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医生为患者进行诊治。张斌 摄
新华社“中国网事”记者俞菀 黄筱
近日,浙江省卫生计生委批复同意了一种全新的医疗资源共享模式——全国首家“Medical Mall”(医疗商场)在杭州核心商圈开业,目前里面共有13家医疗机构,杭州全程健康医疗门诊部为其提供检验、病理、超声、医学影像等医技科室及药房、手术室等共享服务。在“Medical Mall”,“看病”有望成为一种品质体验。
“Medical Mall”简单来说就是“医疗商场”,一家由多个医疗机构“拼”起来的医院。尽管国际上早有存在,但在国内还属于新业态。
记者采访发现,这家“Medical Mall”将购物和医疗有机地结合起来。在杭州大厦501城市生活广场,地下1至5层为购物区,6至22层则全部都是医疗机构。人们可以在逛街购物的同时享受医疗服务。同时,杭州大厦的核心客户群和稳定人流,又成为“Medical Mall”接诊量的保证。
整个“Medical Mall”的装修风格摩登而温馨。入驻的医疗机构中不仅有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邵逸夫医院的国际医疗中心,方回春堂中医门诊,还有张强医生集团思俊外科诊所、唯儿诺儿科等国内知名专科诊所。
浙江省卫生计生委医政医管处处长俞新乐说,“Medical Mall”共享模式的初衷是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入驻的医疗机构可以“轻装上阵”,有技术、有口碑的医生甚至可以“拎包入住”,大幅降低了社会资本办医的投入和运营成本。
全程国际健康医疗管理公司董事长毕铃说,国内这家“Medical Mall”主要参考新加坡模式,严格意义上来说还是半“mall”,这是出于一种更安全可靠的运营环境考虑。在邵逸夫医院的技术支持下,“Medical Mall”的全程健康医疗门诊可试点开展二级以下(含二级)日间手术。
让看病成为一种品质体验
记者采访时,一位商务人士正在“Medical Mall”的太学眼科诊所进行熏蒸治疗。独立的诊室整洁而私密,另有一对一的专职护理人员在旁问询记录。正在商场购物的王女士说,期待“Medical Mall”能解决传统医疗中的“痛点”,比如名医专家一号难求,门诊医生惜字如金等。
俞新乐说,“Medical Mall”将会给体制内的医疗机构带来三方面触动:一是必须更加关注患者对医疗服务的体验,让就诊过程不再嘈杂、拥挤;二是无论在哪里执业,医生都必须意识到自身技术和口碑是最重要的;三是“Medical Mall”的共享服务模式,对一些优秀医生自主创业会产生一定吸引力,对整个医疗市场的优胜劣汰,社会办医层次水平的提升都会形成助力。
值得一提的是,“Medical Mall”突破了传统标准,对入驻医疗机构的科室设置不做硬性要求。但是,会根据市场接受度和运营管理情况,以3—5年为周期,对入驻机构进行考核淘汰。
“公立医院有强项,比如抢救重症、急诊病人和大手术,衡量的是一个医院的综合实力;但有些学科,一些服务对象除了关注技术、质量,也很关注就诊体验,社会办的独立医疗机构可以做得更好。”俞新乐说,比如口腔科、眼科、医学美容等,将来都可以放到“Mall”里来做。
“‘Medical Mall’的核心是平台。医院平台化、医生社会化,这是未来的趋势。”邵逸夫医院党政办副主任林辉说。
“Medical Mall”能走多远?
部分舆论认为,“共享医疗”目前至少还存在三方面难点亟待解决,一是医生多点执业政策落地困难;二是商业医保未成气候;三是政策法规亟待完善。
对此,俞新乐认为,对待新生事物要多一份包容。在守住安全底线的前提下多一点观察实践,发现亮点、解决问题。“我们做的,就是通过体制机制的调整,为创新创业提供更加宽松、包容、开放的环境。”
实际上网民对“Medical Mall”的关注点多数集中于医疗安全领域。“关键是一旦出了事故,谁负责的问题。这样的医院成本低,效率高,但管理较难。”网民“调皮的猴子5610”说。
医疗资源的共享,为医疗机构提供了便利,为百姓得到一站式的医疗服务提供了另一种选择,但新的管理模式对事中事后的监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杭州市江干区卫计局表示,拟在监管上建议“Medical Mall”与其他各医疗机构签订协议,明确医疗安全、医疗质量等相关的责、权、利;同时牵头成立各医疗机构成员加入组成的各质量管理委员会,促进形成各医疗机构间彼此独立,又相互统一的协同发展关系,让共享的医疗资源更有安全保障。
林辉说,邵逸夫医院将作为“Medical Mall”医疗安全和医疗质量的重要支撑。“寻找严肃的医学和资本有效合作的方式,不能以资本为王,而是始终把医疗的严肃性和公益性放在首位。”
编辑:xmm 审编:moyu
中国公益新闻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来源注明“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所有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版权均属于中国公益新闻网,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中国公益新闻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公益新闻网)”的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系我方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3、如因新闻稿件和图片作品的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15个工作日内告知我方。
4、联系方式:中国公益新闻网 电话:010-57256752 电子邮件:450952431@qq.com