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时间:2017-10-31 11:16:02来源:网易

一个人,若他生活富足,愿意为这社会奉献出个人的一份力量,这也许是爱心。但若一个平凡的人,自己尚且刚能顾及温饱,却仍然愿意无私奉献,这是伟大。爱心路上他永不止步,本是平凡个人,却在无偿献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5年献血32次,多次凌晨自费打车奔赴血站节省患者生命时间

“无偿献血”是张伟为社会付出的方式,他尽可能的将这件事做到完美。2005年8月,张伟初到北京打工,一次街头散步时,他看到无偿献血的公益宣传,再联想自己在电视中常看到到的献血公益广告,毫不犹豫的加入了献血队伍。也是从那一刻起,“我奉献我快乐”这个念头开始在他心里扎根发芽。对于张伟来说,他天生乐于助人的性格让他在献血的道路上越走越远,用张伟的话说:我能做的并不多,“无偿献血”是我能够寻觅到自我价值的事情。从此之后,张伟先后参加北京市、承德市无偿献血共计32次,其中包括在承德的20次机采血小板。

张伟一直认为:献血是一件非常光荣的事情,他不仅自己献血,而且还号召爱心人士参加无偿献血活动。他多次对自己身边的好友介绍献血的各种好处,鼓励大家为无偿献血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他总是说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多一个人献血,需要血的患者就多一份生的希望。”除了自己的以身作则,张伟还参与到志愿者服务中,积极宣传献血知识。在他的带动和感召下,很多亲戚朋友都加入到无偿献血的队伍中,在张伟的积极号召下,这支队伍正在不断壮大。张伟的一系列表现,让他荣获2008—2009年全国无偿献血奉献奖金奖证书。面对这个没有奖金的证书,张伟却将它视若珍宝,“这证书是我用爱心写下的人生一页”

他经常说:既然选择了这件事情,就要将它做好。对于张伟来说,献血的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日常的献血还好,但是在张伟参加的20次血小板采集过程中, 由于张伟居住的地方距离承德市中心血站110多公里,漫长的距离成为了张伟与公益之间的阻碍。但是这点小事并不能难倒张伟。为了顺利赶上献血,每次都是天还没有亮,他就从家出发。甚至有的时候为了节省时间而打车,收入并不高的他已经记不清为此搭了多少钱。可是,在他看来,他在路上节省的那些时间,都是为了需要这些血液的患者的生命节省的时间。对待金钱,张伟一向看得不重,病床上需要献血的那些病人,才是他心中最深的牵挂。

这样一位无私奉献的好人,却被命运开了玩笑。他在传递着自己爱心的同时,却收到了噩耗。2010年张伟被确诊为糖尿病,他十分沮丧,他甚至说:以后自己再也不能献血了。张伟目光中哀伤让人动容,即使再疾病面前,他首先想到的居然也是别人。低沉了一段时间,这个阳光开朗的小伙子重新振作起来,他的爱心之路没有终止,他开始借助网络平台通过另外一种形式传递爱心。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6年募捐之路,筹集200余万善款帮扶弱势群体

2010年,对于张伟来说,是悲伤低沉的一年。他被确诊为糖尿病,与此同时,他的母亲也患有糖尿病并发症,本来就不富裕的张家瞬时走向贫弱。在接受采访时,患病的张伟依然笑得灿烂。他说:自己还要继续去帮助别人,经过社会好心人士的大力帮助,自己的病情基本稳定。知恩图报他的要用行动去回报社会,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

若心中怀有一颗慈善的种子,那么必定会开出繁盛的慈善之花。患病的张伟将心沉静下来,思考着如何把慈善的信念化为实践?自己患病的时候很多陌生网友通过网络给自己捐过钱,经过考量,张伟决定借用网络的力量做公益、做慈善。2010年,他成立了爱心QQ群。经过努力,到2012年,这个网络救助平台已经在社会上小有名气,并被人们亲切地称为“献血哥爱心群”。6年里,他募集善款200多万元,资助的对象包括重病患者、贫困学生,养老院。

“先己后人”是张伟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为了不相识的陌生人耽误了自己住院治疗,推迟自己的手术时间。对于张伟来说,将治病的机会让给别人,让自己忍受疾病的折磨,这是大爱是无私。疾病在时刻吞噬着他的生命,血糖时时在摧残着他的躯体,家人朋友都劝他赶紧住院治疗吧,但是张伟却觉得每一分钟都是那么珍贵,这个世界上需要他帮助的人实在太多,他没有时间去休息。农历正月,张伟的病情更加严重,他每天强忍糖尿病所带来的双腿溃烂来的疼痛,坚持每天工作18个小时以上,最多时每天吃10片止痛片坚持为需要帮助的人在网络上进行募捐,从来没有在凌晨5点以前休息过。为了节省生活开支,张伟和妻子租住在郊区山顶的一座小屋里,看着拼命劳作的张伟,妻子经常心疼的掉眼泪:他啊,就是太不爱惜自己的身体了,总是为别人着想,忘了自己也是个严重的病人。

在公益的道路上一路前行,一路走过一路播种,自从走上公益道路以来,已经走访慰问救助对象200多次,自费行程30000多公里,慰问、帮助将近100个家庭。为了核实救助对象,张伟曾经冒着被传染的危险自费前往围场肺癌及肺结核患者家中8次进行慰问,为节省路费张伟要来回坐8个小时的火车,一个来回最少需要2天时间。

2013年6月,张伟从网络消息中得知围场县某小学的大部分学生家境贫寒没有钱买夏装,他自己出钱近6000元为他们买去新衣服。2013年11月20日,张伟开始出现尿血,双腿已经发生溃烂、严重的颈椎病腰间盘突出。高额医药费用依然是个问题,张伟每天只能依靠注射四次胰岛素、输液来缓解病情, 2014年12月22日,承德气温达到零下20度,张伟本身当时糖尿病酸中毒血糖达到30.9,随时有昏迷的危险,但为了家乡32户贫困乡亲能够获得长久获得基金会的对口扶持,凌晨5点打车赶往高速路出口,随河北省某慈善基金会领导和志愿者前往承德县三家乡进行考察济困。凌晨的承德气温接近了零下三十度,张伟强忍着身上的病痛,还笑呵呵的和身边同行的人开玩笑。经过张伟的一路奔波,成功帮扶32个家庭,物款合计两万三千余元,此次活动从凌晨5点开始,到晚上10点返回承德时,期间张伟没有顾得上吃一口饭、喝一口水。对于一名糖尿病患者来说,这其中需要忍受的痛苦,不是普通人可以想象的。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爱心善举,来自强烈的回报社会的决心

在接受采访时,记者问张伟为何如此执着于做公益,即使在自己的身体状况极其糟糕的时候仍然为了需要帮助的人奔波。张伟只有一个答案:为了回报社会。

1986年,张伟出生于承德县三家乡芦虎沟村,父母靠务农养活家里的两个孩子。母亲患有糖尿病,家庭状况极其贫寒。一次,母亲因糖尿病并发症出现重症酸中毒,被紧急送往承德市中心医院内分泌科抢救,母亲在医院一住就是20余天。这一住院,卖了家中所有的牲畜和粮食,但仍旧凑不够母亲的治疗费用。父亲的大腿三处粉碎性骨折,让这个家庭雪上加霜,父亲作为家中的顶梁柱倒下,年幼的张伟只有用泪水来冲刷心头的难过。但是天无绝人之路,就在这时,社会对他们伸出了援助之手,来自全国各地的爱心人士为母亲捐助了4万余元的医药费。从那一刻起,张伟立志日后要用尽自己所能来回报社会。 一个信念在他心中变得坚不可摧,他要让自己变得强大,从被救助转变为能够施救的人。

从小朴实艰苦的家庭作风让张伟成长为一名对社会有贡献的“好人”。最初出去闯社会时,他身上没有钱,但是他通过献血的方式去资助别人。渐渐的,张伟意识到:只有让自己变得更强大,并且具有一定的经济实力,才能资助更多的人。作为一名80后,虽然生长于承德山区,但是张伟却天生具有远大的眼光,他致力于带领着村民们脱贫致富。

家乡的土地全部是山坡地,种植的农作物多为玉米,年头好的时候一亩地能收成1000斤左右。现在玉米收购价不到0.7元一斤 ,除去种子化肥等费用,乡亲们种植一亩地玉米能剩下300元收入就不错了,一个家庭种植玉米年收入3000元左右。很多村民都是建档立卡的贫困家庭,脱贫致富是乡亲们迫在眉睫的头等大事。

平凡人生书写不凡事迹 舍己为人奉献大爱人生

脱贫之路任重而道远,但是张伟坚信脱贫致富贵在立志,只要有志气、有信心,就没有迈不过去的坎。如何才能让大家富裕起来?张伟不仅陷入了思考,他知道,对于村中目前的状况,若想走上脱贫致富之路,只有通过转变村里的种植模式促进村民增收。说干就干,张伟最不缺乏的就是行动力,他决定先从实地考察开始,从2016年开始,张伟多次前往东北学习,了解到种植木耳可以大大提高农民的收入,每亩木耳可以最低实现纯收入5000元。

方向找到了,但是资金仍然是个大问题。张伟多方借钱凑够20余万元,购置了10万个木耳菌棒与乡亲们共同进行摸索试验种植,解决了村里10多个留守妇女的工作问题,不仅让村民赚到了钱,而且学习到了木耳的种植技术。6月份,一直在为木耳种植操心的张伟终于露出了笑容:由于专业的种植技术,第一茬木耳采摘了3000多斤。张伟再接再厉,把目光投向了互联网,他在淘宝网开设了献血哥黑木耳销售网店,实现了农户互联网加的跨越,曾经饱受病痛折磨的张伟站在木耳地中满面红光的说:明年他将响应国家号召,带领更多的乡亲们种植木耳,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

但是,由于张伟以及村民对于互联网销售不太擅长,也不清晰市场的需求,导致了优质木耳的滞销。如果您需要木耳,请淘宝网搜索承德献血哥木耳,为张伟带领村民脱贫致富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编辑:moyu 审编:admin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