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网教育频道讯 6月7日下午,南通市教育系统“走帮服”暨“百位名师进社区党员服务在基层”公益助学活动走进崇川区三所小学。严亚雄、蒋海燕、宋晓丽三位知名教师给近500位师生作课、讲学,为学校课改、儿童发展提供了高品质的专业指导。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曹桂林到场指导。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全体教师、南通市实验小学北校区部分教师、南通市郭里园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来自城中小学、通师三附等学校的宋晓丽团队成员参加了活动。
全国优秀教师、江苏省特级教师严亚雄为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的“和实小子”们带来了一堂有趣的数学课。她带着孩子们在香蕉中遇见数学,研究神奇的六边形。她让孩子们观看香蕉切开后的图形,去发现生活中的相关物品和事例。在课堂教学中,她特别强调彰显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通过一系列有效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学会概括相关图形的特征,在比较、判断中感悟,体验图形之间的联系和奥秘。孩子们发现问题,畅所欲言,各抒己见,展开了一次次思维的碰撞,激发出想象的火花,懂得了生活处处有数学,数学处处有大美。课后,她还与参加活动的城中小学三里墩校区全体教师、来自城中小学、通师三附等学校的宋晓丽团队成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她表示,教师要根据孩子的特点,设计出充满儿童味的课堂,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远比教给他们知识更重要;教师要创设情景,把抽象的语言转换为直观的符号语言,形成“以形助数、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真正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园丁奖”获得者蒋海燕老师与南通市实验小学北校区六年级的近200位师生共话小初衔接和心理调适。她以《晴雨皆赏,一心向阳——学会合理归因,积极面对成败》为题,和孩子们展开了充满趣味与激情的互动。小学六年级和初中虽然年段相接,但学习目的、学习内容、教学方式和成长氛围却有着重大的区别,一些学生容易产生不适感与挫败感,影响学习状态与素质发展。蒋海燕老师是资深的初中政治教师,对青少年心理、道德与法制研究颇多,对于处于急遽变化阶段的学生,她认为重在合理归因,无论是晴雨、成败,都要正确看待、科学调适、积极应对。她以趣味游戏为开端,成功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参与感、荣誉感,随后引领他们剖析成败、胜负,从大量小初衔接、初中生发展的实例中发现和明确应有的立场、态度和做法,让全场师生深受启发,获益良多。
南通市学科带头人、南通市城中小学副校长宋晓丽走进南通市郭里园小学,为三(6)班的孩子们上了一节精彩有趣的语文课《小小的……》。她以灵动优美、极具亲和力的教学语言,诗画结合、词物契合、情景融合、师生配合,引导学生从日常事物中发现美,让语言乘着美的翅膀飞向诗和远方。整节课,她始终把学生放在课堂正中央,为孩子们创设了一个个优美的情境:往日那些熟悉的事物原来是这样美!潜藏在学生内心深处的诗性被激发出来了,他们对美的向往被唤醒了,一个个兴致勃勃地走进了美妙的诗歌园地,快乐地扣响了诗歌大门!“小小的雨点,是大自然伤心的泪滴”“小小的花朵,是春天最美的笑容”……孩子们第一次享受到当诗人的愉悦、幸福与光荣。下课了,孩子们仍依依不舍地围绕在宋老师身边,开心地说个不停。郭里园小学全体语文教师和部分骨干教师观摩了课堂,近距离感受和领悟了发现生活、语文与心灵之美的语文教学之道。
此次活动由南通市委教育工委、市教育局、市教育纪工委部署,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近年来,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创造性地构建并不断开展各种形式与内容的公益性助教助学活动,无论是向全市每一届初三教师和学生赠送助教助学光盘与资料,还是策划、组织开展南通市“江海名师大讲堂”公益助教助学系列活动,抑或是建立南通市教科研协作共同体帮助和促进基层学校与师生的共同发展,都立足于教科院研究、指导、管理、服务的职能,都指向于履行这些职能的专业性、广泛性和有效性。
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副书记、副院长曹桂林介绍,市教科院努力在全市范围建立一个名师资源共享平台,跨区域开展公益助教助学活动,广泛征集名师公益助教助学志愿者,先后邀请了300多位教科研员、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和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作为公益助教助学志愿者,组建名师团队,并根据名师专长和学生需求,分批开展公益助教助学讲座活动,创立了闻名遐迩的“普惠教研,智慧服务”品牌,有效促进了广大师生的专业成长、素质发展。此次大力推进“南通市教育系统“走帮服”活动暨“百位名师进社区党员服务在基层”公益助教助学活动,重点着眼于中小学生的发展需求,主要为中、小学阶段各科学习、能力发展与社会实践课程。其中,小学阶段分为六个方向:1.小学语文;2.小学数学;3.小学英语;4.思想品德;5.自然与科技;6.人文艺术。包括阅读、作文、口语交际、数学思维、心理疏导、自然与人文科学引导(机器人、3D打印、物联网、绘画、书法、音乐、剪纸、陶艺、影视鉴赏指导)等。他表示,今后南通名师助教助学公益活动还将进一步深入开展“五进”活动,将名师资源送进学校、社区、农村、企事业单位、文博馆所,让各地的名师成为广大中小学生及其家长身边的“民师”。(叶欣)
编辑:肖敏敏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