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因馆藏中国文物被盗 无限期关闭枫丹白露中国馆

 时间:2016-10-14 00:43:11来源:北京晨报

在过去的两个世纪中,西方来到中国,从洞窟、宫殿和画商的密室里搜刮艺术珍品,盗走了雕塑、家具、瓷器、书画等大量国宝。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这些稀世珍宝现存何处?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哪些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华盛顿邮报》年度最佳非虚构作品《谁在收藏中国》(中信出版社出版)的两位作者通过查阅私人文件、历史档案,以及主要人物的回忆录,详细叙述了从鸦片战争到1949年这段时期,以美国人为首的西方收藏家是如何想方设法获得中国艺术品的一段历史,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本书是一部关于中国文物流失的百年纪实,探寻国宝回归的曲折之路。该书的两位作者,卡尔·梅耶此前是《纽约时报》一名社论作家,谢林·布莱萨克则是一名拥有艺术史学位的纪录片制片人。他们研究了大量个人书信、文件、历史记录,还有一些主要人物的回忆录,以此梳理出了一部关于美国人为了得到中国的艺术珍品而长途跋涉的惊险故事,这些文物最终催生了中国古董市场在欧美的蓬勃发展,也激发了今天中国人依靠艺术市场促使国宝回归的努力。

书中除了展现了广为人知的敦煌壁画、龙门石窟、昭陵六骏等稀世珍宝被破坏、盗取的过程,还有许多国人并不了解的、有系统的收藏活动。比如为美国间谍机构工作的乔治·凯茨是如何完成了他的明代家具收藏;洛克菲勒家族每一代人之间关于中国艺术的品位有何不同;奥委会前主席艾弗里·布伦戴奇是如何拥有全美最大量的中国青铜器收藏等。

在盗宝者中,除了臭名昭著的斯坦因、华尔纳、卢芹斋,还有许多鲜为人知的“幕后黑手”。两位作者对此也描绘出一幅西方“收藏家”们为了争抢文物而展开的斗智斗勇的故事画卷。首次完整披露了在收藏中国文物的过程中,收藏家个人和美国各大博物馆所经历的波折。

西方的侵袭究竟是对中国历史的疯狂掠夺,还是在无意中让文物能够得以保存,使其免遭战火和贪婪之人的损毁?这一直以来都是争议的焦点。梅耶和布莱萨克在这个问题上也莫衷一是。但现阶段,使这些文物免于在中国内战中被毁的美国博物馆理应继续保留其藏品吗?假如中国想收回,条件应当是什么?在该书中也有详尽的探讨。

显然,人们对文物返还问题争论不休的原因很多,其中关键,是难以定性当时文物离开原属国的方式,即它们属于非法掠夺、流失?还是正常交易、合法离境?有的不言而喻,更多的是由于历史等多方面原因模糊不清;各国会继续为自身利益各抒己见,很难达成共识。

不久前,法国因馆藏中国文物被盗事件,无限期关闭了枫丹白露王宫的中国馆,是否再对公众开放不得而知。那种状况发人深思。多年以来,法国人曾以那里收藏中国圆明园被掠夺文物为荣;现在,那种荣耀感正在消退,法国公众也开始反思侵略掠夺他国文物的历史。对前往法国的中国游客来说,在那里看到流失中国文物,心里一定是五味杂陈,过去的伤心事,肯定会影响出国旅游的兴致和对法国的好感。当然,类似情况还会在西方其他有关国家出现。

编辑:吴凡 审编:沫禹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