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 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

 时间:2017-03-27 12:49:49来源:大河网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 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

越来越多的家庭通过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

郑州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举行 10年来868个家庭参与其中

植树、浇水、培土……亲人把骨灰小心安放。

记者蔡君彦文许俊文摄影

核心提示|“10年前的今天,我们在这里植下第一棵思亲树,如今已经郁郁葱葱绿树成荫,10年后的今天,我们在这里与亲人惜别,把我们的思念融入片片绿色……”3月25日,在清明节即将到来之际,由郑州市民政局、郑州市绿化办主办的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在河南福寿园举行,今年,又有63个家庭通过树葬的方式送别亲人,让思念和生命在绿色中延续,郑州市公益性树葬自2008年开展以来,已先后有868个家庭参加,有近1100位逝者的骨灰伴着绿树回归自然。

现场

杯烛默哀鲜花祭拜,63个家庭送别亲人

3月25日上午10点,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追思仪式,在众人对逝者的静默中启动。

台上,“一片绿叶寄深情 十年成荫树新风”的大字分外醒目,台下,长桌上白幔低垂、菊花点点,报名前来的63个家庭、近200名亲属代表,通过一段视频了解郑州市公益性树葬活动的10年历程之后,在工作人员的引导下,通过杯烛默哀、鞠躬致敬、鲜花祭拜等形式,和逝者做最后的告别,接着,一个个参与家庭捧着亲人的灵盒,带着寄托哀思的鲜花和黄丝带,缓缓走向不远处的公益性树葬区域。

挖坑、植树,再把亲人的骨灰小心安放,浇水、培土,放上鲜花……参与家庭一番忙碌后,逝者的骨灰伴随

一棵棵大叶女贞树回归自然……

惜别间,难掩不舍。树葬过程中,有人把写着祝福和思念的心愿卡用黄丝带系在树上,有人把鲜花埋在树根旁,有人捧着逝者的遗照和小树合影,还有人把花瓣撒在小树周围。

郑州市前九届集体树葬活动植下的近千株大叶女贞,已经枝繁叶茂,郁郁葱葱。

故事

为参加亲人树葬仪式,有人从北京等地专程赶回

“我几个月前就惦记着这个事儿,24日晚上7点专程坐火车从北京赶回来的。”55岁的张先生说,他之前在澳大利亚,后来到了北京工作生活,这次回郑州,就是为了和家人一起,带着父母的骨灰来参加树葬。

张先生的父母生前都是离休干部,骨灰都有资格安放在烈士陵园,不过,一家人商量后,还是希望把二老的骨灰通过树葬入土为安,让生命在绿色中延续。

“我们一家十几口人来送我岳父。”随着人流往树葬区域走时,74岁的杜永革说起岳父抹起眼泪,他说,岳父是一位曾在战场浴血奋战的老军人,生前早已看淡了生死,观念也非常开明,对树葬这种绿色环保的节地生态葬方式,非常支持,于是,家人报名参加集体树葬。

这次来参加集体树葬,杜老先生带着四五岁的孙子、外孙子前来,“让孩子感受感受,也是一种生命教育。”

郑州市民李先生带着12岁儿子壮壮一起来参加集体树葬公益活动,送别的是李先生的奶奶、壮壮的“老奶”,“这种方式挺好的,让逝者和大自然融为一体。”

“我来送我父亲,他去世三四年了。”36岁的小飞常年在省外工作,自从2012年听朋友介绍了解到郑州市公益性树葬的相关情况后,一直很关注这方面的信息。前不久,小飞的家人从大河报上看到郑州市第十届公益性树葬报名的消息后,就报了名,他3月23日专门赶回来参加,“我觉得追思仪式很不错,我们个人想不到的地方,工作人员都想到了。”心怀感恩之余,小飞也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父亲的思念,“我想父亲的时候,我就静坐下来,每次都会想他生前教导我的话:好好做人,好好做事。”牢记父亲的教导,让自己做得更好,在小飞看来是对父亲最好的缅怀方式。

回顾

从陌生到熟悉,10年共有868个家庭参与

如果有来生,要做一棵树,站成永恒。没有悲欢的姿势,一半在尘土里安详,一半在风里飞扬;一半洒落荫凉,一半沐浴阳光……在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现场,人们再次聆听到《如果有来生》的诗句,很多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参与者,也对生命有了新的认知。

“树葬挺好的,让逝者的骨灰回归自然,融于大地,留给后代生机盎然的绿荫。”活动现场,大河报记者听到多位参与者表达出同样的心声:树葬绿色环保、节约土地,又文明节俭,也是以另一种方式让生命在延续。

这些通过树葬“送别”亲人的家庭,无论从事什么工作,收入高低,有一个共同点:观念都很“开明”。对他们来说,选择树葬,不是钱的问题,而是追思观念的问题,“人在的时候好好孝敬,多多陪伴,不留遗憾;人走后,最好的缅怀是 心里想着 ,传承精神。”

“举行树葬活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家庭参与其中,用实际行动践行着文明新风。”郑州市第十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现场,郑州市民政局副局长张国强,向所有参与家庭表示感谢。

据统计,从2008年开始,每年清明节前,郑州市都在福寿园举行公益性树葬,至今已经坚持了10年。10年来,累计共有868个家庭参与其中,植下绿树数百棵,有近1100位逝者的骨灰伴随着绿树回归自然。

“通过连续10年开展集体树葬公益活动,以及媒体的大力宣传,已让人们对这种生态葬方式从陌生到熟悉,从起初的被动接受到如今的主动选择。”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姚远表示,现如今,清明节前,都会有一些家庭主动询问,想参加公益性树葬。

疑问

土地资源有限如何让公益树葬持续发展

“10年来,郑州市先后为上千位逝者的骨灰提供公益性质的树葬,既让逝者入土为安,又践行推广了生态殡葬节地殡葬的理念,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这件事还要一直做下去,形成常态,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郑州市民政局殡葬管理处主任杨虎表示,虽然郑州市公益性树葬在全国位居前列,但是,依然任重道远。

“现在面临的问题是,随着公益性树葬的持续开展,现有的公益性树葬区域已经明显不能满足一个家庭种一棵树的要求,我们和相关部门正在探讨下一步如何进行调整。”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郑州市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举办地,起初预留出的大片空地,在公益性树葬连续开展10年后,公益树葬区域所余下的空地已经非常有限,公益性树葬区域刻有树葬逝者名字的纪念玻璃墙上,也几乎已经刻满了名字。

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摆在大家眼前:如何应对公益性树葬的下一个10年?

展望

公益性树葬改革要更进一步

1

安葬方式如何更进一步?将努力引导更多家庭用可降解材质的骨灰盒或袋子

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副主任姚远表示,此前,开展集体树葬公益活动时,有的家庭直接把逝者的骨灰从骨灰盒中取出来,小心翼翼地撒入土中,不过,也有一些家庭把骨灰盒放入树穴中。“很多骨灰盒是不可降解的材质,这样不利于树木的生长。下一步,将努力引导更多家庭用可降解材质的骨灰盒或袋子。”

2

如何突破公益性树葬的用地难题?树木可以循环使用,减少土地消耗

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凡是参加公益性树葬活动的家庭,在免费参与树葬之前,均提前签订了协议书。根据协议书内容,除因无法抗拒的自然因素外,保证活动所植树木5年内不移植或砍伐。同时,参与集体树葬公益活动的家庭所植下的树木,由园区免费负责维护,如果出现树木死亡,由园区免费负责更换新的树木。

自郑州市第一届集体树葬公益活动启动,所植下的树木都还在原地,但这并不意味着前几届公益性树葬所种植的树木,能一直原地保留下去。按照当初的约定,5年之后,树葬区域所种植树木的管理权和处置权归园方所有,可以循环使用,减少土地消耗,从而使集体树葬这种公益性节地生态葬的形式持续发展下去。

3

下一步,公益性树葬将如何发展?建造几个大树穴,里面种上大树,成为家庭固定长久的缅怀地

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介绍,计划从明年开始,尝试改变现有树葬的方式,将满5年的树木,根据整体规划改造成点状景观,对部分树木移植,再通过景观设计,建造几个高于地面的大树穴,在里面种上大树,届时,参与集体树葬的家庭可以把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这几棵大树下,成为参与家庭更为固定长久的缅怀地。”

4

缅怀逝者的方式将如何变化?设立电子缅怀区

郑州市殡葬管理处及河南福寿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对逝者的缅怀方式将更绿色环保,相关部门和园区计划在公益性树葬区域设立一个电子缅怀区,可以将逝者的姓名等信息通过电脑储存的方式永久性储存,前来祭奠的亲人通过电子缅怀区的设备,输入逝者的名字,就可以通过电脑触摸屏等缅怀亲人,在公益性树葬持续开展的同时,也让缅怀方式与时俱进。

编辑:贺垠皓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