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同一天生日”为贫困山区孩子筹款活动在朋友圈刷屏,同时其也被疑造假、信息有误等。对此,活动主办方“分贝筹”回应称,此筹款是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的,所以存在孩子信息错误等情况,并就此向公众道歉。昨天,本报评论员就此发表评论认为,分贝筹不能让大家为真实挠头。而最新信息显示,该平台显示系统升级,目前无法筹款。
前几个月,曾有一些自闭症等特殊人群创作的绘画作品在朋友圈被刷屏,网友可以用一元钱在“小朋友画廊”当中挑选、购买一幅作品下载到手机,而这个“一元画”的活动短短7个小时就筹集善款1500万元。但是质疑也接踵而至:有人质疑展示的画作不是自闭症患者独立创作;有人质疑绘画作品版权归属;也有人质疑公募支持方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从1500万元善款当中收取127万管理费多了点儿。面对这些疑问,该项目的发起方称:社会要求高了,公益组织活着不易。
这一次“分贝筹”把“同一天生日”作为切入点为贫困山区孩子筹款,公募的支持方同样是深圳市爱佑未来慈善基金会,活动同样引发了质疑:网友们发现有的孩子出现了两个生日,有的孩子生日为并不存在的日期2009年2月29日……对此,分贝筹回应称:活动在测试阶段被工作人员发到朋友圈后传播开来,出现了信息错误和界面不稳定的情况,就此向公众道歉。
如此说法难免给人似曾相识之感——某项活动、工作出错,就是个别工作人员甚至“临时工”的问题。但对于一个正规、完善的组织机构而言,个体行为怎能绕过整个流程?如果只是工作人员在测试阶段擅自发到了朋友圈,没有整个组织方的助推就已经实现了全国范围内的“刷屏”,那么相关工作人员的能力真是超强。而且据报道,这个活动原计划在24日晚上线,而工作人员提前发布的时间是22日。也就是说,距正式上线只有两天时间,而信息核实的“基础工作”仍未完成。显然,“分贝筹”的回应解释不了所有疑团。好在深圳市民政局官方微博已经声明,将就此事成立调查组着手调查,我们期待着相关的调查结果能尽快公布,解答公众的疑惑。
此前曾有报道说,分贝筹的策划、组织方“零分贝”定位在于“贫困信息和数据平台”,其运作模式是与政府合作,由地方公务员收集照片编辑信息,以自身信用保证资料真实,从而实现低廉的数据验证成本。现在看来,这样的操作显然不如想象的那么简单,一方面,公务员个体的自身信用,未必完全值得信赖。例如,审计署23日公布的最新消息就显示,截至2017年10月底,10万虚假贫困户被清退,而此事背后就和一些基层公务员的胆大妄为紧密相关。另一方面,就算公务员没有私心,如果缺乏一个核实程序,也有可能因为粗心或者具体操作上的问题导致数据出错。
互联网慈善平台通过创新型的、流行性的、互动型的筹款模式引发舆论关注,这当然可以,但前提在于相关信息的绝对真实,因为公众在慈善这件事上绝对是“眼里不揉沙子”。爱心禁不起“测试”,所以,对于慈善机构来说,与其感慨“社会要求高、公益不好做”,不如认清并顺应这样一个现实:公益的生命力就在于公信,社会对求助信息真实度、善款去向透明度的高要求,都是极其正当、理所应当的。组织方如果真的决定做公益,就要本着百分之百诚恳、认真、细致的态度,否则被质疑所压垮就只是迟早的事儿。(本报评论员庞岚)
编辑:XMM 审编:TSS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