务队组建后,韩家鸿便又多了一项任务,帮助居民特别是中老年人网购商品。昨日下午,当记者找到韩家鸿时,他正在帮助居民王大爷在网上买衣服。王大爷告诉记者,天冷了,自己想在网上买一件冲锋衣,儿女都不在身边,只能找韩家鸿来帮忙。在韩家鸿的帮忙下,十分钟后,王大爷在网上挑选了一件称心的衣服。
韩家鸿说,由于工作的原因,自己平日很少出门逛街,很多时候都愿意在网上购物,久而久之,自己身边许多同事和朋友都找自己帮忙,组建“网络达人”志愿服务队后,大家只要买东西第一时间就会找到他,“就连大家晚上在一起跳广场舞的鞋,都是我在网上统一订购的。”韩家鸿说,一有时间,他们这些达人们还会教大家如何在网上进行购物,现如今,村里许多老年人都会用自己的手机进行网购,有的甚至还变成了“网络达人”,“我们的服务量越来越少了,队员都快失宠了。”韩家鸿笑着说道。
四二七楼院里的升旗仪式
走进周盛社区四二七文明楼院,总能看到“大连好人”刁秀英忙碌的身影,她是四二七楼院的楼长。退休后她几乎把全部精力都用在了邻里互助上,楼院里谁家有个大事小情,都愿去找她帮忙。楼长的行为也影响到整个楼院居民的生活态度。每逢重大节日,小院都要举行升旗仪式;有的居民给小院铺上了方砖、健身路径,就会另有邻居给楼院安装橱窗,现在争做好事、助人为乐在四二七文明楼院蔚然成风。
家门口的花坛也是四二七楼院居民一起建设起来的。从无到有、从荒到绿,居民家门前的208个弃管花坛经改造全部由居民志愿认领,认领人负责清理、买树、买花、施肥、护绿,花坛一天天变美变靓,成为居民家门前的“一景”。
链接
全区:打造甘井子区分钟志愿服务圈
如今,“让志愿服务成为一种生活方式”正逐渐成为甘井子区广大居民的共识,学雷锋志愿服务已经成为甘井子区最广泛的群众道德实践活动。
依托各级文明单位建立了区直属服务队,依托物业公司建立“五位一体”社区服务队,依托各种老年服务机构建立互助志愿服务队等,志愿者人数占到全区总人口数的10.2%。多年来,甘井子区形成了“常态化活动周周有、品牌化活动年年出”的活动氛围,并重点实施了“幸福五星”志愿服务诚信示范街、“七彩星河”五位一体社区志愿服务模式、“党员志愿服务超市”“便民之家”“邻里好帮手”等一批品牌化活动,打造10分钟综合志愿服务圈,促文明服务开展“常态化、品牌化”。
记者发言
在甘井子几个社区的采访,记者感受到的都是生活中的温暖。
现如今,在甘井子区,“绿马甲”“小红帽”这些志愿者代名词已家喻户晓。无论是居民家里的门锁坏了,还是雪天路滑需要人推车,只需要一个电话,就会有热心服务的邻居马上赶到居民家中帮忙。在记者采访中发现,许多人已将互帮互助过成了自己的一种生活。
若说开始还是几个人、几十个人,可慢慢地,在生活方式的索引下,受助的居民也开始贡献着自己的“特长”,去表达,去实践他的帮助。其实,在这样的氛围里,没有永远的志愿者,也没有永远的受益人,大家过出来的,都是日积月累的生活乐趣。正如丛艳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说,“每次志愿服务对我来说都是一种享受,他人脸上的微笑就是对我最大的慰藉,能为邻居们奉献一份力量我觉得特别自豪。”赠人玫瑰,手有余香。在爱心的相互传递中,城市的精神文明内涵不断丰富……
编辑:徐建华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