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望在线”成为连接教育、公益的新纽带,资源整合将加快公益信息化发展

 时间:2017-01-12 11:36:16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

能否有一天,坐在偏远山区教室上课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城市学校一样的教育,学生和老师即时互动答疑,借助发达的互联网拥抱大山外面的世界?在好未来教育集团1月10日发布的《2016企业社会责任报告》中,字里行间,这个梦想在公益、资本、科技的拥抱下成为了现实。

互联网教育如同在做公益

一场足以撼动整个行业的变革,往往源于那时看来微不足道的一件小事。

为了帮助12岁的表妹学习数学,孟加拉裔美国人萨尔曼·可汗录制了一些教育课程放到Youtube上。令他没想到的,这一小小的举动竟受到网友热捧。

意料之外的结果带来了利好的开端。2007年,可汗成立了非营利性的“可汗学院”网站,通过视频讲解不同科目的内容,并解答网友提出的问题。网站致力于“让任何人都能随时随地享受世界一流的免费教育”,每个月的平均点击量很快达到200多万次。

故事并未就此结束。2010年,比尔·盖茨在接受媒体专访时表示,他也借助“可汗学院”进行自我学习并帮助孩子,可汗是他十分喜欢的老师。同时,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向“可汗学院”捐赠了500万美元。这是“可汗学院”真正逆袭的开端。如今,“可汗学院”在Youtube上有约5000段教学视频,“可汗学院频道”的观看次数达3.55亿次。

如此这般教育、科技和公益联姻的经典故事,也在中国悄然发生。教育进入慈善领域,成为公益创新的“天使投资人”。从一块黑板到电脑屏幕,从一间教室到无限宽广的网络平台,“互联网教育”正在从“蓝海”走向“红海”,也让公益的落地随之刮起一股新风。

近年来,教育信息化在贫困地区的推进日程越来越紧凑,但在实操环节则有专家指出,教育信息化不能局限于提供校园网络、多媒体教室和计算机、平板电脑,还要从智慧教育的角度,引进更多优质教育资源,构建更适合农村学校的在线学习环境。

8年前,好未来曾推出“同一课堂”项目,在贵州、云南、青海、四川、陕西、新疆、西藏等7个省市开展支教、乡村教师培训,范围涉及到38所学校的上万名学生。2016年,“同一课堂”着手探索“互联网支教”,通过直播技术把好未来旗下的“学而思网校”、“海边直播”课程输送到贫困地区,并继续组织教师为当地老师进行线下培训。

据悉,好未来将利用“同一课堂”的实践经验,开放标准化学习课件资源、引入“双师课堂”、提供师资培训,提升更多贫困地区的教师信息化水平和教学能力,同时让更多的学生能够共享名师优课。

通过互联网,优质的教育资源得以走进大山,陪伴苦读的孩子跨过学习道路上一道道难关,并助其实现心中的梦想。助学方式开始告别最初的捐款捐物,面对短期支教和师资输入弊端初现,互联网教育就如同在做公益,实现了更多可能。

“希望在线”做公益的升级版

公益并不只是扶贫救济,它其实是用创新性的方法来解决社会问题。可以说,创新是公益的根本,公益靠的就是创新,运用新的模式、新的思维、新的组织来更公平、更有效、更可持续地解决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

目前,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仍然是阻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但是这种不均在新的社会形式之下有了新的变化。在过去,教育资源分配不均主要是物质资源的不均,在今天则更多的是教育质量、教育渠道和教育文化的不均。

如何凭借一己之力拓宽时间、空间维度,把优质教育资源输送给更多人?同时留取更多有价值的数据,提供精准化服务?日前正式上线的“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彰显了好未来为之担起的责任。

针对我国不同地区的教育资源差异,“希望在线”结合信息化手段,通过网络的传播,实现对教育资源的公益支持,把优质教育提供给相对落后的地区,同时由训练有素的“学而思”教师通过精准化的教育公益支持,最大限度地实现教育资源的公平配置。

“互联网+教育”,首先是通过互联网的手段,实现教育资源的共享。更为重要的,是通过信息化和互联网的平台,实现教育资源之间的协同创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得益于共享,教育的数字资源产生增值服务,通过这个增值服务,会产生新的增值效益。

移动互联网的技术创新,促进了公益组织与志愿者、与企业之间的相互融合,从而放大公益的影响力。“互联网+教育”不再仅仅是公益性的工作,而是实现产业和公益共同良性发展的一个前景。

凭借大数据、云计算、移动互联等技术优势,加上“免费使用”的互联网思维,互联网在教育领域掀起了一股革命性的浪潮。

在这样的大环境中,“希望在线”教育公益平台为孩子们的成长提供近在咫尺的帮扶,关联起与教育相关的企业、资本、公益组织等,打造成一个生态圈,链接最棒的合作者,实现动态的最佳资源配置,真正做到了有效公益。

步入公益信息化时代

近年来,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科技发展已经广泛影响到全球各个领域。作为与科技发展互动最为紧密的教育,无论是教育的信息化水平引起的教育手段、形式等发生的深刻变化,还是教育内容、教育理念等发生的深刻变革,都不仅是随科技产生,同样也将进一步促进科技的创新和创造.为科技的发展提供人力和知识保障。

教育正在经历一场技术革命。借由平板电脑,科技甚至渗透到了教室;视频教学加强了学生的专注度,并且为远程教育创造了更多的机会。“希望工程”创始人徐永光曾说过,任何一个孩子,哪怕是在最偏僻的山村,连上电脑,他就成了地球的中心。

公益理念改变世界,而信息化改变了传统的公益。“互联网+教育+公益"概念的推出,旨在推动教育行业与互联网相互结合,在新的领域创造一种新的生态,而飞速发展的互联网信息化技术正深刻地改变我们身处的世界,公益也不例外。

爱是公益的内核,互联网则是公益慈善的有效载体。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除了现实社会的多种公益组织,各种各样的网络公益组织发展壮大,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把自己的知识和心得跟别人进行交换,整个过程中规避了繁杂,取而代之的是简单、有效的公益行为。

移动互联网的发达,让“公益移动化”、“科技公益”的诸多概念被推崇。如何更好地服务公益慈善事业,成为每个加入其中的企业应该思考的问题。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未来。”过去的13年中,好未来作为一家年轻的教育科技公司,经历了1.0时代的坚守,并在2.0时代坚定地相信互联网会改变教育的未来,将“互联网+教育”的理念注入教育公益活动,力求为实现教育均衡和普惠贡献力量。3.0版本的好未来,希望将来有更多机会与同行业的伙伴建立连接,共同构建整个教育优生态。

从捐赠到信息教育公益,反映的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带来的公益的升级与迭代。当公益搭乘“互联网公益信息化"的顺风车,公益事业所蕴藏的无限潜力必将成为造福大众生活、助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这一过程中,科技发展将是动力之源,也势必会让公益事业的发展拥有更多可能与无限延展的空间。

编辑:ghb 审编:GHB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