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制晚报·看法新闻8月27日报道 历经文物搬家、古建筑测绘、建材准备后,已“闭关”休养两年零8个月的养心殿,将下周正式动工修缮,土木工程预计持续一年多的时间。所有接触建筑本体的工匠都已经过严格培训将“持证上岗”。
8月27日,故宫博物院举办“故宫博物院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工匠基础培训考核总结暨研讨会”。会上为给养心殿修缮工程培训专业工匠的授课老师颁发聘书,为培训合格工匠单位颁发了证书。
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左)向给养心殿修缮工程培训专业工匠的授课老师颁发聘书,为培训合格工匠单位颁发了证书。看法新闻图
记者从现场了解到,未来故宫1200栋古建的修缮都将实施这样的研究性保护修缮。此外,故宫2020年还将制定未来15年古建和文物修缮、开放展示等计划。
养心殿修缮工程下周正式动工
“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于2016年启动的一项对养心殿区所实施的建筑修缮、文物修复项目,也是文物界及社会持续关注的热点之一。
在“闭关”两年零8个月后,养心殿将于下周正式开工进行修缮。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介绍,养心殿在动工前已经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前期的勘察、备料等工作都已经准备完成,接下来的正式动工可以说就是土木工程,预计一年多的时间就可完成。
单霁翔介绍,在过去两年零8个月中,针对养心殿的33项研究性课题在全院展开,“过去一个古建筑修缮工程的流程,是古建处负责设计,工程管理处负责管理,修缮技艺部负责修缮,等修缮完成后再转到展览部、开放部。现在故宫博物院全院17个部门全部参与到养心殿的修缮工程中,根据各自职能深入研究养心殿的各种课题。”
单霁翔说,今后故宫要建立一个全新的体制,能够真正把古建筑修缮过程作为一个深入了解中华传统文化,能够进行社会公众非物质文化遗产知识普及的过程,在古建修缮前,要进行全方位基础性的研究铺垫以后再开工。
进入养心殿工匠须培训“持证上岗”
单霁翔院长说,下一步进入养心殿修缮工程、接触建筑本体的工匠必须是接受过培训的,并且必须经过故宫组织的官式古建筑培训。
故宫已于两年前启动了养心殿官式营造技艺传承、培训与考核工作。从“人员选拔”到“ 基础培训”“项目培训”“专项培训”一条龙。
记者了解到,
目前,“瓦、木、石、油饰、彩画、裱糊”六作的培训已经完成。最终有128人通过层层选拔,进入基础培训,有116人考试合格,取得了基础培训结业证书。工匠们经过选拔、培训、考核,取得了课程结业成绩,为养心殿的修缮打下了基础。
故宫1200栋古建筑都将“研究性保护”
单霁翔院长介绍,“研究性保护”在全国的古建筑修缮中是第一次提出,“主要立足于我们对待文物的态度,和我们以什么样的精神对待文物。”养心殿研究性保护项目是故宫博物院在古建修缮方面的首次尝试,即以保护的手段、研究的态度对待古建筑修缮,使工程在保证质量的同时,最大限度上还原和展现历史信息。
除了养心殿以外,在对过去维修保护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故宫博物院还选择了乾隆花园、大高玄殿、紫禁城城墙等3项亟待维修保护的古建筑群,作为“研究性保护项目”的试点。
单霁翔介绍,这四个项目分别涉及宫殿、花园、宗教建筑、防卫建筑,“也是在探索研究性保护项目应该是按照什么样的工作规律、工作程序能够得到认可。
在养心殿项目之后,希望故宫博物院内所有1200栋古建筑今后每一项工程都是研究性保护项目,这样我们能够重新组建故宫的官式古建筑修缮队伍。”
故宫将制定未来15年修缮开放计划
故宫博物院目前正在进行两大工程:一个是为期18年的故宫古建筑维修保护工程,一个是平安故宫工程。这两项工程目前进展比较顺利。
记者了解到,
“现在定的计划就是到2020年6月30日,所有工程告一段落,我们要过紫禁城的600岁生日。”单霁翔院长表示,紫禁城庆生不会搞任何庆典,但是会把故宫上述两大工程的成果展现给观众,为观众呈现更多的展览、更多的开放区域,提升观众服务水平,为观众提供更多可参与的活动。
从2020年7月至2020年底,故宫将利用半年时间对今后15年文物、古建筑的保养、修复、开放、 陈列等作出详细计划,为2021年的再次“出发”做准备。
据介绍,
背景资料:
2015年,故宫博物院总结十余年文物建筑维修保护的经验,开创性地提出了古建筑“研究性保护项目”的理念,作为故宫古建筑整体维修保护项目在冲刺阶段的升级和完善,将古建筑保护、学术研究、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传承三者紧密结合在一起,使古建筑维修保护脱离一般建筑工程项目的管理模式,将科学研究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实施进度服从保护质量。通过合理制订文物修复专家的退休返聘制度,留住经验丰富、技艺超群的老师傅,推动建立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人才培养机制,培养新人以传承官式古建筑营造技艺。寻找符合故宫官式古建筑维修保护的优质材料,建立起稳定的古建筑优质材料供应基地。
编辑:Xmm 审编:QM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